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167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主体、温控面板、导冷的传递机构、放置所述温控主体的安装壳、安装所述温控面板的安装盖和安装所述安装壳的固定机构;所述传递机构连接所述安装壳;所述安装壳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安装盖扣合在所述安装壳上。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小型风机存在使用寿命,无法做到对温控器的长时间持续散热等问题。时间持续散热等问题。时间持续散热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温控器壳体,具体涉及一种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冷冻设备的温控器是根据冷冻设备使用的温度要求,在一定的温差范围内,对制冷压缩机的开和停进行自动控制,使冷冻设备内的温度保持在给定值范围。冷冻设备内均自带有温度控制器,但冷冻设备经过几年的使用后,常常有一些冷冻设备的温度控制器性能欠佳而造成压缩机故障,或者电冰箱压缩机内制冷剂有轻微泄露而发生故障。此类故障一般不太影响使用,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危害性极大。温控器长时间工作发热得不到及时的冷却,会使得温控器老化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0003]现有的方案,采用小型风机对温控器进行散热。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小型风机存在使用寿命,无法做到对温控器的长时间持续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型风机存在使用寿命,无法做到对温控器的长时间持续散热等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
[0007]包括温控主体、温控面板、导冷的传递机构、放置所述温控主体的安装壳、安装所述温控面板的安装盖和安装所述安装壳的固定机构;所述传递机构连接所述安装壳;所述安装壳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上;所述安装盖扣合在所述安装壳上。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递机构包括传递片、导冷的传递节、包裹所述传递节隔绝层、绕设在所述传递节上的绕带和包裹所述绕带的防护层;相邻所述传递节之间通过连接环连接;所述连接环设置在所述传递节两端;相邻所述连接环相互扣合;所述传递片设置在所述传递节上远离所述安装壳的一端。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传递节包括主杆、设置在所述主杆内的十字板、并列设置在所述主杆内的限制条和开设在所述限制条上的限制槽;所述十字板嵌入所述限制槽。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隔绝层材质为玻璃纤维;所述绕带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防护层材质为芳纶纤维。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壳包括壳体、固定所述温控主体的安装板、压紧所述温控主体的凸台、冷却所述温控主体的冷却板和隔绝所述温控主体的隔板;所述安装板围绕所述温控主体并列设置;所述凸台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冷却板围绕所述温控主体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隔板围绕所述冷却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冷却板连接所述传递机构。
[001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安装盖包括盖体、围绕所述盖体内侧设置的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凸齿、围绕所述盖体外侧设置的第二连接板和设置在
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凸齿;所述第一凸齿推动所述冷却板嵌入所述隔板;所述第二凸齿嵌入所述壳体。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压紧所述温控面板的固定板、限制所述温控面板的限制块和固定所述固定板的固定柱;所述限制块围绕所述温控面板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柱嵌入所述盖体;围绕所述固定柱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盖体嵌入所述固定槽。
