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内导流结构的喷射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17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设有内导流结构的喷射泵,在泵体中,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喷射器、前旋涡盖、环形导液、叶轮室和后旋涡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是:在喷射器和前旋涡盖之间设置一个内导流件;内导流件中心处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内部设有隔板,连接通道与内导流件外壁之间设有若干螺旋形导流叶片;喷射器后端的喷管内接于内导流件的连接通道;叶轮室与所述的喷管、连接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异效果是:流体秩序化流动,流体压力波动趋于平稳,对泵体内部的无序冲击更少,减少损耗,效率更高,噪音更低,机械配件寿命更长。机械配件寿命更长。机械配件寿命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有内导流结构的喷射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泵的机械结构,具体是一种内部设有导流结构的喷射泵。

技术介绍

[0002]喷射泵凭借高扬程的特性被应用在各领域,其原理是通过在普通离心泵基础上再增设喷射器,将部分流体进行二次增压,进而达到提高扬程的目的,与此同时,由于内部腔体的复杂化也致使流体流向变得相对紊乱,致使效率下降,以及带来了更多的噪音。传统喷射泵未设有内导流设施,一部分流体直接流向泵体出水口,另一部分无序冲往泵体内部各处,其中无序冲往各处的流体又有一部分通过喷嘴,进入喷射器内部混合由喷射器进水口进人的流体,完成混合加速,进入叶轮室进行二次增压。整个过程中,由于流体的无序冲击造成了较大的能量损耗以及带来了流体冲击泵体1的噪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方案,改善喷射泵内部流道环境,提高喷射泵效率,降低噪音。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设有内导流结构的喷射泵,泵体为后端开口的圆筒形,泵体前端设有泵体进水口,后端设有泵体出水口;在泵体中,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喷射器、前旋涡盖、环形导液、叶轮室和后旋涡盖;所述的喷射器由喷射器进水口、喷嘴、喷管组成;喷射器通过头部的喷射器进水口内接泵体进水口固定;喷射器进水口下端设有圆锥形喷嘴,喷嘴后端设有与其同心的圆柱形的喷管;所述的前旋涡盖依次与后端的环形导液、后旋涡盖相连;环形导液设于前旋涡盖与后旋涡盖之间,三者紧密贴合,后旋涡盖紧扣在前旋涡盖上并将其密封在泵体内部;环形导液前旋涡盖与后旋涡盖三者之间的中心处形成叶轮室,在叶轮室中设有叶轮;
[0006]在喷射器和前旋涡盖之间设置一个内导流件;内导流件为带有锥度的圆筒形,口径小的前端朝向喷射器,内导流件中心处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内部设有隔板,连接通道与内导流件外壁之间设有若干螺旋形导流叶片;喷射器后端的喷管内接于内导流件的连接通道;叶轮室与所述的喷管、连接通道连通。
[0007]泵体进水口位于泵体前端靠近上方的位置,泵体出水口位于泵体后端上方的位置。
[0008]所述的内导流件前端与喷射器背部紧扣相连。
[0009]内导流件外壁与泵体内壁间形成有流道。
[0010]所述的前旋涡盖通过顶部顶住隔板达到同心固定。
[0011]本技术的优异效果是:
[0012]1.流体秩序化流动,减少损耗,效率更高,噪音更低;
[0013]2.流体对泵体内部的无序冲击更少,使机械配件寿命更长;
[0014]3.流体压力波动趋于平稳,更易于实现智能化控制;
