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79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属于湖泊治理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壁的右侧面与脱水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脱水箱内壁的左右两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同一个锥形螺旋桨,所述脱水箱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过水网。该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有脱水箱、烘干风扇和第一过滤网,通过锥形螺旋桨的传送对水藻进行挤压,水从过水网经过导流板流入到蓄水箱内,随后水藻掉落到烘干箱内,烘干风扇与电热阻丝产生热风吹向水藻,通过破碎搅拌叶片对水藻进行破碎增加与热风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烘干效率,通过水藻进行烘干防止水藻发生腐烂,便于储存和后期的回收利用。便于储存和后期的回收利用。便于储存和后期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湖泊治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体污染造成的影响非常深远,目前很多的江河湖海中由于污染物的加入导致水藻大量繁殖,而水藻的大量繁殖不仅破坏水体中正常的生态系统,水藻死亡之后的腐烂会进一步的加剧水体的污染,从而水藻对于水体的污染是恶性循环,藻体会争夺水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鱼类死亡,因此人们会大规模地对水藻进行捕捞,捕捞后的水藻会利用藻水分离装置进行脱水处理,但是传统的藻水分离装置的脱水效率过低且不具有烘干功能,水藻由于存放会发生腐烂从而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不便于对水藻进行回收储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解决了传统的藻水分离装置的脱水效率过低且不具有烘干功能,水藻由于存放会发生腐烂从而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不便于对水藻进行回收储存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壁的右侧面与脱水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脱水箱内壁的左右两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同一个锥形螺旋桨,所述脱水箱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过水网,所述脱水箱的下表面与导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锥形螺旋桨的左端穿过卡接在脱水箱内壁左侧面与装置主体内壁左侧面的轴承与第一传动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内壁的左侧面与烘干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内壁的左右两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
[0007]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与三个破碎搅拌叶片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脱水箱的下表面与烘干箱的上表面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烘干箱的上表面卡接有烘干风扇,所述烘干风扇的内壁卡接有电热阻丝,所述烘干风扇的内壁卡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电热阻丝的下方,所述烘干箱内壁的下表面为向中部倾斜状,所述转轴的左端穿过卡接在烘干箱内壁左侧面的轴承与第二传动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烘干箱的右侧面卡接有抽风风扇,所述抽风风扇的内壁卡接有第一过滤网。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主体内壁的下表面与压缩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箱内壁的左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压缩螺旋桨。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压缩箱的背面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正面的一端与推出板的背面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压缩螺旋桨的左端穿过卡接在压缩箱内壁左侧面的轴承与第三传动轮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压缩箱的上表面与蓄水箱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装置主体的上表面与电机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三传动轮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轮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带远离第三传动轮的一端套接在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表面套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远离第二传动轮的一端套接在第一传动轮的外表面。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该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有脱水箱、锥形螺旋桨、过水网、烘干箱、烘干风扇和第一过滤网,当该藻水分离装置在使用时,将水藻放入到脱水箱内,通过锥形螺旋桨的传送对水藻进行挤压,水从过水网经过导流板流入到蓄水箱内,随后水藻掉落到烘干箱内,烘干风扇与电热阻丝产生热风吹向水藻,通过破碎搅拌叶片对水藻进行破碎增加与热风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烘干效率,通过水藻进行烘干防止水藻发生腐烂,便于储存和后期的回收利用。
[0016]2、该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有压缩箱、压缩螺旋桨、推出板和调节螺杆,通过电机带动压缩螺旋桨进行旋转将从烘干箱掉落的水藻向右传送进行挤压,将水藻的体积缩小,挤压完成后通过旋转调节螺杆利用推出板将水藻块挤出,缩小水藻的体积便于对水藻进行储存和运输。
[0017]3、该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通过设置有抽风风扇和第一过滤网,水藻在进行烘干时通过抽风风扇将烘干箱内部烘干所产生的水蒸气抽出到烘干箱外部,减少烘干箱内部的潮湿,从而防止水藻被二次回潮,从而增加水藻的储存时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压缩箱俯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烘干风扇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装置主体、2脱水箱、3锥形螺旋桨、4过水网、5导流板、6烘干箱、7转轴、8破碎搅拌叶片、9烘干风扇、10抽风风扇、11第一过滤网、12压缩箱、13压缩螺旋桨、14蓄水箱、15推出板、16调节螺杆、17电热阻丝、18第二过滤网、19第一传动轮、20传动带、21第二传动轮、22第二传动带、23电机、24第三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内壁的右侧面与脱水箱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脱水箱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同一个锥形螺旋桨3,脱水箱2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过水网
4,脱水箱2的下表面与导流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锥形螺旋桨3的左端穿过卡接在脱水箱2内壁左侧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左侧面的轴承与第一传动轮1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装置主体1内壁的左侧面与烘干箱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烘干箱6内壁的左右两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7,通过设置有脱水箱2和锥形螺旋桨3,将水藻放入到脱水箱2内,通过锥形螺旋桨3的传送对水藻进行挤压,水从过水网4经过导流板5流入到蓄水箱14内,便于对水藻进行脱水,提高了脱水效率。
[0025]转轴7的外表面与三个破碎搅拌叶片8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破碎搅拌叶片8,通过破碎搅拌叶片8对水藻进行破碎增加与热风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烘干效率,脱水箱2的下表面与烘干箱6的上表面通过连接管相连通,烘干箱6的上表面卡接有烘干风扇9,烘干风扇9的内壁卡接有电热阻丝17,烘干风扇9的内壁卡接有第二过滤网18,第二过滤网18位于电热阻丝17的下方,烘干箱6内壁的下表面为向中部倾斜状,转轴7的左端穿过卡接在烘干箱6内壁左侧面的轴承与第二传动轮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0026]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装置主体1内壁的下表面与压缩箱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压缩箱12内壁的左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压缩螺旋桨13,压缩箱12的背面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6,调节螺杆16正面的一端与推出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的右侧面与脱水箱(2)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脱水箱(2)内壁的左右两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同一个锥形螺旋桨(3),所述脱水箱(2)内壁的下表面卡接有过水网(4),所述脱水箱(2)的下表面与导流板(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锥形螺旋桨(3)的左端穿过卡接在脱水箱(2)内壁左侧面与装置主体(1)内壁左侧面的轴承与第一传动轮(1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的左侧面与烘干箱(6)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烘干箱(6)内壁的左右两侧面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同一个转轴(7);所述转轴(7)的外表面与三个破碎搅拌叶片(8)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脱水箱(2)的下表面与烘干箱(6)的上表面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烘干箱(6)的上表面卡接有烘干风扇(9),所述烘干风扇(9)的内壁卡接有电热阻丝(17),所述烘干风扇(9)的内壁卡接有第二过滤网(18),所述第二过滤网(18)位于电热阻丝(17)的下方,所述烘干箱(6)内壁的下表面为向中部倾斜状,所述转轴(7)的左端穿过卡接在烘干箱(6)内壁左侧面的轴承与第二传动轮(21)的左侧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湖泊治理的藻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箱(6)的右侧面卡接有抽风风扇(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黎明王亚男郑祥张晓昀黄少刚朱幻盛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环境修复与治理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