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759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20
一种高压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信号端子通过O型圈Ⅰ与端子座配合连接,端子座通过O型圈Ⅱ与出线座及端子压盖配合连接,绝缘帽通过密封垫与出线座配合连接,密封垫与出线座、绝缘帽形成径向第一道密封,O型圈Ⅰ与端子座、信号端子形成轴向第二道密封,O型圈Ⅱ与端子座、出线座形成轴向第三道密封,三道密封结构有效地防止了外部的潮气、水分浸入电缆内部,从而保证了电缆内部的主绝缘不因潮气而遭到破坏。缘不因潮气而遭到破坏。缘不因潮气而遭到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密封防水防潮
,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

技术介绍

[0002]高压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目前越来越多被用于检测电缆接头局部放电信号,但因其被置于电缆内部时,需要从电缆内部引出测试信号线,因而信号线引出时的密封防水处理至关重要,密封效果不好或者密封失效对电缆的安全运行会造成很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彻底解决了出线部位防水、防潮等密封不佳的隐患。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包括信号端子8,信号端子8通过O型圈Ⅰ1与端子座3配合连接,端子座3通过O型圈Ⅱ2与出线座4及端子压盖5配合连接,绝缘帽7通过密封垫6与出线座4配合连接。
[0006]所述的端子座3、出线座4、端子压盖5、密封垫6、绝缘帽7、信号端子8均为圆柱型结构。
[0007]本技术的优点:
[0008]本技术采用三道密封,第一道密封为密封垫6与出线座4、绝缘帽7形成径向密封,第二道密封为O型圈Ⅰ1与端子座3、信号端子8形成轴向密封,第三道密封为O型圈Ⅱ2与端子座3、出线座4形成轴向密封,三道密封结构能有效防止外部的潮气、水分浸入电缆内部,从而保证了电缆内部的主绝缘不因潮气而遭到破坏。
附图说明/>[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叙述。
[0011]参照图1,一种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包括信号端子8,信号端子8通过O型圈Ⅰ1与端子座3配合连接,形成轴向密封;端子座3通过O型圈Ⅱ2与出线座4、端子压盖5配合连接形成轴向密封,绝缘帽7里面设置有密封垫6与出线座4配合连接形成径向密封。
[0012]所述的端子座3、出线座4、端子压盖5、密封垫6、绝缘帽7、信号端子8均为圆柱型结构。密封垫6与出线座4、绝缘帽7形成径向第一道密封,O型圈Ⅰ1与端子座3、信号端子8形成轴向第二道密封,O型圈Ⅱ2与端子座3、出线座4形成轴向第三道密封,三道密封结构能有效
防止外部的潮气、水分浸入电缆内部,从而保证了电缆内部的主绝缘不因潮气而遭到破坏。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14]当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整体处于外部的潮气或有一定压力的水中时,此时受压缩变形的密封垫6与出线座4断面之间会形成面接触,紧密配合,阻止潮气、水分浸入。但绝缘帽7在局部放电检测试验时会被打开,试验完成后被再次旋紧时,会因人为原因造成旋紧程度不尽一致,从而影响此处的密封效果,因此需要增设第二道密封和第三道密封结构。第二、第三道密封分别为轴向密封,O型圈Ⅰ1、O型圈Ⅱ2,根据预设的压缩量分别与端子座3和出线座4形成圆周线密封,能够有效阻止从第一道密封处进来的潮气、水分浸入到电缆里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内置式局部放电传感器末端防水出线座,包括信号端子(8),其特征在于,信号端子(8)通过O型圈Ⅰ(1)与端子座(3)配合连接,端子座(3)通过O型圈Ⅱ(2)与出线座(4)及端子压盖(5)配合连接,绝缘帽(7)通过密封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有平杨晓宏张旭王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博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