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382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吸铸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由于软管直连设计导致设备结构的局限性,容易直接堵塞吸铸气管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包括连接端口、收集腔和抽气管道,所述收集腔的上端设置为连接端口,通过连接端口和熔炼炉连接;所述抽气管道设置在收集腔的一侧壁上,抽气管道的自由端部设置为抽气出口,抽气出口和抽气泵连接;抽气管道的基部设置为抽气入口,抽气管道通过抽气入口和收集腔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通过抽气泵控制抽气管道在吸铸过程中侧向吸气,进而控制下流至收集腔的气固混合物分离。可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提高成功率,节约应用维护时间与资金,从而实现长期的可靠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吸铸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真空铸造是铸造行业中常采用的一种方式,真空铸造可以减少铸件内部的气孔,提高铸件的质量。真空吸铸装置适用于低压铸件的铸造和气孔数量少、致密性高、力学性能高的铸件的铸造,尤其适用于铸造型材薄、面积大、形状复杂的铸件,能减少铸件内的气孔数量。同时,在铸造过程中,金属在高温条件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导致金属被氧化。采用真空条件下铸造,避免了熔融金属可能会面临的氧化,保证了金属的纯度。
[0003]现有技术中,吸铸过程中,由于软管直连设计导致设备结构的局限性,容易直接堵塞吸铸气管的问题,实验的成功率较低,现场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设备进行维护,费时费力。
[0004]另外,由于现有设备结构及材质的局限性,吸铸过程中吸气下流的气固混合物难以分离,且不能及时散热而粘结在分流帽体中,从而影响设备长期的可靠使用。
[0005]因此,如何研发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堵塞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包括连接端口、收集腔和抽气管道,
[0009]所述收集腔的上端设置为连接端口,通过连接端口和熔炼炉连接;所述抽气管道设置在收集腔的一侧壁上,抽气管道的自由端部设置为抽气出口,抽气出口和抽气泵连接;抽气管道的基部设置为抽气入口,抽气管道通过抽气入口和收集腔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通过抽气泵控制抽气管道在吸铸过程中侧向吸气,进而控制下流至收集腔的气固混合物分离。
[0010]进一步的,选择高导热系数铜材质制备而成,控制分流下的固体熔融物沿着收集腔着壁时散热。
[0011]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管通的内部设置为管状结构,抽气管通过抽气出口和抽气管道插合,抽气出口的自由端部外侧壁设置为渐变式端口,渐变式端口自外向内设置为呈圆台状渐扩式入口。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腔向接近抽气入口的端部延伸设置为第一弧形部,收集腔向远离抽气入口的端部延伸设置为第三弧形部,第一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的上端和抽气入口
相互齐平,第一弧形部和第三弧形部的下端之间通过第二弧形部连接形成半球形空腔。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端口沿着收集腔的顶端向外呈环形延伸设置为外凸缘,所述第一弧形部向上延伸设置为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三弧形部向上延伸设置为第二竖直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的顶端和连接端口的外凸缘呈垂直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抽气管道的抽气出口的高度位置≥抽气入口的高度位置≥收集腔的上端位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通过吸铸过程中侧向吸气使得下流的气固混合物得以分离,从而不直接堵塞铸气管,可有效克服软管直连设计的应用堵塞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提高成功率,节约应用维护时间与资金。
[0017]2.通过选择高导热系数铜材质以及一体式结构设计,使得分流下的固体熔融物着壁时能及时散热而不粘结在分流帽体中,从而实现长期的可靠使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
[0021]其中,1、连接端口;2、抽气出口;3、抽气管道;4、抽气入口;5、收集口;6、收集腔;6

1、第一弧形部;6

2、第二弧形部;6

3、第三弧形部;6

4、第一竖直部;6

5、第二竖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包括连接端口1、收集腔6和抽气管道3,
[0025]所述收集腔6的上端设置为连接端口1,通过连接端口1和熔炼炉连接;所述抽气管道3设置在收集腔6的一侧壁上,抽气管道3的自由端部设置为抽气出口2,抽气出口2和抽气泵连接;抽气管道3的基部设置为抽气入口4,抽气管道3通过抽气入口4和收集腔6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通过抽气泵控制抽气管道3在吸铸过程中侧向吸气,进而控制沿着收集口5下流至收集腔6的气固混合物分离。
[002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选择高导热系数铜材质制备而成,控制分流下的固体熔融物沿着收集腔6着壁时散热。该铜质底帽材质为纯铜,导热系数为386.4w/(m.k),相比于黄铜(导热系数为108.9/(m.k)),铍铜(导热系数为195w/(m.k)),以及传统的不锈钢(导热系数为10~30w/(m
·
℃)),均展现出高导热性。
[00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抽气管通的内部设置为管状结构,抽气管通过抽气出口2和抽气管道3插合,抽气出口2的自由端部外侧壁设置为渐变式端口,渐变式端口自外向内设置为呈圆台状渐扩式入口。该端口的特殊结构设计,可保证插合快速便捷,同时增大抽气管与端口的接触面积,避免发生脱落现象,密封效果好。
[002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收集腔6向接近抽气入口4的端部延伸设置为第一弧形部6

1,收集腔6向远离抽气入口4的端部延伸设置为第三弧形部6

3,第一弧形部6

1和第三弧形部6

3的上端和抽气入口4相互齐平,第一弧形部6

1和第三弧形部6

3的下端之间通过第二弧形部6

2连接形成半球形空腔。收集腔6用于收集液态残留物,并进行冷却凝固,其为一体式结构,便于加工制作,同时也可以提高抽气过程的密封效果。
[00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连接端口1沿着收集腔6的顶端向外呈环形延伸设置为外凸缘,所述第一弧形部6

1向上延伸设置为第一竖直部6

4,所述第三弧形部6

3向上延伸设置为第二竖直部6

5,第一竖直部6

4和第二竖直部6

5的顶端和连接端口1的外凸缘呈垂直连接。第一竖直部6

4和第二竖直部6

5起到引流的作用,同时可提高固体熔融物沿着收集腔6着壁时散热效果。
[003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抽气管道3的抽气出口2的高度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端口、收集腔和抽气管道,所述收集腔的上端设置为连接端口,通过连接端口和熔炼炉连接;所述抽气管道设置在收集腔的一侧壁上,抽气管道的自由端部设置为抽气出口,抽气出口和抽气泵连接;抽气管道的基部设置为抽气入口,抽气管道通过抽气入口和收集腔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通过抽气泵控制抽气管道在吸铸过程中侧向吸气,进而控制下流至收集腔的气固混合物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其特征在于,选择高导热系数铜材质制备而成,控制分流下的固体熔融物沿着收集腔着壁时散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吸铸熔炼炉的防堵塞侧向吸气铜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管通的内部设置为管状结构,抽气管通过抽气出口和抽气管道插合,抽气出口的自由端部外侧壁设置为渐变式端口,渐变式端口自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茹敏雷现奇魏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