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46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氧合器包括氧合室、占位柱和变温室,占位柱沿分流通道轴线方向延伸,在氧合室内还设置有若干个氧合域,将分液孔设置在分流通道上,使分流腔室与氧合域连通,血液经过换热腔室后进入氧合域前,通过设置占位柱,使血液进入分流通道内进行多方向分流进入分流腔室,保证了血液在氧合室内流动分布的均匀性,不易产生液体驻留和流动死区;若干个氧合域将静脉血均匀分散,形成若干个独立的气体交换单元,实现了静脉血与膜丝的充分接触换气,保证了高效的氧合和二氧化碳去除性能,并减少了血液氧合流动路径,减小跨膜压差,提高气体交换性能,提供更好的综合性能。性能。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

技术介绍

[0002]临床手术用的体外循环装置,俗称人工肺,又称氧合器。氧合器作为体外血液氧合的装置,在体外循环(CPB)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应用过程中,其主要作用为使得贫氧的静脉血转变为富氧的动脉血,因此氧气交换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由于其存在着非生物表面以及非生理性血流状态,血液相容性也需要关注,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流经其中的压降情况。
[0003]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为了增加其氧气交换性能,需要增加血液的流动路径,而血液流动路径的增加几乎均会导致跨膜压差的增大。因此,开发一种平衡两因素的影响,综合使用效果好的氧合器是十分有益的。
[0004]为此,亟需提供一种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既保证了气体交换性能,又减小跨膜压差,提高氧合器的综合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包括:
[0008]氧合室,包括中空型壳体和与所述中空型壳体同轴设置的分流通道,所述中空型壳体与所述分流通道外壁之间分隔有若干个氧合域;
[0009]占位柱,设置于所述分流通道内且沿所述分流通道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占位柱与所述分流通道内壁之间设置有隔板并界定出至少两个分流腔室,所述分流通道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分液孔;
[0010]变温室,所述中空型壳体的一端与所述变温室密封连接,所述变温室与所述中空型壳体的连接处为成设定拔模斜度的楔形结构,且所述变温室的换热腔室与所述分流通道对应设置;
[0011]血液被配置为流经所述变温室依次进入所述分流通道和所述氧合域。
[0012]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若干个所述氧合域和至少两个所述分流腔室均沿径向朝外呈辐射状。
[0013]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分流通道的侧壁上绕自身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排所述分液孔。
[0014]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每排所述分液孔的孔径沿远离所述变温室的方向逐渐变大。
[0015]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分流通道呈倒锥形。
[0016]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占位柱朝向所述变温室的一端凸设有分流圆锥点。
[0017]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还包括空心集液环,所述中空型壳体上开设有排血孔,所述空心集液环套设于所述中空型壳体的外壁上,通过所述排血孔将所述集液环与所述氧合域连通。
[0018]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所述集液环沿径向朝外凸设有出血口和预充排气口,且所述出血口的侧壁上开设有动脉采样口。
[0019]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变温室包括换热室外壳和设于所述换热室外壳两端的换热室第一侧盖和换热室第二侧盖,所述换热室第一侧盖上凸设有进液口,所述换热室第二侧盖上设置有出液口。
[0020]作为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可选方案,所述换热室外壳底部设置有支撑结构和进血口,所述进血口上设置有静脉采样口。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占位柱沿分流通道轴线方向延伸,并在占位柱和分流通道内壁之间增设隔板并界定出分流腔室,在氧合室内还设置有若干个氧合域,将分液孔设置在分流通道上,使分流腔室与氧合域连通,血液经过换热腔室后进入氧合前,通过设置占位柱,使血液进入分流通道内进行多方向分流进入分流腔室,保证了血液在氧合室内流动分布的均匀性,不易产生液体驻留和流动死区;若干个氧合域的设计将静脉血均匀分散,形成若干个独立的气体交换单元,实现了静脉血与膜丝的充分接触换气,保证了高效的氧合和二氧化碳去除性能,并减少了血液氧合流动路径,减小了跨膜压差,提高氧合器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装配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的爆炸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氧合室的仰视图(氧合室下盖未示出);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氧合器的气路流动路径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氧合器的血路流动路径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氧合器的水路流动路径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氧合室的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氧合室;2、占位柱;3、变温室;4、空心集液环;5、支撑结构;
[0033]11、中空型壳体;12、分流通道;131、分液孔;13、氧合域;14、排血孔;15、氧合室上盖;16、氧合室下盖;17、进气口;18、出气口;
[0034]21、隔板;22、分流腔室;23、分流圆锥点;
[0035]31、换热室外壳;32、换热室第一侧盖;33、换热室第二侧盖;34、进液口;35、出液口;36、进血口;37、静脉采样口;
[0036]41、出血口;42、预充排气口;43、动脉采样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4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氧合室(1),包括中空型壳体(11)和与所述中空型壳体(11)同轴设置的分流通道(12),所述中空型壳体(11)与所述分流通道(12)外壁之间分隔有若干个氧合域(13);占位柱(2),设置于所述分流通道(12)内且沿所述分流通道(12)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占位柱(2)与所述分流通道(12)内壁之间设置有隔板(21)并界定出至少两个分流腔室(22),所述分流通道(1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分液孔(131);变温室(3),所述中空型壳体(11)的一端与所述变温室(3)密封连接,所述变温室(3)与所述中空型壳体(11)的连接处为成设定拔模斜度的楔形结构,且所述变温室(3)的换热腔室与所述分流通道(12)对应设置;血液被配置为流经所述变温室(3)依次进入所述分流通道(12)和所述氧合域(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氧合域(13)和至少两个所述分流腔室(22)均沿径向朝外呈辐射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12)的侧壁上绕自身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排所述分液孔(1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分液引流结构的多腔室氧合器,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分液孔(131)的孔径沿远离所述变温室(3)的方向逐渐变大。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少禹徐涛索轶平张腾飞贾皓张向军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