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14285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墙面装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及其安装方法。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包括与墙面连接的背板,软包单元,挂接件和边框;所述挂接件包括与所述背板连接的挂件,以及与所述软包单元连接的卡件,所述挂件与所述卡件拆卸式连接;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背板边侧面连接的底部边框,以及与所述底部边框拆卸式连接的顶部边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软包背景墙拆装极其简便,安装效率高,维护成本低;软包背景墙安装后稳定性高,不易脱落;软包背景墙安装后无接缝,整齐度高,美观度高;软包背景墙安装后通风防潮效果好;能够适用于各种软包背景墙的安装,适用性广。适用性广。适用性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墙面装饰
,具体为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墙面软包是采用一种在室内墙表面用柔性材料加以包装的墙面装饰方法。它具有质地柔软,色彩柔和的特点,能够柔化整体空间氛围,其纵深的立体感亦能提升家居档次。除了美化空间的作用外,更重要是的它具有吸音,隔音,防潮,防撞的功能。常应用于高档宾馆、会所、KTV、会议室、审讯室及高端家装背景墙、床头等。
[0003]墙面软包主流的施工工艺主要分为现场施工法和预制软包安装法两种。其中,预制软包安装法通常是将成品软包通过射钉固定于基板或者用胶水、魔术贴、磁力等粘贴于基板。然而通过射钉、胶水、魔术贴、磁力等方式安装软包,会存在软包易受潮;软包对齐效果差、安装接缝大;软包安装稳定性差、易脱落;软包拆装操作困难、耗时长等缺陷,且胶水、魔术贴、磁力等安装方式不适用于自重较大的软包。
[0004]申请号为CN201821482456.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墙面软包的安装结构,包括有软包板,龙骨和基板;所述龙骨为矩形空心管结构,若干根龙骨依次平行间隔固定于墙面上;所述基板为矩形板结构,若干块基板依次对齐固定于龙骨正面上,基板与龙骨通过自攻螺丝固定连接;若干软包板通过胶粘剂贴覆于基板的正面。该专利通过在墙面和基板之间设置龙骨的方式来防止软包受潮,但是对于软包拆装操作困难、软包安装稳定性差、软包对齐效果差等问题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安装效果好、稳定性高、不易受潮且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及其安装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包括与墙面连接的背板,软包单元,挂接件和边框;所述挂接件包括与所述背板连接的挂件,以及与所述软包单元连接的卡件,所述挂件与所述卡件拆卸式连接;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背板连接的底部边框,以及与所述底部边框拆卸式连接的顶部边框。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挂接件来安装软包单元,一方面使软包单元不直接与背板贴合连接,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软包背景墙的通风防潮效果;另一方面使软包单元的安装稳定性更好,即便长期使用也不会脱落;再者可以安装自重较大的软包单元,适用性更广。
[0008]作为优选,所述挂件包括呈直角状设置的挂件竖板和挂件横板;所述挂件竖板开有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背板连接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挂件横板开有与所述卡件连接且呈矩形状设置的第二安装孔。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安装孔呈竖向长圆孔设置。
[0010]作为优选,所述卡件包括呈直角状设置的卡件横板和卡件竖板;所述卡件横板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形状配合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卡件横板之间开有允许部分所述挂件横板卡入的槽口;所述卡件竖板开有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软包单元连接的第三安装孔。
[0011]作为优选,所述底部边框包括边框底板;第一边框侧板,与所述边框底板的顶面垂直连接;第一限位凸起,设于两所述第一边框侧板的相向侧面,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与所述边框底板之间形成容置腔;第二限位凸起,设于两所述第一边框侧板的相向侧面,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之间形成卡接槽;边框顶板,与两所述第一边框侧板的相背侧面垂直连接;第二边框侧板,与所述边框顶板的底面垂直连接;收口凸起,与所述第二边框侧板的底部连接且所述收口凸起的底面与所述边框底板的底面位于同一平面。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设有斜剖面一。
[0013]作为优选,所述边框底板设有定位槽。
[0014]作为优选,所述顶部边框包括边框横板;边框竖板,与所述边框横板的底面垂直连接;加强体,设于所述边框竖板与所述边框横板的连接处;限位体,与两所述边框竖板的相背侧面连接,用于与所述卡接槽配合连接,且所述限位体设有斜剖面二,所述限位体的顶面与所述边框竖板的侧面垂直设置,所述限位体的底面与所述边框竖板的底面倒圆角设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顶部边框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容置腔内设有发光体。
[0016]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背板与墙面连接,在背板上弹线分隔以确定软包单元及挂件的安装位置;S2将挂件与背板通过连接件连接;S3将卡件与软包单元通过连接件连接;S4将软包单元上的卡件与背板上的挂件连接以使软包单元挂装在背板上;S5通过调节卡件与挂件的相对位置以使软包单元全部对齐;S6将底部边框的边框底板通过连接件与背板边缘连接,将发光体放入底部边框的容置腔内,将顶部边框与底部边框卡接。
[0017]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以对各种各样的软包单元进行组装以满足客户对各种软包背景墙的安装需求,适用性广;使得软包背景墙拆装便利、维护简便;使得软包背景墙安装完成后无接缝、整齐度高、美观度高;使得软包背景墙安装完成后稳定性高;使得软包背景墙通风防潮效果好。
[0018]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软包背景墙拆装极其简便,安装效率高,维护成本低;软包背景墙安装后稳定性高,不易脱落;软包背景墙安装后无接缝,整齐度高,美观度高;软包背景墙安装后通风防潮效果好;能够适用于各种软包背景墙的安装,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悬挂式软包背景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悬挂式软包背景墙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挂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边框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底部边框的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顶部边框的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边框的整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包括与墙面连接的背板1,软包单元2,挂接件和边框。所述挂接件包括与所述背板1连接的挂件3,以及与所述软包单元2连接的卡件4,所述挂件3与所述卡件4拆卸式连接。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背板1连接的底部边框5,以及与所述底部边框5拆卸式连接的顶部边框6。
[0022]背板1可采用具有防潮、隔音效果的背板1。软包背景墙安装时,先将背板1与墙面连接,然后将挂件3与背板1连接,接着将卡件4与软包单元2,再接着将卡件4与挂件3连接以使软包单元2挂装在背板1上,然后将底部边框5与背板1边侧面连接,最后将顶部边框6与底部边框5连接。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挂接件来安装软包单元2,一方面使软包单元2不直接与背板1贴合连接,从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软包背景墙的通风防潮效果;另一方面使软包单元2的安装稳定性更好,即便长期使用也不会脱落;再者可以安装自重较大的软包单元2,适用性更广。
[0024]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挂件3包括呈直角状设置的挂件竖板3

