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排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404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排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层排揽装置。包括底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双层绞轮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双层绞轮机构均设置在底架上,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双层绞轮机构动作,所述底架包括底座,底座由数根槽钢和钢板焊接而成;所述双层绞轮机构包括外绞轮和内绞轮,内绞轮位于外绞轮的内部,且内绞轮和外绞轮之间呈同轴设置,外绞轮的环形表面间隔设置数条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开口,外绞轮和内绞轮之间通过设置在机构两端的转动连接部连接。其储缆容量大,储缆效率高,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降低了制造成本,大幅提升海上作业的深度和效率。海上作业的深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排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揽
,特别是一种双层排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绞车对于海上船舶抛缆作业是必备的释放和回收设备,储缆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海上作业的深度和效率。
[0003]目前,用于海上船舶甲板作业的绞车需要储存的线缆长达数千米,因此用于排缆的绞车存在直径大、长度宽、占用空间大等缺点。目前常用的排缆绞车包括单筒绞车和双筒绞车,其中单筒绞车的储缆能力弱,限制了海上研究作业深度;双筒绞车多为分体式绞车,若要实现双层储缆,在单层储缆完成时需要花费相当时间安装双层绞轮筒,耗费时间长,占用空间较大,制造成本高,在面积有限的甲板平台上不适合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双层排揽装置,其储缆容量大,储缆效率高,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降低了制造成本,大幅提升海上作业的深度和效率。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排揽装置,包括底架,其中,还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双层绞轮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双层绞轮机构均设置在底架上,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双层绞轮机构动作;
[0006]所述双层绞轮机构包括外绞轮和内绞轮,内绞轮位于外绞轮的内部,且内绞轮和外绞轮之间呈同轴设置,外绞轮的环形表面间隔设置数条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开口,外绞轮和内绞轮之间通过设置在机构两端的转动连接部连接;
[0007]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转轴、花键轴、外支撑架和内支撑架,内支撑架与内绞轮的环形端面固定连接,外支撑架与同侧的外绞轮的环形端面之间固定连接,外支撑架位于内支撑架的外侧,外支撑架和内支撑架之间通过花键轴连接,外支撑架的内侧与花键轴之间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外支撑架的外侧与花键轴之间存在间隙,花键轴的内端与内支撑架之间通过平键连接,花键轴的外侧端面与转轴之间通过平键连接;
[0008]所述转轴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轴的外表面滑动套有花键,花键滑动插入外支撑架和花键轴之间的间隙内时,外支撑架与花键轴固定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底架包括底座、以及位于双层绞轮机构两侧端部的墙架Ⅰ和墙架Ⅱ,墙架Ⅰ和墙架Ⅱ均固定在底座上;
[0010]所述转轴分别通过墙架轴承座支撑设置在两侧的墙架上,墙架轴承座和转轴之间设有铜套。通过设置铜套,降低了墙架轴承和墙架之间的摩擦,防止转轴磨损。
[0011]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联轴器Ⅰ、联轴器Ⅱ和减速器,电机的输出轴依次通过联轴器Ⅰ、联轴器Ⅱ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小齿轮连接。
[0012]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小齿轮和与小齿轮啮合传动的大齿轮,小齿轮与驱动机构连
接,大齿轮与转轴固定连接。
[0013]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小齿轮轴,小齿轮通过小齿轮轴与减速箱的输出轴连接,小齿轮轴通过辅助支撑座支撑,辅助支撑座固定在底架上,小齿轮轴和辅助支撑座之间设有深沟球轴承。
[0014]所述花键轴的外侧端面设有盲孔,转轴的一端插入盲孔内,转轴与花键轴之间通过平键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该双层排揽装置实现了内绞轮和外绞轮的双层储缆,储缆容量大,排揽线程长;
[0017](2)内绞轮储缆完毕后,只需要将花键推入外支撑架和花键轴之间,即可自动开始外绞轮的储缆,操作简单;
