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421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和第二陶瓷蓄热床的结构相同且其上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中固定内嵌设置有多个聚风罩,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布风板,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隔离板,所述外框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常温进气管,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和第二陶瓷蓄热床的侧壁上均贴设有凹型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余热利用率高,反冲洗不会占用正常处理时间,有效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率,且能够利用不同温度的反冲洗气体,有效避免陶瓷蓄热床因为超过温度耐受值而损坏。度耐受值而损坏。度耐受值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热氧化装置
,具体为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针对废气进行氧化处理的装置,往往没有有效利用废气在燃烧后产生的余热,要么直接将热量排放到外界,要么只对热量进行了粗放的回收利用,整体上对余热的利用率较低,环保性较差。
[0003]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包括但不限于:1、现有的装置不能有效利用废气在氧化处理后的余热,对余热的利用率较低;2、现有的蓄热装置大多采用蓄热陶瓷床,但是蓄热陶瓷床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发生堵塞,需要频繁停机清理,在传统的设备中,反吹扫通常在一次通入并燃烧处理完废气之后,此时还需要留出额外的时间进行反吹扫,导致设备的利用率较低;3、理论上说,蓄热陶瓷床吸收废气余热后的温度越高,则对新废气的预热效果越好,但是,若蓄热陶瓷床的温度持续累积升高,就可能会超过蓄热陶瓷的最高耐受值,进而对蓄热陶瓷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中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和第二隔热板的下方均对称固定设置有纵向隔离块,位于第一隔热板下方的所述纵向隔离块固定于第一陶瓷蓄热床上,位于第二隔热板下方的所述纵向隔离块固定于第二陶瓷蓄热床上,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和第二陶瓷蓄热床的结构相同且其上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和第二陶瓷蓄热床的两侧均通过横向隔离块固定于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的两侧和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陶瓷蓄热床的两侧和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
[0006]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于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上设置有阀门一,所述第二风管上设置有阀门二,所述第三腔室连通于第三风管和第四风管,所述第三风管上设置有阀门三,所述第四风管上设置有阀门四,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上均连通设置有储尘装置;
[0007]所述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均连通于外框体围城的内腔,两个所述外框体均固定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外框体远离壳体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可贴合外框体的内壁移动,所述外框体中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中固定内嵌设置有多个聚风罩,所述外框体的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延长壳体,所述延长壳体中设置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布风板,所
述布风板上开设有布风孔,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隔离板,所述外框体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常温进气管,所述常温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六,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和第二陶瓷蓄热床的侧壁上均贴设有凹型块,所述凹型块的内顶壁上固定设置有开关和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连接于触发板,所述触发板可被高温形变装置顶起进而触发开关;
[0008]所述第二隔热板和壳体的内腔顶壁之间形成燃烧腔,所述燃烧腔中设置有点火燃烧装置,所述燃烧腔和第二腔室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导流管上设置有阀门七,所述燃烧腔和第四腔室之间连通设置有第二导流管,所述第二导流管上设置有阀门八。
[0009]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支撑腿。
[0010]优选的,所述储尘装置包括积尘箱,所述积尘箱上开设有进灰孔,所述积尘箱远离进灰孔一侧的侧壁中内嵌设置有滤网板,所述进灰孔上均连通设置有进灰管,两个所述进灰管分别连通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进灰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五。
[0011]优选的,所述积尘箱的内腔顶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铰接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和积尘箱的内壁之间连接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挡板在无风状态时被复位弹簧顶起进而将进灰孔和积尘箱的底部内腔进行隔离。