1和挂件横板3

2,挂件竖板3

1和挂件横板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墙面连接的背板(1),软包单元(2),挂接件和边框;所述挂接件包括与所述背板(1)连接的挂件(3),以及与所述软包单元(2)连接的卡件(4),所述挂件(3)与所述卡件(4)拆卸式连接;所述边框包括与所述背板(1)连接的底部边框(5),以及与所述底部边框(5)拆卸式连接的顶部边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挂件(3)包括呈直角状设置的挂件竖板(3

1)和挂件横板(3

2);所述挂件竖板(3

1)开有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背板(1)连接的第一安装孔(3

3);所述挂件横板(3

2)开有与所述卡件(4)连接且呈矩形状设置的第二安装孔(3

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3

3)呈竖向长圆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4)包括呈直角状设置的卡件横板(4

1)和卡件竖板(4

2);所述卡件横板(4

1)设有形状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

4)形状配合的卡接凸起(4

3),所述卡接凸起(4

3)与所述卡件横板(4

1)之间开有允许部分所述挂件横板(3

2)卡入的槽口;所述卡件竖板(4

2)开有通过连接件与所述软包单元(2)连接的第三安装孔(4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拆装简便的悬挂式软包背景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边框(5)包括边框底板(5

1);第一边框侧板(5

2),与所述边框底板(5

1)的顶面垂直连接;第一限位凸起(5

3),设于两所述第一边框侧板(5

2)的相向侧面,且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

3)与所述边框底板(5

1)之间形成容置腔;第二限位凸起(5

4),设于两所述第一边框侧板(5

2)的相向侧面,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5

4)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

3)之间形成卡接槽(5

5);边框顶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丁泽成周东珊马蕊蔡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