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206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甲防护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包括表面层和基层,所述基层设置于表面层的下方,所述基层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纤维层,所述第一支撑纤维层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表面层和基层固定连接,所述基层的下方设置有贴身层,所述基层与贴身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纤维层,所述第二支撑纤维层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基层与贴身层固定连接,所述基层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加固块,多个所述加固块的外侧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和第二支撑纤维层的内部,所述表面层的内部设置有阻燃机构。本实用能够抵挡高强度的冲击,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阻燃性。的舒适性和阻燃性。的舒适性和阻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


[0001]本技术涉及装甲防护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柔性防弹防刺服一般采取物理组合的方式,由数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D材料和数层机织芳纶增强复合材料防刺布叠加组成,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D材料提供防弹性能,这种材料也称为UD防弹布。
[0003]其中专利号为CN111361241A公开了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通过在单取向长丝复合材料层间填加了短纤维复合毡材料,有效地提高了纤维间的横向结合力,提高了材料的防刺性能,该技术方案仍存在缺陷:
[0004]第一、该技术方案中纵横交错的纤维中存在一定的缝隙,在造成较大的冲击时,纤维连接处会被挤压,从而加大纤维之间的缝隙,造成布料纤维变形,从而导致冲击物穿透布料;
[0005]该技术方案没有设置保暖机构和阻燃机构,使得该技术方案中布料的舒适性较差和阻燃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难以抵挡高强度冲击,舒适性和阻燃性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包括表面层和基层,所述基层设置于表面层的下方,所述基层与表面层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纤维层,所述第一支撑纤维层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表面层和基层固定连接,所述基层的下方设置有贴身层,所述基层与贴身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纤维层,所述第二支撑纤维层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基层与贴身层固定连接,所述基层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加固块,多个所述加固块的外侧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和第二支撑纤维层的内部,所述表面层的内部设置有阻燃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阻燃机构包括阻燃颗粒和阻燃涂层,所述表面层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阻燃颗粒填充设置于空腔的内部,所述阻燃涂层涂覆设置于表面层的上表面。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纤维层中支撑纤维呈“十”状排列。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纤维层中支撑纤维呈“X”状排列。
[0012]优选的,多个所述加固块与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和第二支撑纤维层之间均通过复合胶紧密胶合。
[0013]优选的,所述贴身层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保暖绒毛。
[0014]优选的,所述表面层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弧形支撑条。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通过第一支撑纤维层中支撑纤维呈“十”状排列,第二支撑纤维层中支撑纤维呈“X”状排列,基层两侧表面的多个加固块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和第二支撑纤维层的内部,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布料的抗冲击性能。
[0017]2、该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通过贴身层的内侧设置有保暖绒毛,从而提高布料的保暖性能,使得穿着时更加舒适,由于表面层内部填充有阻燃颗粒,表面层的上表面涂有阻燃涂料,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布料的阻燃性能。
[00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能够抵挡高强度的冲击,具有良好的舒适性和阻燃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基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基层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表面层、2基层、3第一支撑纤维层、4第二支撑纤维层、 5贴身层、6加固块、7空腔、8阻燃颗粒、9阻燃涂层、10弧形支撑条、11复合胶、12保暖绒毛。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参照图1

4,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包括表面层1和基层2,基层2设置于表面层1的下方,基层2与表面层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纤维层3,第一支撑纤维层3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表面层1和基层2固定连接,基层2的下方设置有贴身层5,基层2与贴身层5 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纤维层4,第二支撑纤维层4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基层2与贴身层5固定连接,基层2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加固块6,多个加固块6的外侧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3和第二支撑纤维层4的内部,表面层1的内部设置有阻燃机构。
[0027]阻燃机构包括阻燃颗粒8和阻燃涂层9,表面层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7,阻燃颗粒8填充设置于空腔7的内部,阻燃涂层9涂覆设置于表面层1的上表面。
[0028]第一支撑纤维层3中支撑纤维呈“十”状排列。
[0029]第二支撑纤维层4中支撑纤维呈“X”状排列。
[0030]多个加固块6与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3和第二支撑纤维层4之间均通过复合胶11紧密胶合,使的多个加固块6与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3和第二支撑纤维层4连接的更稳固。
[0031]贴身层5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保暖绒毛12,提高布料的保暖性能,提高穿着时的舒适性。
[0032]表面层1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弧形支撑条10,提高布料的抗冲击性能。
[0033]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第一支撑纤维层3中支撑纤维呈“十”状排列,第二支撑纤维层4中支撑纤维呈“X”状排列,基层 2两侧表面的多个加固块6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3和第二支撑纤维层4的内部,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布料的抗冲击性能,由于贴身层5的内侧设置有保暖绒毛12,从而提高布料的保暖性能,使得穿着时更加舒适,由于表面层1内部填充有阻燃颗粒8,表面层1的上表面涂有阻燃涂料9,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布料的阻燃性能。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包括表面层(1)和基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设置于表面层(1)的下方,所述基层(2)与表面层(1)之间设置有第一支撑纤维层(3),所述第一支撑纤维层(3)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表面层(1)和基层(2)固定连接,所述基层(2)的下方设置有贴身层(5),所述基层(2)与贴身层(5)之间设置有第二支撑纤维层(4),所述第二支撑纤维层(4)的两侧表面分别与对应的基层(2)与贴身层(5)固定连接,所述基层(2)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多个加固块(6),多个所述加固块(6)的外侧一端均延伸至对应的第一支撑纤维层(3)和第二支撑纤维层(4)的内部,所述表面层(1)的表面设置有阻燃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取向纤维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机构包括阻燃颗粒(8)和阻燃涂层(9),所述表面层(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徐鑫荣刘龙蔡玉梅王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纬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