[0018](3)内绞轮和外绞轮为一体式结构,无需拆卸;
[0019](4)结构紧凑,安装维护方便,制造成本低,并且占用面积小,大幅提升了海上作业的深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双层绞轮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内绞轮卷缆时双层绞轮机构的断面图;
[0023]图4是外绞轮卷缆时双层绞轮机构的断面图。
[0024]图中:1底座;2减速器;3小齿轮轴;4墙架轴承座;5铜套;6墙架Ⅰ;7大齿轮;8外绞轮;9内绞轮;10墙架Ⅱ;11小齿轮;12联轴器Ⅰ;13电机;14联轴器Ⅱ;15转轴Ⅰ;16花键轴Ⅰ;17外支撑架Ⅰ;18深沟球轴承Ⅰ;19平键Ⅰ;20内支撑架Ⅰ;21平键Ⅱ;22平键Ⅲ;23内支撑架Ⅱ;24平键Ⅳ;25深沟球轴承Ⅱ;26花键轴Ⅱ;27外支撑架Ⅱ;28转轴Ⅱ;29花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6]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双层排揽装置包括底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双层绞轮机构,底架包括底座1、以及位于双层绞轮机构两侧端部的墙架Ⅰ6和墙架Ⅱ10,墙架Ⅰ6和墙架Ⅱ10均固定在底座1上,底座1为由数根槽钢和钢板焊接而成的框架结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双层绞轮机构均设置在底座1上,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双层绞轮机构动作。
[0028]驱动机构包括电机13、联轴器Ⅰ12、联轴器Ⅱ14和减速器2,电机13的输出轴依次通过联轴器Ⅰ12、联轴器Ⅱ14与减速器2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传动机构连接,通过减速箱2降低电机13的输出轴转速,使其能够满足双层绞轮机构的动力需求,本实施例中的减速箱采用齿轮组减速箱。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负载需求选配合适功率的
21带动内支撑架Ⅰ20转动,从而带动与内支撑架Ⅰ20固定连接的内绞轮9转动,此时内绞轮9在外绞轮8不转动的情况下实行卷缆作业。双层绞轮机构一端的转动连接部动作的同时,其另一端的转动连接部也同时动作,其动作过程也如上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0035]当利用外绞轮卷缆时,如图4所示,此时将花键29沿转轴Ⅱ28的外表面滑动并插入外支撑架Ⅱ27和花键轴Ⅱ26之间,通过花键29使外支撑架Ⅱ27扣合固定在花键轴Ⅱ26的外表面,实现了外支撑架Ⅱ27和花键轴Ⅱ26之间的固定连接。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将扭矩传递至与大齿轮7固定连接的转轴Ⅰ15。转轴Ⅰ15通过平键Ⅰ19带动花键轴Ⅰ16转动,花键轴Ⅰ16通过平键Ⅱ21带动内支撑架Ⅰ20转动,从而带动与内支撑架Ⅰ20固定连接的内绞轮9转动,与此同时固定在内绞轮9另一侧端面的内支撑架Ⅱ23、以及与内支撑架Ⅱ23连接的花键轴Ⅱ26同时转动,花键轴Ⅱ2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外支撑架Ⅱ27转动,从而带动与外支撑架Ⅱ27固定连接的外绞轮8转动,实现了内绞轮9和外绞轮8能够以相同的角速度同步转动。当内绞轮9上储满缆绳时,缆绳穿过外绞轮8上的开口伸出至外绞轮8的外侧,随着外绞轮8的转动,缆绳逐渐缠绕在外绞轮8上,从而进行外绞轮8的卷缆工作,实现了内绞轮和外绞轮的双层储缆。
[0036]以上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双层排揽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排揽装置,包括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双层绞轮机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和双层绞轮机构均设置在底架上,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双层绞轮机构动作;所述双层绞轮机构包括外绞轮(8)和内绞轮(9),内绞轮(9)位于外绞轮(8)的内部,且内绞轮(9)和外绞轮(8)之间呈同轴设置,外绞轮(8)的环形表面间隔设置数条沿轴线方向设置的开口,外绞轮(8)和内绞轮(9)之间通过设置在机构两端的转动连接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部包括转轴、花键轴、外支撑架和内支撑架,内支撑架与内绞轮的环形端面固定连接,外支撑架与同侧的外绞轮的环形端面之间固定连接,外支撑架位于内支撑架的外侧,外支撑架和内支撑架之间通过花键轴连接,外支撑架的内侧与花键轴之间通过深沟球轴承连接,外支撑架的外侧与花键轴之间存在间隙,花键轴的内端与内支撑架之间通过平键连接,花键轴的外侧端面与转轴之间通过平键连接;所述转轴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轴的外表面滑动套有花键,花键滑动插入外支撑架和花键轴之间的间隙内时,外支撑架与花键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排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底座(1)、以及位于双层绞轮机构两侧端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航郑志航刘继鑫严天宏何波沈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澎湃海洋探索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