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322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其特征在于,是使数个玻璃灯管成行或列的等距排列,以构成显示画面;其中: 每一玻璃灯管由数个连续曲折段构成,各曲折段由相对形状的前段部与后段部衔接而成,其位于同一端的弯折端分别构成一显示光点,并与相邻玻璃灯管上的显示光点,构成一光点组; 曲折段分别在弯折端的两端分设有对应的电极,该电极分别穿出曲折段,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 玻璃灯管内填充有惰性气体。(*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光灯饰,尤其涉及一种显示不特定图案或动态影像的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由上述可知,霓虹灯的原理是将玻璃管抽成真空后,再灌入“氖”、“氩”等惰性气体,并在玻璃管两端设置电极,经导通电流后可产生色光。然而,就目前市面上现有商业看板,已由传统固定形状的灯具转变为可显示不同画面及动画的动态显示器,此对于霓虹灯管而言,由形状固定的灯具转变为具有动态显示效果的显示器,就现有技术而言是有困难的。再者,作为动态显示器,首先必须具备数量极大且可作三原色变化的画素以构成显示画面,如以霓虹灯管来构成画素,根据前述霓虹灯管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必须先将玻璃灯管抽成真空,再灌入惰性气体。但以动态显示器所须具备庞大数量的画素,如一一由单一霓虹灯管构成,则须以极细小的管将霓虹灯管抽成真空,且必须一边抽真空一边熔接,以同时兼具弯曲灯管的形状,其作业的繁复与工程的庞大可想而知。由上述可知,如欲利用如霓虹灯管等玻璃灯管构成动态显示器,显然必须先行克服前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其特征在于,是使数个玻璃灯管成行或列的等距排列,以构成显示画面;其中每一玻璃灯管由数个的连续曲折段构成,各曲折段由相对形状的前段部与后段部衔接而成,其位于同一端的弯折端分别构成一显示光点,并与相邻玻璃灯管上的显示光点,构成一光点组;曲折段分别在弯折端的两端分设有对应的电极,该电极分别穿出于曲折段外,与外部的驱动电路连接;玻璃灯管内是填充有惰性气体,经在各曲折段的电极上通电,使曲折段发光。前述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其中各曲折段是以前段部的弯折端构成显示光点,后段部作为储气室。前述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其中各曲折段是同时以前/后段部的弯折端构成显示光点。前述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其中玻璃灯管的各曲折段内壁是涂布有不同颜色的萤光粉,以便产生不同的色光。前述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其中各玻璃灯管内依不同的萤光剂涂布分别填充不同的惰性气体,以产生红、绿、蓝等三种原色光,再配合选择性地分别对各曲折段通以电流,利用强弱不同或时间长短不同的电流,可使三原色光混合出不同强度的色光,进而构成不同的显示图案或影像。前述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其中数个玻璃灯管分别容置固定于一薄片状匣体,各匣体相互结合,并在较大面积的一面上配合玻璃灯管的曲折段形状形成有数个沟槽,供玻璃灯管容置固定其间;数个沟槽的一端是分别贯穿匣体的侧端面,各对应曲折段的前段部的弯折端突出于匣体的侧端面外,以构成光点。前述可构成显示装置的多点发光玻璃灯管串列,其中匣体侧端面在对应各弯折端穿出处的上端分别形成有一遮光板,并配合弯折端形状而呈半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克服现有的商业灯饰存在的瓶颈,使玻璃灯管可多点发亮,而与相邻玻璃灯管的对应光点产生混色,以显示不特定的图案或动态影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显示器的画面构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剖视与工作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光点模块外观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光点模块的组合示意图。图中标号部分10玻璃灯管 11曲折段111前段部 112后段部113、114弯折端 115、116电极100光点单元117惰性气体101~103显示光点20匣体 21沟槽22遮光板 23底座板首先,如图1所示的显示装置,是由数个光点单元100构成矩阵排列,每一个光点单元100由三个显示光点101~103组成,三个显示光点101~103可分别产生不同颜色的色光,经混色后构成一特定颜色的画素(pixel)亮点。而本技术即利用玻璃灯管来构成显示装置上的各个显示光点101~103。如图2所示,揭示有三条横向排列的玻璃灯管10,每一玻璃灯管10前后形成有数个且连续的曲折段11,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每一曲折段11是由相对形状的前段部111与后段部112衔接构成,其中,前段部111的弯折端113即用以构成前述的显示光点101~103。由于后段部112上亦形成有一弯折端114,视需要亦可设置为显示光点,如每一曲折段11的弯折端113、114均用以构成显示光点,可形成一具备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器,在本实施例中,仍以单面显示为例说明。又请参阅图4所示,每一曲折段11的两前段部111内分设有两相对的电极115、116(是利用烧结、熔接等方式构成),两电极115、116分别位于用以构成显示光点的弯折端113两端处,且两电极115、116的另端是分别穿出于曲折段11以外,供与外部的驱动装置连接。由于前述玻璃灯管10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极115、116对弯折端113内的惰性气体放电,以令其产生色光,故而在填充惰性气体之前,必须将各曲折段11内部先抽成真空,由于本技术在同一玻璃灯管10上形成有多个且连续的曲折段11,故一次可将其上的各曲折段11全部抽成真空(一次抽真空),故在作业程序上十分精简而有效率。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曲折段11的后段部112虽与显示光点的构成无关,而后段部112实际上具备储存惰性气体及加长相邻显示光点距离(增加其电压降),以防止电晕,如图3所示,以其中一曲折段11的弯折端113为例,其与相邻的另一弯折端113之间经由较长距离的曲折段11相连接,在此状况下,相邻弯折端113之间因较长距离而不仅可提供充裕惰性气体117储存空间(如图5所示),以延长显示光点的工作寿命外,更可避免定义为显示光点的相邻弯折端113因内设电极115、116距离过短而产生电晕效应。另,各玻璃灯管10内是在抽真空后,灌入不同的惰性气体(如氖、氩气……),以便产生不同颜色的色光,为达到此一目的,可在玻璃灯管10的内壁分别涂布不同颜色的萤光粉,以配合特定的惰性气体产生特定颜色的色光。在本实施例中,是令相邻排列的三组玻璃灯管10分别产生红、绿、蓝色等三原色光;借此,当三组玻璃灯管10上各曲折段11的弯折端113被选择性地通以不同强度的电压,即可产生不同亮度的原色光,而与相邻玻璃灯管10上的弯折端113进行混色,而成为特定颜色的亮点,进而构成显示画面。又,本技术可令前述显示装置由多数的光点模块组成。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技术单一光点模块的外观图,其主要是令三组可分别产生不同色光(即三原色光)的玻璃灯管10分别容置固定于一薄片状匣体20,每个匣体20是在较大面积的一面上配合玻璃灯管10的曲折段11形状形成有数个的沟槽21,供玻璃灯管10容置固定其间;又,数个沟槽21的一端分别贯穿匣体20的侧端面,供各对应曲折段11的前段部111的弯折端113突出于匣体20的侧端面外,以构成光点;其中,每一前段部111上所设的电极115、116(本图中未示)是埋设于各对应沟槽21内,用导线连接可外拉至适当位置,供与控制电路构成电连接。又,前述匣体20侧端面在对应各弯折端113穿出处的上端分别形成有一遮光板22,每一遮光板22是配合弯折端形状而呈半圆形,借以对弯折端113构成的光点提供遮光作用,避免外来光线影响光点的显示效果。又,将分别安装有三原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芈振伟
申请(专利权)人:龙腾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