[0012]优选的,所述布风孔开设有多个且等间距布设在布风板上。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和第二陶瓷蓄热床的侧壁上均贴设有温度传感器。
[0014]优选的,所述连接弹簧共有两组且对称设置在开关的两侧。
[0015]优选的,所述高温形变装置为热敏膨胀节。
[0016]优选的,所述点火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外壁上,所述燃烧器上连通设置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腔顶壁上,所述汇流管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多个燃烧喷头。
[0017]有益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内置有第一陶瓷蓄热床和第二陶瓷蓄热床,待处理的废气从其中一个陶瓷蓄热床预热并在燃烧处理后对另一个陶瓷蓄热床加热,之后,再从后者预热并对前者进行加热,如此反复转向通入,有效提高了整体的余热利用率;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包括有外框体及相关结构,当废气从某一个陶瓷蓄热床完成预热流出后,即可对该陶瓷蓄热床进行反吹扫,此时的废气则进行前进进行燃烧氧化,因此无需占用额外的时间进行反吹扫,有效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率;
[002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外框体中的气体有两种来源,既可以是对预热废气进行收集,即抽取高温气体,也可以是通过常温进气管从外部抽取气体,即储存较低温气体,若吸收余热后陶瓷蓄热床的温度仍没有超过最高耐受值,则可以使用高温气体对陶瓷蓄热床进行反冲洗,反之,若收余热后陶瓷蓄热床的温度超过了最高耐受值,则可以使用外部常温气体,即相对低温的气体对陶瓷蓄热床进行反冲洗,从而有效保护陶瓷蓄热床,使得装置整体更加耐用。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余热利用率高,反冲洗不会占用正常处理时间,有效提高了废气处理的效率,且能够利用不同温度的
反冲洗气体,有效保护陶瓷蓄热床,避免陶瓷蓄热床因为超过温度耐受值而损坏。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1中的B处放大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中的C处放大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陶瓷蓄热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壳体;101、支撑腿;2、第一隔热板;3、第二隔热板;4、纵向隔离块;5、第一陶瓷蓄热床;6、第二陶瓷蓄热床;601、通风孔;7、横向隔离块;801、第一腔室;802、第二腔室;901、第三腔室;902、第四腔室;11、第一风管;111、阀门一;12、第二风管;121、阀门二;13、第三风管;131、阀门三;14、第四风管;141、阀门四;15、进灰管;151、阀门五;16、积尘箱;161、进灰孔;162、滤网板;17、固定块;18、挡板;19、复位弹簧;20、外框体;201、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余热回收降低碳排放的智能型蓄热式氧化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腔中固定设置有第一隔热板(2)和第二隔热板(3),所述第一隔热板(2)和第二隔热板(3)的下方均对称固定设置有纵向隔离块(4),位于第一隔热板(2)下方的所述纵向隔离块(4)固定于第一陶瓷蓄热床(5)上,位于第二隔热板(3)下方的所述纵向隔离块(4)固定于第二陶瓷蓄热床(6)上,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5)和第二陶瓷蓄热床(6)的结构相同且其上均开设有通风孔(601),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5)和第二陶瓷蓄热床(6)的两侧均通过横向隔离块(7)固定于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5)的两侧和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室(801)和第二腔室(802),所述第二陶瓷蓄热床(6)的两侧和壳体(1)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腔室(901)和第四腔室(902);所述第一腔室(801)连通于第一风管(11)和第二风管(12),所述第一风管(11)上设置有阀门一(111),所述第二风管(12)上设置有阀门二(121),所述第三腔室(901)连通于第三风管(13)和第四风管(14),所述第三风管(13)上设置有阀门三(131),所述第四风管(14)上设置有阀门四(141),所述第一腔室(801)和第三腔室(901)上均连通设置有储尘装置;所述第二腔室(802)和第四腔室(902)均连通于外框体(20)围城的内腔,两个所述外框体(20)均固定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外框体(20)远离壳体(1)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液压缸(21),所述液压缸(2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推板(22),所述推板(22)可贴合外框体(20)的内壁移动,所述外框体(20)中固定设置有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中固定内嵌设置有多个聚风罩(24),所述外框体(20)的底部一体成型设置有延长壳体(201),所述延长壳体(201)中设置有第一气缸(25)和第二气缸(26),所述第一气缸(25)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布风板(27),所述布风板(27)上开设有布风孔(271),所述第二气缸(26)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隔离板(28),所述外框体(20)的底部连通设置有常温进气管(29),所述常温进气管(29)上设置有阀门六(291),所述第一陶瓷蓄热床(5)和第二陶瓷蓄热床(6)的侧壁上均贴设有凹型块(31),所述凹型块(31)的内顶壁上固定设置有开关(32)和连接弹簧(33),所述连接弹簧(33)连接于触发板(34),所述触发板(34)可被高温形变装置顶起进而触发开关(32);所述第二隔热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竞宜刘迎刘逊杨春贤张其超柴维军顾悦刘芳芳周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