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10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及其编织方法,该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采用两种纱线提花作为衬垫织物的外层,使织物表面具有色彩变化,图案效果丰富的外观。且采用空气层提花结构和一种带有四平针和浮线组织的提花结构结合两种纱线,并在中间加入衬垫纱后,整个织物呈现不同高低幅度的4种层次,产生一种微浮雕的效果,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


[0001]本技术涉及编织物组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面料浮雕化在服装设计具有明显的作用,面料浮雕化可作为服装肌理变化的手法,对服装起到良好的造型功能和装饰功能。另外,利用面料浮雕化,根据面料质地与材料进行花样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变化,结合印花、烫花等其他染整加工方法,将能生产出花式更为丰富的面料。面料浮雕化为纺织品增加了不一样的立体美感,也得到了设计师们的青睐。
[0003]浮雕针织面料有较好的延伸性与弹性,柔软、舒适、透气, 适合家纺产品对面料的要求,其花型设计与生产工艺可应用到多种服饰或家纺产品面料中。随着针织技术的发展,针织面料的花纹风格纷繁多变,其中浮雕花纹以其立体感强、风格独特而备受消费者青睐。针织浮雕花纹织物具有较强的凹凸感、立体感,给人视觉极强的美感,在家纺产品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该类织物可以通过毛圈组织、平针与集圈复合组织以及平针与罗纹复合组织形成。
[0004]在现有织物中,常用来形成浮雕花纹的组织是毛圈组织, 可以采用高、低毛圈,高毛圈、低毛圈与无毛圈方法来形成。但其存在的问题是对提花毛圈机要求很高,颜色单一,外观图案简单,且挺括性差。现有的针织提花的浮凸效果是通过突起位置前后板线圈多少不同或突起部分前后板线圈大小不同实现的,前后板面料分离,整体性差。现有衬垫组织,只采取空气组织结构,凸起层次单一,表现为绗缝效果没有微浮雕效果,挺括性也较差。
[0005]由于上述原因,本技术设计提出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及其针织方法,此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采用两种不同的纱线提花作为衬垫织物的外层,使织物表面具有色彩变化,图案效果丰富的外观,织物表面呈现不同高低变化的微浮雕效果,且较现有的衬垫织物挺括性更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设计出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及其针织方法,该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采用两种纱线提花作为衬垫织物的外层,使织物表面具有色彩变化,图案效果丰富的外观。且采用空气层提花结构和一种带有四平针和浮线组织的提花结构结合两种纱线,并在中间加入衬垫纱后,整个织物呈现不同高低幅度的4种层次,产生微浮雕的效果,从而完成本技术。
[0007]具体来说,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所述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包括多个编织单元,每个编织单元包括多层编织面;
[0009]所述多个编织单元优选为4个通过不同编织方法得到的4 个互不相同的编织单
元,所述多层编织面优选为4层编织面。
[0010]每个编织单元由包括衬垫纱线100、纱线a200和纱线b300 三种纱线通过不同编织方法编织得到。
[0011]所述编织单元包括第一单元A、第二单元B、第三单元C和第四单元D;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元A、第二单元B、第三单元C和第四单元D为根据高低顺序由上至下依次排布。
[0013]所述第一单元A为最高凸起单元,其编织方法为将衬垫纱线100衬垫在两针板之间,用纱线a200编织前板线圈,用纱线 b300编织后板线圈;
[0014]所述第二单元B为第二高凸起单元,其编织方法为将衬垫纱线100衬垫在两针板之间,用纱线b300编织前板线圈,用纱线a200编织后板线圈;
[0015]所述第一单元A与第二单元B的凸起程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优选为不同。所述第三单元C和第四单元D的纵向以两个花型行为一个循环单元,包括第一花型行和第二花型行;
[0016]所述第一花型行和第二花型行分别包括3个编织行,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编织行、第二编织行和第三编织行,每个编织行分别对应针织衬垫纱线100、纱线a200和纱线b300中的一种;
[0017]所述第三单元C和第四单元D的横向以两针为一个循环单元;
[0018]所述第三单元的凸起程度低于第二单元,第四单元凸起程度最低。
[0019]所述第三单元C中,在第一花型行,纱线a200以四平针为第一针,与前板线圈编织为第二针,第一针与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