[0015]4.环形导液背部设有O型圈,增强了叶轮室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结构剖面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内导流件的主视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工作时泵体内部的流体运动流向图。
[0019]图中:1、泵体;1.1、泵体进水口;1.2、泵体出水口;2、喷射器;2.1、喷射器进水口;2.2、喷嘴;2.3、喷管;3、内导流件;3.1、连接通道;3.2、导流叶片;3.3、隔板;4、前旋涡盖;5、叶轮室;6、环形导液;7、后旋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一种设有内导流结构的喷射泵,泵体1为后端开口的圆筒形。在泵体1中,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喷射器2、内导流件3、前旋涡盖4、环形导液6、叶轮室5和后旋涡盖7。泵体1前端靠近上方的位置设有泵体进水口1.1,泵体1后端上方设有泵体出水口1.2。
[0021]所述的喷射器2由喷射器进水口2.1、喷嘴2.2、喷管2.3组成,喷射器2通过头部的喷射器进水口2.1内接泵体进水口1.1固定,喷射器进水口2.1下端设有圆锥形喷嘴2.2,喷嘴2.2后端设有与其同心的圆柱形的喷管2.3。喷管2.3末端与内导流件3的连接通道3.1相连。
[0022]如图2所示,所述的内导流件3为带有锥度的圆筒形,口径小的前端朝向喷射器2,内导流件3中心处设有连接通道3.1,连接通道3.1内部设有隔板3.3。连接通道3.1与内导流件3外壁之间设有若干螺旋形导流叶片3.2。又见图1,内导流件3前端与喷射器2背部紧扣相连,喷射器2后端的喷管2.3内接于内导流件3的连接通道3.1。内导流件3外壁与泵体1内壁间形成有流道。前旋涡盖4通过顶部顶住隔板3.3达到同心固定。前旋涡盖4依次与后端的环形导液6、后旋涡盖7相连,后旋涡盖7紧扣在前旋涡盖4上并将其密封在泵体1内部。环形导液6设于前旋涡盖4与后旋涡盖7之间,三者紧密贴合,中心处形成叶轮室5,叶轮室5与所述的喷管2.3、连接通道3.1连通。在叶轮室5中设有叶轮。
[0023]所述的环形导液6背部设有O型圈槽。
[0024]本技术与现有喷射泵区别的关键技术是在泵体内增加了内导流件,使进入泵体的流体有序输出。现介绍本技术喷射泵的工作简述:
[0025]如图3箭头所示,流体通过泵体进水口1.1进入喷射器2,再通过喷管2.3进入叶轮室5内部完成增压由叶轮甩出。本技术中,增设了内导流件3,当流体在叶轮5内部增压后甩出,由环形导液6将流体导向内导流件3(环形导液背部增设了O型圈槽,进一步加强了密封效果,使流体更有序的流向内导流件3),再由螺旋形的导流叶片3.2导向喷嘴2.2人口处进行分流,一部分进入喷嘴2.2进行喷射增压,另外一部分流体经内导流件3外壁与泵体1内壁形成的流道直接流出泵体出水口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有内导流结构的喷射泵,泵体(1)为后端开口的圆筒形,泵体(1)前端设有泵体进水口(1.1),后端设有泵体出水口(1.2);在泵体(1)中,从前至后依次设有喷射器(2)、前旋涡盖(4)、环形导液(6)、叶轮室(5)和后旋涡盖(7);所述的喷射器(2)由喷射器进水口(2.1)、喷嘴(2.2)、喷管(2.3)组成;喷射器(2)通过头部的喷射器进水口(2.1)内接泵体进水口(1.1)固定;喷射器进水口(2.1)下端设有圆锥形喷嘴(2.2),喷嘴(2.2)后端设有与其同心的圆柱形的喷管(2.3);所述的前旋涡盖(4)依次与后端的环形导液(6)、后旋涡盖(7)相连;环形导液(6)设于前旋涡盖(4)与后旋涡盖(7)之间,三者紧密贴合,后旋涡盖(7)紧扣在前旋涡盖(4)上并将其密封在泵体(1)内部;环形导液(6)前旋涡盖(4)与后旋涡盖(7)三者之间的中心处形成叶轮室(5),在叶轮室(5)中设有叶轮;其特征在于:在喷射器(2)和前旋涡盖(4)之间设置一个内导流件(3);内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宇斌吴登昊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中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