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香兰素衍生物在制备治疗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4251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兰素衍生物在制备治疗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意外发现,香兰素衍生物IPM711和IPM712能够破坏具核梭杆菌细胞壁结构,对具核梭杆菌具有显著地抑菌活性;所述香兰素衍生物IPM711和IPM712能够在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情况下,能够更有效的抑制结直肠癌转移和侵袭,抑制由具核梭杆菌感染的HCT116癌细胞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相较于现有的药物处理具核梭杆菌感染后的结直肠癌存在耐药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IPM711和IPM712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后的疗效,解决了具核梭杆菌感染导致的耐药性问题,可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香兰素衍生物在制备治疗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香兰素衍生物在制备治疗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的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肿瘤生长,抑制肿瘤转移。其中常用药物包括5

氟尿嘧啶(5

FU)、卡培他滨、奥沙利铂、顺铂、伊立替康等,其中5

氟尿嘧啶(5

FU)和卡培他滨用于抑制DNA复制过程中胸苷酸合成酶的活性;奥沙利铂通过共价结合DNA和形成铂

DNA加合物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并导致细胞G2期阻滞。这些化疗药物的联合广泛应用于CRC的治疗,但是大多数晚期大肠癌患者最初对联合化疗有反应。然而,由于耐药,患者最终会经历肿瘤复发。
[0003]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最初作为一种口腔致病菌被发现,研究发现其能够促进结直肠癌的发展、转移,产生毒素诱导细胞癌变,可诱导肿瘤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导致化疗抗性。其中文献(Yu T C,Guo F,u Y,et al.Fusobacterium nucleatum Promotes Chemoresistance to Colorectal Cancer by Modulating Autophagy.Cell,2017,170(3):548.)公开了具核梭杆菌感染结直肠癌细胞后,导致顺铂、伊立替康、5

FU等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降低疗效。因此研发一种既能抗结直肠癌,又能抗具核梭杆菌的药物,则对于具核梭杆菌所导致的临床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0004]天然产物是药物开发的重要来源,具有低毒、高效等优点。酚类化合物带来的各种益处吸引了研究人员对包含这些化合物的天然产品的兴趣。这些化合物对健康的益处已得到证明,包括抗炎,抗微生物,抗氧化剂和抗肿瘤作用。香兰素作为一种酚类化合物,可在各种食品中用作基本调味剂。有研究表明,香兰素经过结构改造的衍生物显示出很好地抗结直肠癌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意外发现,香兰素衍生物IPM711和IPM712能够破坏具核梭杆菌细胞壁结构,对具核梭杆菌具有显著地抑菌活性;并且相较于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伊立替康、5

FU等,香兰素衍生物IPM711和IPM712在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情况下,能够更有效的抑制结直肠癌转移和侵袭,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后的疗效,解决了具核梭杆菌感染导致的耐药性问题,可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伊立替康、5

FU对于具核梭杆菌感染的结直肠癌耐药的问题,提供一种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后的疗效的药物,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香兰素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抑制具
核梭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0008]优选地,所述香兰素衍生物为IPM711,所述IPM711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0009][0010]优选地,所述香兰素衍生物为IPM712,所述IPM712的结构式如式(Ⅱ)所示:
[0011][0012]优选地,所述香兰素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制成片剂、喷雾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针剂、混悬剂的任一种剂型。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香兰素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治疗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0014]优选地,所述香兰素衍生物为IPM711,所述IPM711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0015][0016]优选地,所述香兰素衍生物为IPM712,所述IPM712的结构式如式(Ⅱ)所示:
[0017][0018]优选地,所述香兰素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制成片剂、喷雾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针剂、混悬剂的任一种剂型。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意外发现,香兰素衍生物IPM711和IPM712能够破坏具核梭杆菌细胞壁结构,对具核梭杆菌具有显著地抑菌活性;

相较于常用的化疗药物顺铂、伊立替康、5

FU等,香兰素衍生物IPM711和IPM712在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情况下,能够更有效的抑制结直肠癌转移和侵袭,显著提高了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后的疗效,解决了具核梭杆菌感染导致的耐药性问题,可用于治疗结直肠癌合并具核梭杆菌感染。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1]图1具核梭杆菌标准曲线,其中A为吸光度与稀释倍数的标准曲线,B为吸光度与菌落数的换算标准曲线;
[0022]图2梯度稀释法测试香兰素及其衍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结果图;
[0023]图3MTT法检测具核梭杆菌的细菌数目结果图,其中A为具核梭杆菌梯度稀释下的颜色变化,B为梯度稀释后的吸光度(490nm);
[0024]图4MTT法检测香兰素其衍生物对具核梭杆菌的抑制率结果图,其中A为不同浓度的IPM711,IPM712及双抗处理具核梭杆菌后的MTT溶液颜色变化,B为IPM711,IPM712及双抗对具核梭杆菌的抑制率;
[0025]图5香兰素衍生物增加具核梭杆菌膜渗透性的结果图,其中A、D、H、K、N为香兰素,IPM711,IPM712和双抗处理后,先多聚甲醛固定后染色的20倍视野;B、E、I、L、O为直接染色的20倍视野;C、F、J、M、P为直接染色的40倍视野;
[0026]图6香兰素衍生物破坏具核梭杆菌细胞壁结构的结果图,其中A为EG培养基处理,B为香兰素处理,C为IPM711处理,D为IPM712处理;
[0027]图7EMSA法检测香兰素衍生物与基因组结合活性结果图;
[0028]图8具核梭杆菌促进结直肠癌发展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图,其中A为不同批次数据的分位数标准化预处理,B为基因表达火山图,C为RASA基因在健康人群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表达差异,D为RASA基因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生存曲线;
[0029]图9IPM711和IPM712靶向具核梭杆菌结果图,其中A为RASA,MYD88,E

cadherin,PI3KCA,β

catenin,AKT,GSK

3β基因的凝胶电泳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香兰素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抑制具核梭杆菌感染药物中的应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香兰素衍生物为IPM711,所述IPM711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香兰素衍生物为IPM712,所述IPM712的结构式如式(Ⅱ)所示: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香兰素衍生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和/或辅料,制成片剂、喷雾剂、颗粒剂、胶囊剂、口服液、针剂、混悬剂的任一种剂型。5.香兰素衍生物或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朋周忠坤胡树坚马云浩张仁涛杜康嘉张豪孙梦泽江欣荣涂洪源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