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55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包括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所述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之间通过螺旋斜面相互配合,使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之间产生防松脱阻力扭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由于机械振动而产生的松脱扭矩,防松效果好;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操作,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需要紧固件的使用场合,例如,行驶的列车、振动的机电设备、需要稳固连接的核电管道、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固定螺栓等,会因机械振动而引起紧固件松动问题,紧固件松动造成安全隐患,需要经常性的检修,现有的防松技术,主要有弹簧垫圈、双碟垫圈、双螺母结构、过盈配合的塑料垫等等,上述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有其优势,也存在弊端,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防松,振动时破坏螺纹,不可重复使用,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07170C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一种防松螺母,防松螺母包括工具安装部以及自所说的工具安装部同轴地向上方突出设置的环状突出部分,经所说的工具安装部及突出部分设有螺纹孔。所说的突出部分的外圆周侧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多条纵向槽,在所说的纵向槽之间所形成的区段中至少一区段被以径向向内压力变形,以致使螺纹孔的孔径略为缩小。该技术在使用时,产生压力变形,使螺纹孔的孔径略为缩小而实现锁紧,因此该防松螺母仅可一次性使用,无法重复利用。授权公告号为CN102410296B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一种防松防卸螺母,包括前螺母与后螺母,前螺母与后螺母为同质一体结构,前螺母与后螺母之间设有U形或V形的第一沟槽,第一沟槽的槽底与内螺纹之间构成第一扭溃环,第一扭溃环的扭溃力矩小于与螺母适配的螺杆的扭溃力矩。该技术的前螺母与后螺母并紧时,由于前螺母与后螺母之间的第一沟槽的槽底出现断裂,断裂后的螺母第一扭溃环处出现形变,螺母内螺纹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同时与内螺纹配合的螺杆上的部分外螺纹也同时因为被挤压而变形,螺母与螺杆之间出现一段完全“咬死”的结构,这种“咬死”结构破坏了螺母与螺杆之间的螺纹配合关系,使得前后螺母尤其是前螺母很难从螺杆上退出,从而起到了防松防卸的作用。该技术在使用中,是以破坏螺纹为前提的,拆卸困难,完全无法进行二次利用。因此,现有技术的防松螺母,存在结构复杂,无法重复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松效果好、生产成本低的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
[0004]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包括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所述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之间通过螺旋斜面相互配合,使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之间产生防松脱阻力扭矩。
[0006]作为优选,在所述防松垫圈上与螺旋斜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防滑齿。
[0007]作为优选,所述防松螺母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防松垫圈内壁为光滑表面。
[0008]作为优选,防松垫圈的通孔的内径大于防松螺母通孔的内径。
[0009]作为优选,所述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横截面为多边形。
[0010]作为优选,所述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横截面为正多边形。
[0011]作为优选,所述螺旋斜面的端部设置有垂直于螺旋斜面端线的断面,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的螺旋斜面的断面相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配合安装后,螺旋斜面的断面之间留有间隙。
[00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4](1)结构简单,防松效果好,生产成本低,易于操作;
[0015](2)本技术的防松螺母和防松垫圈之间通过螺旋斜面配合产生防松脱阻力扭矩,如果要解除防松状态,必须人为施加松脱扭矩,方可解除,克服了由于机械振动而产生的松脱扭矩,防松可靠;
[0016](3)本技术的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对螺杆部分无特殊要求,满足8.8级即可。
[0017](4)本技术的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不仅可使用专用扳手,亦可使用普通扳手实现安装,施工更加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内部透视图;
[0019]图2是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主视内部透视图;
[0020]图3是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防滑齿俯视图;
[0022]图5是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防松螺母俯视图;
[0023]图6是图3的A

A向剖视图;
[0024]图7是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6]如图1

6所示,本申请的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主要部件为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利用斜面升角原理,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设置相互配合的螺旋斜面2,两者之间通过螺旋斜面2配合产生防松脱阻力扭矩,该防松脱阻力扭矩,没有人为解除是不能消失的,因此有着良好的防松效果。
[0027]螺旋斜面2的端部设置有垂直于螺旋斜面2端线的断面9,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的螺旋斜面2的断面9相连接。
[0028]在防松垫圈3上与螺旋斜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防滑齿4,防滑齿4均匀设置,每个防滑齿4的端面为平面,防滑齿4可以与其紧固的部件接触,增加摩擦力,进一步防止松脱。
[0029]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均设置中心均设置通孔,防松垫圈3通孔的内径大于防松螺母1通孔的内径;且安装后两者的通孔同轴心,防松螺母1通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5,防松垫圈3的通孔内壁为光滑表面6。
[0030]为了便于安装操作,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横截面为多边形,即防松螺母1和防松
垫圈3的外表面7为多边形,优先选择采用正多边形。
[0031]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配合安装后,螺旋斜面2的连接处留有间隙8,即螺旋斜面2的断面9之间留有间隙8。以便形成阻力扭矩,达到防松效果。
[0032]本技术的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经过500万次防松检测,性能依然没有改变,防松效果优异。
[0033]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所述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之间通过螺旋斜面(2)相互配合,使防松螺母(1)和防松垫圈(3)之间产生防松脱阻力扭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松垫圈(3)上与螺旋斜面相对的端面设置有防滑齿(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松螺母(1)的通孔内壁设置有内螺纹(5),所述防松垫圈(3)的通孔内壁为光滑表面(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防松脱阻力扭矩的防松机构,其特征在于:防松垫圈(3)的通孔的内径大于防松螺母(1)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识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远兴集团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