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42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包括假体本体、坐骨连接部、髋臼杯、耻骨连接部、骶骨替换部,所述假体本体的一端设置所述坐骨连接部、所述髋臼杯、所述耻骨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所述骶骨替换部,且所述坐骨连接部、所述耻骨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髋臼杯两侧,所述坐骨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开设坐骨钉道的坐骨耳板,所述骶骨替换部的上方设置有凸起的椎体部,沿所述假体本体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肌肉缝合孔;其优点是:保证了假体的强度,同时降低重量,并提供了骨长入环境及软组织附着环境;降低了假体对内脏的刺激程度,降低对神经的刺激,提供骨长入环境。提供骨长入环境。提供骨长入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半骨盆假体具有一系列的缺陷,例如,只能针对单侧髂骨肿瘤的病例,对于累积骶骨侧较多的肿瘤没有假体应对,并且组合件过多,容易导致不同部件之间松动、断裂风险高。
[0003]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合理、适用性强的假体结构,以提高医生手术效率以及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显得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根据病人骨骼形态、截骨位置、钉孔方向、肌肉缝合、假体初始固定稳定性、假体轻量化、假体和骨质的长入等方面进行设计,以提供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目的是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缺陷,降低手术难度和对内脏的刺激,保证结构强度,减轻假体重量。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包括:假体本体、坐骨连接部、髋臼杯、耻骨连接部、骶骨替换部,所述假体本体的一端设置所述坐骨连接部、所述髋臼杯、所述耻骨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所述骶骨替换部,且所述坐骨连接部、所述耻骨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髋臼杯两侧,所述坐骨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开设坐骨钉道的坐骨耳板,所述骶骨替换部的上方设置有凸起的椎体部,沿所述假体本体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肌肉缝合孔;所述假体本体、所述坐骨连接部、所述髋臼杯、所述耻骨连接部、所述骶骨替换部构成L型,且所述假体本体为L型的长边、所述骶骨替换部为L型的短边;所述髋臼杯、所述坐骨耳板、坐骨钉道、所述肌肉缝合孔均为实体结构,其它结构为骨小梁结构。
[0007]优选地,所述假体本体、所述骶骨替换部上与患者盆腔内侧的接触面设置为实体表面,并在靠近所述骶骨替换部的一侧上设置有为实体的神经通道。
[0008]优选地,所述坐骨连接部上开设有坐骨支钉道,所述髋臼杯上开设有从外向内方向的耻骨进钉道,所述坐骨支钉道、所述耻骨进钉道均为实体结构。
[0009]优选地,所述假体本体内部设置有一管状实体,且沿所述髋臼杯至骶髂关节方向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骶骨替换部上开设有为实体的骶骨钉道。
[0011]优选地,所述骶骨替换部上位于实体表面的一侧设置有两个骶骨托翼53。
[0012]优选地,所述假体本体上靠近所述骶骨替换部的一端设置有为实体的万向钉道。
[0013]优选地,所述肌肉缝合孔为弧形通孔。
[0014]本技术的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其优点是:
[0015]1、本技术髋臼杯、坐骨耳板、骶骨托翼53、肌肉缝合孔以及各钉道为实体,其它部分为骨小梁结构的设计,保证了假体的强度,同时降低重量,并提供了骨长入环境及软组织附着环境;
[0016]2、管状实体的设置,保证了假体受力稳定且力传导更具备方向性;
[0017]3、假体上实体表面的设计,降低了假体对内脏的刺激程度;
[0018]4、坐骨耳板、坐骨支钉道、耻骨进钉道、骶骨钉道的设置,用于加强固定,保证假体植入后的初始稳定性;
[0019]5、假体和剩余骶骨接触位置设置存放神经的神经通道,并且做实体表面,光滑处理,降低对神经的刺激,同时和骨质接触的位置设置骨小梁,提供骨长入环境;
