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灌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灌浆套筒连接
,具体的,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灌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灌浆套筒又称灌浆套筒接头或套筒灌浆接头。灌浆套筒是由专门加工的套筒、配套灌浆料和钢筋组装的组合体,在连接钢筋时通过注入快硬无收缩灌浆料,依靠材料之间的黏结咬合作用连接钢筋与套筒。套筒灌浆接头具有性能可靠、适用性广、安装简便等优点。灌浆套筒连接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桥梁工程、海上石油开采平台工程、近海风力发电塔等领域。灌浆套筒连接技术是一种由于工程实践的需要和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钢结构连接方式,但目前在传统的工艺技术中,灌浆套筒中浆料密度不足,导致钢筋连接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灌浆系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灌浆套筒中浆料密度不足,导致钢筋连接强度降低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连接件,用于连接钢筋,包括
[0006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连接件,用于连接钢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筒(1),具有第一钢筋通道(101)和第二钢筋通道(102),所述第一钢筋通道(101)和所述第二钢筋通道(102)均沿所述第一套筒(1)轴向设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两端,第二套筒(2),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1)内,所述第二套筒(2)与所述第一套筒(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A),所述第二套筒(2)具有第二腔体(B),所述第二套筒(2)具有若干出料口(201),所述出料口(201)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A)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B)连通,所述第一钢筋通道(101)和所述第二钢筋通道(102)均与所述第二腔体(B)连通,所述第一钢筋通道(101)和所述第二钢筋通道(102)均与外部空间(C)连通。进浆通道(3),设置在第一腔体(A)内,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下部,穿过所述第一腔体(A)后与所述第二腔体(B)连通,排浆通道(4),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1)上,位于所述第一套筒(1)上部,与所述第一腔体(A)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装置(5),包括,支撑筒(501),设置在所述第一套筒(1)的上端部,内壁具有锥形面(5011),锁紧筒(502),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筒(501)内,所述锥形面(5011)与所述锁紧筒(502)的外壁形成锥形空间(D),顶珠(503),沿所述锁紧筒(502)的径向滑动设置在其上且位于所述锥形空间(D)内,一端与所述锥形面(5011)接触,另一端伸入至所述锁紧筒(502)的筒内,弹性件(504),设置在所述支撑筒(501)与所述锁紧筒(502)之间,一端作用于所述支撑筒(501),另一端作用于所述锁紧筒(502),用于提供所述锥形面(5011)推向所述顶珠(503)使其进入所述锁紧筒(502)筒内的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501)具有第一凸沿(5012),所述锁紧筒(502)具有第二凸沿(5021),所述弹性件(504)为弹簧,其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一凸沿(5012),另一端作用于所述第二凸沿(50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2)中部设有环形钢筋挡圈(6),位于所述第二腔体(B)内,所述进浆通道(3)和所述排浆通道(4)均设有密封圈(7),所述第一腔体(A)和所述第二腔体(B)内壁均光滑,且所述第一腔体(A)为环形空腔,所述第二腔体(B)为柱形空腔,所述第一钢筋通道(101)和所述第二钢筋通道(102)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二腔体(B)直径,所述第一腔体(A)内设有螺旋导流板(8),从而形成螺旋通道(E),所述进浆通道(3)和所述排浆通道(4)均沿所述第一套筒(1)一径向设置。5.一种装配式建筑灌浆套筒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装配件(10),具有若干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墨,王超,郭文毫,陈鑫,程洋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