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324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涉及电机软起动应用,解决了现有的检测电路功率、体积过大导致安装不便且需要增加额外散热装置的技术问题。包括多个前端采样模块以及一个后端处理模块;多个所述前端采样模块与多个高压器件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前端采样模块通过与其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光纤转输单元与后端处理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用可靠、功耗和体积较现有的检测电路小,同时实现了对高压器件的过压以及超温的检测和保护,提高了起动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软起动应用,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以下简称为起动器,其主回路由多只反并联晶闸管、高压真空接触器等高压器件组成。其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的重大故障通常为高压器件失效或击穿、其表面散热器温度异常,这些故障均会导致起动器故障率过高、高压电机容易被损坏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起动器的主要高压器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有效的监测,以提前进行故障报警及保护,防止事故的扩大化。现有的起动器故障监测技术采用的检测电路中,必须使用附加的耦合电源为检测集成芯片供电,同时需要通过电压互感器采样电压信号,从而导致了检测电路的功率过大、体积过大的问题,不仅利于检测电路的安装,同时还需增加额外的散热装置为检测电路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检测电路功率、体积过大导致安装不便且需要增加额外散热装置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于: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包括多个前端采样模块以及一个后端处理模块;多个所述前端采样模块的输入端与多个高压器件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前端采样模块与后端处理模块连接,所述后端处理模块的多个输出端与多个高压器件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前端采样模块包括整流桥转换单元、电压采样单元、温度采样单元、脉冲调制单元;所述后端处理模块包括控制处理单元和故障保护单元;所述整流桥转换单元的输入端与高压器件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采样单元安装在高压器件上,所述整流桥转换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压采样单元和温度采样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压采样单元的输出端与脉冲调制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采样单元和脉冲调制单元均通过光纤转输单元与控制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单元与故障保护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故障保护单元的控制端与高压器件的供电线路电性连接。
[0005]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压采样单元包括数据转换芯片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整流桥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数据转换芯片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三电阻和数据转换芯片的连接端通过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容、第七电阻和第三稳压二极管接地。
[0006]进一步的,所述脉冲调制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五电阻、第五二极管和三极管;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数据转换芯片的频率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基极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一电容与三极管的连接端通过并联连接的第五电阻、第五二极管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光纤转输单元的第一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7]更进一步的,所述数据转换芯片为CD4046芯片。
[0008]更进一步的,所述温度采样单元包括温度开关和第二电阻;所述温度开关的一端与整流桥转换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开关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阻与光纤转输单元的第二数据输入端电性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所述故障保护单元包括第一驱动芯片、第二驱动芯片、报警器、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输入端与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第一继电器的控制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芯片的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二继电器的控制触点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开关触点与报警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开关触点与高压器件的供电线路电性连接。
[0010]更进一步的,所述整流桥转换单元通过第一储能单元与电压采样单元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桥转换单元通过第二储能单元与光纤转输单元的电源端电性连接。
[0011]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电性连接在电压采样单元、温度采样单元与高压器件之间的整流桥转换单元,实现了对电压采样单元和温度采样单元的供电,以及高压器件两端电压及其表面温度的采样。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检测电路通过耦合电源供电以及电压互感器采样造成检测电路功率大、体积大的问题。电压采样单元、温度采样单元通过控制处理单元与故障保护单元电性连接,且故障保护单元连接在高压器件上,实现了对高压器件的过压以及超温的检测和保护,提高了起动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此外,电压采样单元、温度采样单元通过光纤转输单元与控制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使检测电路的高低压区域进行了有效的分隔,保证了控制处理单元以及故障保护单元稳定可靠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起动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保护装置原理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前端采样模块与后端处理模块的连接电路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前端处理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光纤接收器及其外围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控制处理单元的电路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故障保护单元的电路图。
[0018]其中:1

高压器件、2

整流桥转换单元、3

电压采样单元、4

温度采样单元、5

脉冲调制单元、6

控制处理单元、7

故障保护单元、8

光纤转输单元、9前端采样模块、10

后端处理模块、R1

第一电阻、R2

第二电阻、R3

第三电阻、R4

第四电阻、R5

第五电阻、R6

第六电阻、R7

第七电阻、R8

第八电阻、R9

第九电阻、C1

第一电容、C2

第二电容、C3

第三电容、C4

第四电容、C5

第五电容、U1

数据转换芯片、U2

第一驱动芯片、U3

第二驱动芯片、U4

单片机、OP1

光纤发射器、OP2

光纤接收器、J1

第一继电器、J2

第二继电器、WK1

温度开关、ZD1

第一稳压二极管、ZD2

第二稳压二极管、ZD3

第三稳压二极管、ZD4

第四稳压二极管、D5

第五二极管、Q1

三极管、LED2

第二指示灯、VD1

桥式整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前端采样模块(9)以及一个后端处理模块(10);多个所述前端采样模块(9)的输入端与多个高压器件(1)一一对应连接,多个所述前端采样模块(9)与后端处理模块(10)连接,所述后端处理模块(10)的多个输出端与多个高压器件(1)一一对应连接;所述前端采样模块(9)包括整流桥转换单元(2)、电压采样单元(3)、温度采样单元(4)、脉冲调制单元(5);所述后端处理模块(10)包括控制处理单元(6)和故障保护单元(7);所述整流桥转换单元(2)的输入端与高压器件(1)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采样单元(4)安装在高压器件(1)上,所述整流桥转换单元(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压采样单元(3)和温度采样单元(4)电性连接,所述电压采样单元(3)的输出端与脉冲调制单元(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采样单元(4)和脉冲调制单元(5)均通过光纤转输单元(8)与控制处理单元(6)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处理单元(6)与故障保护单元(7)电性连接,所述故障保护单元(7)的控制端与高压器件(1)的供电线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样单元(3)包括数据转换芯片(U1)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整流桥转换单元(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数据转换芯片(U1)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所述第三电阻(R3)和数据转换芯片(U1)的连接端通过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容(C3)、第七电阻(R7)和第三稳压二极管(ZD3)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高压固态软起动器故障监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调制单元(5)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五电阻(R5)、第五二极管(D5)和三极管(Q1);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与数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启哲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万征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