[001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滑动板、并列开设在所述滑动板两端的第一齿形、压紧所述滑动板的压紧块和固定所述压紧块的螺钉;所述压紧块上开设有第二齿形;所述第一齿形与所述第二齿形相互啮合;所述螺钉螺纹连接在所述压紧块上。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动板上相对设置有侧压板;所述壳体靠近所述固定机构的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相对开设有侧压槽;所述滑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侧压板嵌入所述滑动槽。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设计了一种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采用固定机构将安装壳安装,采用安装盖安装温控面板,采用安装壳放置温控主体,采用传递机构导冷。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带来了如下效果:(1)玻璃纤维可以将冷气聚积在传递节上避免冷气的泄漏,聚四氟乙烯材质使得绕带具有弹性,绕带绕设在传递节上,使得相邻传递节连接紧固,芳纶纤维起到耐磨的作用,防止传递节受到磨损;(2)过传递机构可以持续导冷,使得冷却板对温控主体持续降温,不需要额外的风机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效率;(3)隔板贴合冷却板设置在壳体内,隔板对冷却板的冷气起到隔绝的作用,通过隔板防止冷气损耗,起到节能的作用;(4)通过第一齿形与第二齿形相互啮合,使得压紧块可以将滑动板牢靠固定,壳体滑动设置在滑动板上,通过侧压板嵌入滑动槽,将壳体稳定的安装在滑动板上。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9]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20]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
[0021]图中:1、温控主体;2、温控面板;3、传递机构;31、传递节;32、隔绝层;33、绕带;34、防护层;35、连接环;36、传递片;4、安装壳;41、壳体;42、安装板;43、凸台;44、冷却板;45、隔板;46、滑动槽;47、侧压槽;5、安装盖;51、盖体;52、第一连接板;53、第一凸齿;54、第二连接板;55、第二凸齿;56、固定板;57、限制块;58、固定柱;59、固定槽;6、固定机构;61、滑动板;62、第一齿形;63、压紧块;64、螺钉;65、第二齿形;66、侧压板;7、主杆;71、十字板;72、限制条;73、限制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图4为图1中C处放大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提效型温
控器壳体装置。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包括温控主体1、温控面板2、导冷的传递机构3、放置温控主体1的安装壳4、安装温控面板2的安装盖5和安装安装壳4的固定机构6。传递机构3连接安装壳4。安装壳4滑动设置在固定机构6上。安装盖5扣合在安装壳4上。
[0024]传递机构3包括传递片36、导冷的传递节31、包裹传递节31隔绝层32、绕设在传递节31上的绕带33和包裹绕带33的防护层34。传递节31相互连接。相邻传递节31之间通过连接环35连接。连接环35设置在传递节31两端。相邻连接环35相互扣合。传递片36设置在传递节31上远离安装壳4的一端。
[0025]传递节31包括主杆7、设置在主杆7内的十字板71、并列设置在主杆7内的限制条72和开设在限制条72上的限制槽73。十字板71嵌入限制槽73。
[0026]优选的,隔绝层32材质为玻璃纤维。优选的,绕带33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优选的,防护层34材质为芳纶纤维。
[0027]优选的,主杆7为圆柱形。优选的,传递片36为圆形。传递片36连接在连接环35上。限制条72沿主杆7长度方向设置在主杆7的内表面。限制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控主体(1)、温控面板(2)、导冷的传递机构(3)、放置所述温控主体(1)的安装壳(4)、安装所述温控面板(2)的安装盖(5)和安装所述安装壳(4)的固定机构(6);所述传递机构(3)连接所述安装壳(4);所述安装壳(4)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构(6)上;所述安装盖(5)扣合在所述安装壳(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机构(3)包括传递片(36)、导冷的传递节(31)、包裹所述传递节(31)隔绝层(32)、绕设在所述传递节(31)上的绕带(33)和包裹所述绕带(33)的防护层(34);相邻所述传递节(31)之间通过连接环(35)连接;所述连接环(35)设置在所述传递节(31)两端;相邻所述连接环(35)相互扣合;所述传递片(36)设置在所述传递节(31)上远离所述安装壳(4)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节(31)包括主杆(7)、设置在所述主杆(7)内的十字板(71)、并列设置在所述主杆(7)内的限制条(72)和开设在所述限制条(72)上的限制槽(73);所述十字板(71)嵌入所述限制槽(7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绝层(32)材质为玻璃纤维;所述绕带(33)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所述防护层(34)材质为芳纶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提效型温控器壳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4)包括壳体(41)、固定所述温控主体(1)的安装板(42)、压紧所述温控主体(1)的凸台(43)、冷却所述温控主体(1)的冷却板(44)和隔绝所述温控主体(1)的隔板(45);所述安装板(42)围绕所述温控主体(1)并列设置;所述凸台(43)设置在所述安装板(42)上;所述冷却板(44)围绕所述温控主体(1)设置在所述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彬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润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