[0020]6、骶骨托翼53的设置,用于承托骶骨向下的力,从而降低骶骨内植入螺钉的剪切力,降低螺钉断裂风险;
[0021]7、椎体部的设置,并且为骨小梁结构,使得假体与骨质接触更加紧密;而作为预留孔的万向钉道设计,可根据术中需要实时选择;
[0022]8、肌肉缝合孔为弧形通孔,并且为实体结构,后处理至光滑,保证手术线穿过时不被隔断;
[0023]9、假体通体整体未使用骨水泥,而是使用生物型,降低了其它因素导致的假体松动,骨溶解等风险;再者,假体重建骨盆环仿照髂骨曲线进行设计,符合人体受力曲线及承重结构。
附图说明
[002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5]图1、图2分别为本技术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的不同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的一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本技术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置于病患上的示意图,其中未画螺丝钉;
[0028]其中:
[0029]假体本体1、肌肉缝合孔11、管状实体12、万向钉道13;
[0030]坐骨连接部2、坐骨钉道21、坐骨耳板22、坐骨支钉道23;
[0031]髋臼杯3、耻骨进钉道31、耻骨支钉道32;
[0032]耻骨连接部4;
[0033]骶骨替换部5、椎体部51、神经通道52、骶骨托翼53、骶骨钉道54;
[0034]实体表面6。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6]根据图1、图2、图4所示,为了解决现有半骨盆只能针对单侧髂骨肿瘤的病例,本技术实例设计应对累积骶骨侧较多的肿瘤假体,提供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包括:假体本体1、坐骨连接部2、髋臼杯3、耻骨连接部4、骶骨替换部5,所述假体本体1、所述坐骨连接部2、所述髋臼杯3、所述耻骨连接部4、所述骶骨替换部5的结构/大小根据病人骨骼形态、截骨位置等方面结合进行设计;其中,所述髋臼杯3为压配结构,无需要使用骨水泥固定和粘接,假体整体为生物型;其采用生物型外,还可以设计为球面带凹槽的臼杯,使用水泥固定臼杯和内衬;
[0037]所述假体本体1的一端设置所述坐骨连接部2、所述髋臼杯3、所述耻骨连接部4,另一端设置所述骶骨替换部5,且所述坐骨连接部2、所述耻骨连接部4分别位于所述髋臼杯3两侧,为了假体稳定性,在所述坐骨连接部2上还设置有开设坐骨钉道21的坐骨耳板22,通过螺丝钉穿过所述坐骨钉道21将上述坐骨耳板22搭接于患者剩余坐骨上,提高假体稳定性;
[0038]为了假体和骨质紧密接触,在所述骶骨替换部5的上方设置有凸起的椎体部51,其为骨小梁结构;沿所述假体本体1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肌肉缝合孔11,且实体、光滑、并为弧形通孔,保证手术线穿过时不被割断,在具体实例中,也可选为直孔型;所述假体本体1、所述坐骨连接部2、所述髋臼杯3、所述耻骨连接部4、所述骶骨替换部5构成L型,且所述假体本体1为L型的长边、所述骶骨替换部5为L型的短边;所述髋臼杯3、所述坐骨耳板22、坐骨钉道21、所述肌肉缝合孔11均为实体结构,其它结构为骨小梁结构,骨接触面均为骨小梁结构的设计,降低骨水泥引起的松动,骨溶解等风险;
[0039]所述坐骨连接部2为假体与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假体本体、坐骨连接部、髋臼杯、耻骨连接部、骶骨替换部,所述假体本体的一端设置所述坐骨连接部、所述髋臼杯、所述耻骨连接部,另一端设置所述骶骨替换部,且所述坐骨连接部、所述耻骨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髋臼杯两侧,所述坐骨连接部上还设置有开设坐骨钉道的坐骨耳板,所述骶骨替换部的上方设置有凸起的椎体部,沿所述假体本体长度方向上开设有肌肉缝合孔;所述假体本体、所述坐骨连接部、所述髋臼杯、所述耻骨连接部、所述骶骨替换部构成L型,且所述假体本体为L型的长边、所述骶骨替换部为L型的短边;所述髋臼杯、所述坐骨耳板、坐骨钉道、所述肌肉缝合孔均为实体结构,其它结构为骨小梁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型整体半骶骨及半髂骨联合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假体本体、所述骶骨替换部上与患者盆腔内侧的接触面设置为实体表面,并在靠近所述骶骨替换部的一侧上设置有为实体的神经通道。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洋李喜旺许奎雪史春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