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显示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101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显示器框架,主要是以铝挤型方式形成有一包含上框架、下框架、左框架及右框架的框架,再藉由复数个结合片及锁合组件将其锁合以成为一框架体,而一显示器屏幕则可锁固于框架体内;左、右、上、下框架分别设有一可容置至少一扬声器的容置孔,而框架体后方则存在一电路装置,藉此以形成一显示器壳体,由于框架体是采用铝挤型方式所制成,而非如一般习用构造所使用的射出成型框架体,因此,不仅可有效提升产品质感,又具有降低制造设备与模具成本及零组件库存量的功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器框架,特别是是一种组合式显示器框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进步,信息电子化的结果,不论是工作或休闲,都需要一显示器来呈现影像或显示资料,以满足人类生活需求。习用的显示器如图1所示,其主要是包括有一藉由塑料射出成型方式所制成的框架体11及一后壳盖17,再利用如螺丝的锁合组件19将其锁合为一体,以使显示器13、电路装置15等零件容置于两者所形成的空间内。其中框架体11及后壳盖17由于一般皆是采用塑料射出成型方法制造,为增强框架体11的机械强度,并配合螺丝19的锁合,因此框架体11通常设有复数个突毂113或辅助肋115。上述习用的显示器壳体结构,虽然具有构件简单的优点,然而其是采用塑料射出成型的制造方法以形成其框架体11及后壳盖17,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及时间用以开发射出成型模具,无法有效降低成本。又,每一个零组件或机型皆需要搭配一种射出成型模具组,如此不仅无法有效降低零组件库存量,且也无益于机型组配时的灵活性。后壳盖17的侧边具有一与框架体11近乎同样面积的后壳侧板175,当框架体11与后壳盖17接合后,在两者之间将形成一接缝12,如图1A所示,无助于显示器的整体美观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利组合式显示器框架,利用铝挤型方式以形成一组显示器壳体,可有效缩减产品的开发时间及模具制作成本。本技术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显示器框架,其可利用同一类型的挤型材料而裁剪并组配出不同尺寸大小或机型的显示器框架,不仅可方便产品组配时的灵活性,又可降低零组件库存量。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显示器框架,其利用金属材质的框架体及后壳板,以提高产品的电磁干扰防护能力。本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显示器框架,其后壳侧板是属于框架体的一部分,当两者结合后,其侧边并不会形成有一接缝,致使可增加显示器的整体视觉美观。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组合式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左框架、右框架、上框架及下框架;数个结合片,每一结合片藉由一锁合组件选择锁固于该左框架、右框架、上框架、下框架及其组合之一,使左框架、右框架、上框架及下框架形成一框架体;一后壳板,连设有一电路装置容置盒,该电路装置容置盒内可存在有一电路装置,而后壳板可锁固于该框架体上;一显示器屏幕,容置于该框架体与后壳板之间。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显示器的壳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1A是如图1所示习用构造于组合后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另一局部放大侧视图;图8A至图8C是本技术的框架体的又一组合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及图9A至图9B是本技术的框架体的又一组合方式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框架体;113-突毂;115-辅助肋;12-接缝;13-显示器屏幕;15-电路板;17-后壳盖;175-后盖侧板;19-锁合组件;21-显示器屏幕;213-连接片;215-第一螺孔;217-锁合组件;22-第二结合片;225-第三螺孔;23-电路装置;27-后挂勾;28-脚架;29-脚架;30-上框架;300-下框架;31-结合片;311-锁合组件;3114-第一锁合组件;3116-第二锁合组件;314-前半部;316-后半部;34-框架体;40-左框架;400-右框架;41-容置孔;43-扬声器;45-侧盖板;47-前饰板;451-卡笋;50-上框架;500-下框架;505-螺丝槽;507-第二螺孔;51-结合片;511-螺孔;513-孔洞;514-前半部;515-螺孔;516-后半部;517-孔洞54-框架体60-左框架600-右框架;601-螺丝槽;61-容置孔;65-盖板;651-圆形卡笋;653-长型卡笋;67-前饰板;71-第三锁合组件;72-结合板;722-锁合组件;724-后半部螺孔;725-后半部;726-前半部螺孔;727-前半部;728-后半部凸缘;73-第四锁合组件;74-右框架;742-锁合组件;744-右框架螺孔;746-空腔部;76-上框架;81-后壳板;815-后壳侧板;83-电路装置容置盒;85-锁合组件;92-结合块;921-结合块螺孔;922-垂直滑槽;924-水平滑槽;94-左框架;942-垂直凸缘;943-左框架螺孔;96-上框架;963-上框架螺孔;964-水平凸缘;965-锁合组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主要是利用铝挤型方式形成复数个框架板(未显示),框架板再依照显示器机型或尺寸大小而裁剪成至少一上框架30、下框架300、左框架40或右框架400,左框架40及右框架400分别设有至少一容置孔41,并利用如螺丝的锁合组件431而将一扬声器43锁固于左框架40及右框架400的相对应容置孔41中。上框架30、下框架300与左框架40、右框架400之间可藉由一结合片31及锁合组件311的锁合作用,例如,结合片31的前半部314,可藉由部分锁合组件(第一锁合组件)3114而锁固于上框架30或下框架300上,而结合片31后半部316则藉由另外锁合组件(第二锁合组件)3116而锁固于左框架40或右框架400上,而达到相互固定的目的,以形成一显示器框架体34。一显示器屏幕21可于其左、右侧边的上、下角落分别连设有一连接片213,并于连接片213的适当位置设有至少一螺孔215,再藉由一锁合组件217而将该显示器屏幕21锁固于上述所形成的框架体34之间。显示器21后方设有一具有一电路装置容置盒83的后壳板81,而可控制显示器屏幕21运作的电路装置23则可置放固定于该电路装置容置盒83内,后壳板81则再利用复数个锁合组件85而锁固于框架体34上。下框架300与后壳板81底侧可锁固一脚架29,以使得该框架体34可直立放置。或者,后壳板81或上框架30的后方亦可锁固一后挂勾27,以利于方便挂置。当然,为了整体美观设计,于左框架40、右框架400的前方则分别卡设有一前饰板47,用以装饰该左框架40及右框架400,而左框架40及右框架400的外侧则分别卡设有一侧盖板45,同样可达到避免结合片31及锁合组件311等零件外露而影响美观的设计,其组合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框架体34、后壳板81皆以适合挤型制程的金属材质所制成,远较塑料制品具有良好电磁波干扰防护能力。且,电路装置容置盒83具有固定的大小尺寸,欲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显示器时,仅需变更后壳板81的大小即可,可有效达成资源共享而减少产品库存量的目的。又,上框架30、下框架300及左框架40、右框架400可随显示器的尺寸或机型不同而裁切出适当的大小,如此不仅可共享零件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且亦有助于减低备料种类及开发时程。当然,上框架30、下框架300、左框架40、右框架400因为是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质,不但具有前卫的金属色泽,更具有绝佳的耐用性。且使用者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左框架、右框架、上框架及下框架;    数个结合片,每一结合片藉由一锁合组件选择锁固于该左框架、右框架、上框架、下框架及其组合之一,使左框架、右框架、上框架及下框架形成一框架体;    一后壳板,连设有一电路装置容置盒,该电路装置容置盒内可存在有一电路装置,而后壳板可锁固于该框架体上;及    一显示器屏幕,容置于该框架体与后壳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升昌
申请(专利权)人:铭星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