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92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复合面料,包括内里层,所述内里层的上方设有第一透湿层,所述第一透湿层的上方设有第一抗菌层,所述第一透湿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内里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透湿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抗菌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抗菌层的上方设有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上方设有弹性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抗菌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面料基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弹性层的上方设有第二抗菌层,所述第二抗菌层的上方设有第二透湿层,所述第二抗菌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抗菌能力,并且其透湿性能良好。湿性能良好。湿性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复合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面料,具体为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复合面料,属于面料


技术介绍

[0002]面料是构成服装最主要的物质材料之一,它包含了质地、纹样与色彩等方面,它能体现服装的主体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服装的款式要通过面料来表现,才能创造出美好的视觉效果,因此我们说面料是服装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面料的纹样、色彩、质地等因素往往会对服装的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当今纺织品面料的丰富多样决定了服装的变化无穷。
[0003]一般的纺织品面料,由于其多孔式物体形状和高分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于微生物附着,成为微生物生存、繁殖的良好寄生体,随着面料逐渐向轻薄化、健康化、多功能化发展,常见的面料其抗菌、抑菌效果差,并且其透湿性能不理想,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复合面料,具有十分优异的抗菌、抑菌的能力,并且其透湿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当前需求。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复合面料,包括内里层,所述内里层的上方设有第一透湿层,所述第一透湿层的上方设有第一抗菌层,所述第一透湿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内里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透湿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抗菌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抗菌层的上方设有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上方设有弹性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抗菌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面料基层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弹性层的上方设有第二抗菌层,所述第二抗菌层的上方设有第二透湿层,所述第二抗菌层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抗菌层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透湿层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透湿层的上方设有面料表层,所述面料表层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透湿层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湿层内设有多个编织槽,所述编织槽内贯穿设有冰凉纱。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抗菌层是由抗菌纱线交错编织而成,所述抗菌纱线包括内芯,所述内芯的外表面涂设有纳米银离子涂层,所述内芯的外表面包裹设有保护层。
[0008]优选的,所述弹性层的内腔底部设有第一弹性条,所述弹性层的内腔顶部设有第二弹性条。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条与所述第二弹性条为相互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弹性条与所述第二弹性条上贯穿设有连接条。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抗菌层为铜离子纤维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第二透湿层为PU薄膜。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透湿层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透湿性能,清凉纱比棉制或其它纤维制服饰温度低约1
‑2°
,采用十字断面,能快速吸湿排汗,效果
显著,通过设置第一抗菌层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抗菌性能,纳米银离子涂层具有较强的抗菌能力,能够很好的对面料进行抗菌、抑菌,通过设置弹性层可以为面料提供良好的弹性,第一弹性条及第二弹性条具有十分优异的弹性,通过设置连接条可以对第一弹性条及第二弹性条进行固定,保证其结构稳定,通过设置第二抗菌层可以提高面料的抗菌能力,铜离子纤维是一种含有铜元素的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是一种功能性纤维,可以阻断疾病传播,卫生保洁,对抗菌纺织品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设置第二透湿层可以提高面料的透湿性能,PU薄膜其弹性佳,轻度高。在防水性上虽厚度极薄却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之物性表现,利用高科技技术在材料中导入亲水剂使薄膜除了具有高防水性能外更具有极佳的透湿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第一透湿层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抗菌纱线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弹性层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内里层,2、第一透湿层,3、第一抗菌层,4、面料基层,5、弹性层,6、第二抗菌层,7、第二透湿层,8、面料表层,9、编织槽,10、冰凉纱,11、内芯,12、纳米银离子涂层,13、保护层, 14、第一弹性条,15、第二弹性条,16、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所示,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复合面料,包括内里层 1,所述内里层1的上方设有第一透湿层2,所述第一透湿层2的上方设有第一抗菌层3,所述第一透湿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内里层1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透湿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抗菌层 3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抗菌层3的上方设有面料基层4,所述面料基层4的上方设有弹性层5,所述面料基层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抗菌层3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面料基层4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层5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弹性层5的上方设有第二抗菌层6,所述第二抗菌层6的上方设有第二透湿层7,所述第二抗菌层6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层5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抗菌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透湿层7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透湿层7的上方设有面料表层8,所述面料表层8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透湿层7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透湿层2内设有多个编织槽9,所述编织槽9内贯穿设有冰凉纱10。
[002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抗菌层3是由抗菌纱线交错编织而成,所述抗菌纱线包括内芯11,所述内芯11的外表面涂设有纳米银离子涂层12,所述内芯11的外表面包裹设有保护层13。
[002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性层5的内腔底部设有第一弹性条14,所述弹性层5的内腔顶部设有第二弹性条15。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性条14与所述第二弹性条15为相互交错设置,且所述第一弹性条14与所述第二弹性条15上贯穿设有连接条16。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抗菌层6为铜离子纤维交错编织而成,所述第二透湿层7为PU薄膜。
[002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透湿的涤纶复合面料,包括内里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里层(1)的上方设有第一透湿层(2),所述第一透湿层(2)的上方设有第一抗菌层(3),所述第一透湿层(2)的下表面与所述内里层(1)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透湿层(2)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抗菌层(3)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一抗菌层(3)的上方设有面料基层(4),所述面料基层(4)的上方设有弹性层(5),所述面料基层(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抗菌层(3)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面料基层(4)的上表面与所述弹性层(5)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弹性层(5)的上方设有第二抗菌层(6),所述第二抗菌层(6)的上方设有第二透湿层(7),所述第二抗菌层(6)的下表面与所述弹性层(5)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抗菌层(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透湿层(7)的下表面固定粘合连接,所述第二透湿层(7)的上方设有面料表层(8),所述面料表层(8)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透湿层(7)的上表面固定粘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松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玉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