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12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其中前后支撑梁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前后支撑梁的左右端均分别架设在左右冠梁上;顶悬挂臂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左右冠梁之间的位置的上方且设置在前后支撑梁上,前后悬挂臂均竖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前悬挂臂位于前支撑梁前且顶端连接顶悬挂臂的前端,后悬挂臂位于后支撑梁后且顶端连接所述的顶悬挂臂的后端,底悬挂臂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前后悬挂臂的底端之间且分别连接前后悬挂臂的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护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不受管线标高限制,适用性强,安全性高,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特别涉及管线悬吊结构
,具体是指一种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城市管廊等狭长基坑开挖过程中,通常在基坑的左右两侧沿基坑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围护桩,并沿基坑的长度方向在围护桩上架设混凝土冠梁,由于基坑一般为狭长型,将不可避免地与城市地下管线有交叉,即城市地下管线横跨狭长基坑,且不方便或者无法改迁,在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管线的保护至关重要。
[0003]现有的管线保护方式多采用临时固定的方式进行保护,由于其固定措施相对简单,管线受力不稳定,极易造成管线破坏,部分已有的悬吊保护结构或对管线标高变化适应性差,或结构较简单不能长期用于大管径自来水管等有震动冲击的管线悬吊。
[0004]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其能够保护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不受管线标高限制,适用性强,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其能够保护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不受管线标高限制,适用性强,安全性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6]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07]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包括左围护桩、左冠梁、右围护桩和右冠梁,所述左围护桩和所述右围护桩均竖向设置,多根所述左围护桩和多根所述右围护桩均沿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冠梁和所述右冠梁均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围护桩和所述右围护桩上,其特点是,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还包括前支撑梁、后支撑梁、前悬挂臂、后悬挂臂、顶悬挂臂和底悬挂臂,其中:
[0008]所述前支撑梁和所述后支撑梁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支撑梁的左端和右端以及所述后支撑梁的左端和右端均分别架设在所述左冠梁和所述右冠梁上;
[0009]所述顶悬挂臂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左冠梁和所述右冠梁之间的位置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前支撑梁和所述后支撑梁上,所述前悬挂臂和所述后悬挂臂均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悬挂臂位于所述前支撑梁前且所述前悬挂臂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悬挂臂的前端,所述后悬挂臂位于所述后支撑梁后且所述后悬挂臂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悬挂臂的后端,所述底悬挂臂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前悬挂臂的底端和所述后悬挂臂的底端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的前悬挂臂的底端和所述的后悬挂臂的底端。
[0010]较佳地,所述前支撑梁和所述后支撑梁均为H型钢,所述前悬挂臂、所述后悬挂臂和所述顶悬挂臂均为槽钢,所述底悬挂臂为工字钢。
[0011]较佳地,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还包括左纵支撑梁和右纵支撑梁,所述左纵支撑梁和所述右纵支撑梁均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纵支撑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前支撑梁的左端和所述的后支撑梁的左端上,所述右纵支撑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前支撑梁的右端和所述的后支撑梁的右端上。
[0012]更佳地,所述左纵支撑梁和所述右纵支撑梁均为槽钢。
[0013]较佳地,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还包括左前斜撑、左后斜撑、右前斜撑和右后斜撑,所述左前斜撑和所述左后斜撑均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并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左前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冠梁和所述的前支撑梁的左端,所述左后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后支撑梁的左端和所述左冠梁,所述右前斜撑和所述右后斜撑均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并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右前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右冠梁和所述的前支撑梁的右端,所述右后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后支撑梁的右端和所述右冠梁。
[0014]更佳地,所述左前斜撑、所述左后斜撑、所述右前斜撑和所述右后斜撑均为钢筋。
[0015]更佳地,所述的左前斜撑的前端和所述的左后斜撑的后端均预埋在所述左冠梁中,所述的右前斜撑的前端和所述的右后斜撑的后端均预埋在所述右冠梁中。