[0020]纱线b300第一针设置为浮线,第二针编织后板线圈,与纱线a200同为第一针、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
[0021]所述第三单元C中,在第二花型行,纱线a200第一针编织前板线圈,第二针为四平针,第一针与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
[0022]纱线b300第一针编织后板线圈,第二针设置为浮线,与纱线a200同为第一针、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与第一花型行排针位置相反;
[0023]衬垫纱线100在每一花型行均设置于前板线圈与后板线圈之间。
[0024]所述第四单元D中,在第一花型行,纱线b300第一针为四平针,第二针编织前板线圈,第一针与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
[0025]纱线a200第一针设置为浮线,第二针编织后板线圈,第一针与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
[0026]在第二花型行,纱线b300第一针编织前板线圈,第二针为四平针,第一针与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与第一花型行排针位置相反;
[0027]纱线a200第一针设置为浮线;第二针编织后板线圈,第一针与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与第一花型行排针位置相反;
[0028]衬垫纱线100在每一花型行均设置于前板线圈与后板线圈之间。
[002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的针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方法包括由以下方法织得:
[0030]步骤1,将衬垫纱线100在第一和第二花型行编织前衬垫在前板线圈和后板线圈之间;
[0031]步骤2,用纱线a200编织前板线圈,用纱线b300编织后板线圈,编织第一单元A;
[0032]步骤3,用纱线b300编织前板线圈,用纱线a200编织后板线圈,编织第二单元B;
[0033]步骤4,编织第三单元C;
[0034]步骤5,编织第四单元D;
[0035]步骤6,水洗、后整。
[0036]所述步骤4中,还包含以下3个子步骤:
[0037]步骤4.1,将衬垫纱线100在第一和第二花型行编织前衬垫在前板线圈与后板线圈之间;
[0038]步骤4.2,纱线a200以四平针为第一针,与前板线圈编织为第二针,纱线b300第一针设置为浮线,第二针编织后板线圈,纱线a200与纱线b300均为第一针与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第一花型行;
[0039]步骤4.3,纱线a200第一针编织前板线圈,第二针为四平针,纱线b300第一针编织后板线圈,第二针设置为浮线,纱线 a200与纱线b300均为第一针与第二针依次交替排布编织第二花型行。
[0040]所述步骤5中,还包含以下3个子步骤:
[0041]步骤5.1,将衬垫纱线100在第一和第二花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包括多个编织单元,每个编织单元包括多层编织面;每个编织单元由包括衬垫纱线(100)、纱线a(200)和纱线b(300)三种纱线通过不同编织方法编织得到;所述编织单元包括第一单元(A)、第二单元(B)、第三单元(C)和第四单元(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编织单元为4个通过不同编织方法得到的4个互不相同的编织单元,所述多层编织面为4层编织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A)、第二单元(B)、第三单元(C)和第四单元(D)为根据高低顺序由上至下依次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A)为最高凸起单元,其编织方法为将衬垫纱线(100)衬垫在两针板之间,用纱线a(200)编织前板线圈,用纱线b(300)编织后板线圈;所述第二单元(B)为第二高凸起单元,其编织方法为将衬垫纱线(100)衬垫在两针板之间,用纱线b(300)编织前板线圈,用纱线a(200)编织后板线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A)与第二单元(B)的凸起程度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花衬垫微浮雕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元(C)和第四单元(D)的纵向以两个花型行为一个循环单元,包括第一花型行和第二花型行;所述第一花型行和第二花型行分别包括3个编织行,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编织行、第二编织行和第三编织行,每个编织行分别对应针织衬垫纱线(100)、纱线a(200)和纱线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衍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服装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