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粉体添加增量制备方法及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3623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纳米粉体添加增量制备方法及加料装置,纳米粉体添加增量原料包括30纳米粉体和粒状切片,制备时按各原料的占比称重配料,30纳米粉体投入到第一料仓,粒状切片以相应份量比投入到第二料仓;将粒状切片、纳米粉体输送至纳米粉体加料装置,纳米粉体加料装置能对粒状切片和30纳米粉体进行分层下料输送,粒状切片物料与30纳米粉体间隔堆积输送,粒状切片物料推动30纳米粉体快速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现有需求进行设计,添加一定比例粒状切片推动纳米粉体,解决因纳米粉体传输时因粉蓬松导致堆积、在添加纳米粉体时因堆积不能快速导入粉体出现产量降低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粉体添加增量制备方法及加料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粉体添加
,具体是纳米粉体添加增量制备方法及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制造功能性母粒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升产品高效经济性,在添加纳米级粉体时都需要尽最大含量比制造。已知30纳米级粉体占比超过30份时,需经过特殊设备处理再进行二次添加来提升产效。如用失重称向挤出机的侧喂机直接添加纳米粉体,会导致堆粉、粉体粘结于传输螺杆上,含量比不稳定,产出量会下降40

50%。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纳米粉体添加增量制备方法及加料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纳米粉体添加增量制备方法及加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纳米粉体,包括:
[0006]30纳米粉体,所述30纳米粉体堆积密度在0.45g/cm3;
[0007]粒状切片,所述粒状切片密度1.128g/cm3,直径1.5
‑<br/>2.0毫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粉体,其特征在于,包括:30纳米粉体,所述30纳米粉体堆积密度在0.45g/cm3;粒状切片,所述粒状切片密度1.128g/cm3,直径1.5

2.0毫米,长度2.0

2.5毫米;所述粒状切片在纳米粉内的占比为25%

10%,所述30纳米粉体在纳米粉内的占比为75%

90%。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粉体添加增量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各原料的占比称重配料,30纳米粉体投入到第一料仓(21),粒状切片以相应份量比投入到第二料仓(26);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粒状切片、30纳米粉体输送至纳米粉体加料装置,纳米粉体加料装置能对粒状切片和30纳米粉体进行分层下料输送,粒状切片物料与30纳米粉体间隔堆积输送至挤出机导入口。3.一种权利要求2所述的纳米粉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筒(19)、用于输送30纳米粉体至混合筒(19)内的第一失重称(22)和用于输送粒状切片至混合筒(19)内的第二失重称(25);所述第一失重称(22)顶部进料端连接第一料仓(21),所述第二失重称(25)顶部进料端连接第二料仓(26),所述混合筒(19)底部连接导入管(18),所述导入管(18)远离混合筒(19)一侧连接用于将粒状切片和30纳米粉体输出的螺旋出料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纳米粉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失重称(22)包括第一配料管(23),所述第一配料管(23)出料端延伸至混合筒(19)内腔,所述第一配料管(23)远离混合筒(19)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一配料管(23)内绞龙叶片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配料管(23)延伸至混合筒(19)内腔的一端底部连接第一下料口(3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纳米粉体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失重称(25)包括第二配料管(24),所述第二配料管(24)出料端延伸至混合筒(19)内腔,所述第二配料管(24)远离混合筒(19)一端连接有用于驱动第二配料管(24)内绞龙叶片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配料管(24)延伸至混合筒(19)内腔的一端底部连接第二下料口(3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锦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