[0016]更佳地,所述左前斜撑的数目、所述左后斜撑的数目、所述右前斜撑的数目和所述右后斜撑的数目均为2根,2根所述左前斜撑、2根所述左后斜撑、2根所述右前斜撑和2根所述右后斜撑均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前斜撑和所述左后斜撑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右前斜撑和所述右后斜撑一一对应设置。
[0017]较佳地,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还包括纵固定臂,所述纵固定臂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纵固定臂位于所述前悬挂臂的下部和所述后悬挂臂的下部之间并分别连接所述的前悬挂臂的下部和所述的后悬挂臂的下部。
[0018]更佳地,所述纵固定臂为钢筋。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0020]1、本技术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的前后支撑梁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前后支撑梁的左右端均分别架设在左右冠梁上;顶悬挂臂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左右冠梁之间的位置的上方且设置在前后支撑梁上,前后悬挂臂均竖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前悬挂臂位于前支撑梁前且顶端连接顶悬挂臂的前端,后悬挂臂位于后支撑梁后且顶端连接所述的顶悬挂臂的后端,底悬挂臂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前后悬挂臂的底端之间且分别连接前后悬挂臂的底端,使用时,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沿左右方向穿设前悬挂臂、后悬挂臂和底悬挂臂之间并支承在底悬挂臂上,因此,其能够保护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不受管线标高限制,适用性强,安全性高,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21]2、本技术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的前后支撑梁均沿左右方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前后支撑梁的左右端均分别架设在左右冠梁上;顶悬挂臂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左右冠梁之间的位置的上方且设置在前后支撑梁上,前后悬挂臂均竖向设置并沿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前悬挂臂位于前支撑梁前且顶端连接顶悬挂臂的前
端,后悬挂臂位于后支撑梁后且顶端连接所述的顶悬挂臂的后端,底悬挂臂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前后悬挂臂的底端之间且分别连接前后悬挂臂的底端,使用时,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沿左右方向穿设前悬挂臂、后悬挂臂和底悬挂臂之间并支承在底悬挂臂上,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22]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主视透视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透视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0025]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透视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0026]图4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左视剖视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包括左围护桩、左冠梁、右围护桩和右冠梁,所述左围护桩和所述右围护桩均竖向设置,多根所述左围护桩和多根所述右围护桩均沿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冠梁和所述右冠梁均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沿左右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且分别设置在所述左围护桩和所述右围护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还包括前支撑梁、后支撑梁、前悬挂臂、后悬挂臂、顶悬挂臂和底悬挂臂,其中:所述前支撑梁和所述后支撑梁均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支撑梁的左端和右端以及所述后支撑梁的左端和右端均分别架设在所述左冠梁和所述右冠梁上;所述顶悬挂臂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左冠梁和所述右冠梁之间的位置的上方且设置在所述前支撑梁和所述后支撑梁上,所述前悬挂臂和所述后悬挂臂均竖向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前悬挂臂位于所述前支撑梁前且所述前悬挂臂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悬挂臂的前端,所述后悬挂臂位于所述后支撑梁后且所述后悬挂臂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悬挂臂的后端,所述底悬挂臂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前悬挂臂的底端和所述后悬挂臂的底端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的前悬挂臂的底端和所述的后悬挂臂的底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梁和所述后支撑梁均为H型钢,所述前悬挂臂、所述后悬挂臂和所述顶悬挂臂均为槽钢,所述底悬挂臂为工字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还包括左纵支撑梁和右纵支撑梁,所述左纵支撑梁和所述右纵支撑梁均沿所述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左纵支撑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前支撑梁的左端和所述的后支撑梁的左端上,所述右纵支撑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前支撑梁的右端和所述的后支撑梁的右端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越狭长基坑的管线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雪伦司法强陈新喜黄沛林陈华李赟潘钧俊文杨沈洁张海军顾子星吴振东刘超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