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忠民专利>正文

一种套管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60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3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刺入皮下的套管针。该种套管针包括针芯和外针,针芯包括针芯体,外针内设有用于容纳线体的针腔,针腔内装入线体后,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推动线体从针腔前端移出,针芯设有横截面非圆形的非圆部,非圆部与针芯体固定从而随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针腔容纳非圆部的部位的横截面则具有不让非圆部绕纵轴自转的形状尺寸。该种套管针的针芯体完全插入针腔后,针芯不能在外针内自转。针芯不能在外针内自转。针芯不能在外针内自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管针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刺入皮下的套管针。

技术介绍

[0002]套管针是皮下埋植操作中必须使用的工具,其包括针芯和外针,外针内设有用于容纳线体的针腔,针腔内装入线体后,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推动线体从针腔前端移出。外针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外针体和手柄,针腔从外针体前端起开到手柄后端,随着针芯从手柄后端插入针腔内至针腔前端,手柄的前端插入针腔后端,由于针腔后端横截面为圆形,手柄的前端横截面也为圆形,因此针芯可在外针内自转,导致针芯不能稳定地固定在外针内。由于针芯和外针两者的手柄都较小,因此使用者一般是握住两者的手柄控制针芯和外针一起刺入皮下,在刺入过程中,如果针芯在外针内自转,则可能导致使用者持针不稳,还会影响套筒针刺入皮下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套管针,该种套管针的针芯体完全插入针腔后,针芯不能在外针内自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套管针,包括针芯和外针,针芯包括针芯体,外针内设有用于容纳线体的针腔,针腔内装入线体后,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推动线体从针腔前端移出,针芯设有横截面非圆形的非圆部,非圆部与针芯体固定从而随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针腔容纳非圆部的部位的横截面则具有不让非圆部绕纵轴自转的形状尺寸。
[0006]进一步地,所述非圆部的横截面为菱形,针腔容纳非圆部的部位的横截面相应地为菱形。
[0007]进一步地,所述针芯包括手柄,手柄前端作为所述非圆部,其开有插孔,针芯体后端插入此插孔内。
[0008]进一步地,外针包括外针体和手柄,外针体后端连接手柄前端,所述针腔从外针体前端起开到手柄后端,针腔容纳非圆部的部位为手柄后端。
[0009]进一步地,外针的手柄带双翼。
[0010]进一步地,针芯的手柄带双翼,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至针腔前端,则针芯的手柄与外针的手柄接触拼合形成蝶形的组合手柄。
[0011]进一步地,外针的手柄长4.5~6cm。
[0012]进一步地,外针的手柄长5cm。
[0013]进一步地,针芯的手柄长2~3cm。
[0014]进一步地,针芯的手柄长2cm。
[0015]有益效果:非圆部随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后,由于针腔容纳非圆部的部位的横截面具有不让非圆部绕纵轴自转的形状尺寸,因此非圆部插入针腔内后不会自转,
使用者只需要随意握住外针和针芯,就可以稳定地握持住套筒针刺入皮下,便于操作,刺入精准度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套管针的结构图;
[0017]图2是外针的结构图;
[0018]图3是外针的右视图;
[0019]图4是针芯的结构图;
[0020]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6是套管针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如图1,套管针包括针芯1和外针2。外针2如图2,包括外针体21,外针体21前端为针头23。外针体21后端连接手柄22,手柄22长5cm,带双翼。如图3,外针2内设有针腔5,针腔5从针头23起一直开到手柄22后端,在手柄22后端形成菱形的针芯入口26。针芯1如图4,包括实心的针芯体12,针芯体12后端插在手柄11前端的非圆部13上的插孔内,非圆部13横截面为菱形。手柄带双翼,长2cm。针芯体12从针芯入口26处插入外针体21内,非圆部13随之进入横截面为菱形的针腔后段25(见图3)内,被针腔后段25限制住不能绕纵轴自转,针腔后段25位于手柄22后端内。此时如图1,手柄22、11拼合形成蝶形的组合手柄,使用者只需要随意握住手柄22、11,就可以稳定地握持住套筒针刺入皮下,便于操作。刺入皮下后,使用者可以拔出针芯1,将线体装入外针体21内的横截面为圆形的针腔段24(见图3)内,并进行后续操作,具体操作过程见下文。如图5,针芯体12前端为半球型,随外针体21一起刺入皮下时可以减小阻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0024]如图2,针头23偏向手柄22的正面(图中的朝下的一面),手柄22、11的背面标示有三角形标记27,外针体21刺入皮下后,使用者可以通过三角形标记27确定哪一面是手柄22的背面,从而确定另一面为针头23偏向的方向,那么当皮下有血管或神经时,使用者通过旋转外针2使针头23避开,减少危险。可以将针头23偏向手柄22的正面,手柄22、11的背面标示有三角形标记27改为针头23偏向手柄22的背面,手柄22、11的正面标示有三角形标记27。还有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针头23偏向手柄22的侧面,其在手柄22的正面和/或背面的正投影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手柄22、11正面和反面均标示有直角三角形标记27,直角三角形标记27形状与针头23在手柄22的正面和/或背面的正投影形状一致,以标示针头23偏向的方向,使用者可以根据直角三角形标记27确定针头23偏向的方向。
[0025]如图2,外针体21长12cm,其上沿其长度方向标记有刻度标记3;如图4,针芯体12比外针体21略长,长不超过16cm,其上沿其长度方向标记有刻度标记4。外针2的手柄22为透明材质,针芯体12从针芯入口26插入针腔5内后,使用者可以从透明的手柄22看到位于手柄22内的针芯体12上的刻度。使用者可以使用该套管针一次埋植多段线体,并且精准控制多段线体之间的距离,操作过程如下:使用者将针芯1和外针2一起刺入皮下,通过外针体21上的刻度标记3准确判断外针体21刺入皮下的深度,然后拔出针芯1,在外针体21内装入多段线
体,再将针芯1从针芯入口26插入针腔5内推动第一段线体从针头23处移出进入皮下,此时可以根据针芯体12上的刻度标记4准确判断该段线体是否完全被推出;第一段线体被完全推出后,观察外针体21上的刻度,将外针2向外拉出所需要的距离,从而精准地控制针头23与第一段线体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次边观察针芯体12上的刻度边推动针芯1,直至第二段线体也被完全推出后,继续上述过程,直至多段线体被全部推出。
[0026]外针体21可以为其他长度,只要在10~16cm范围内,就可以满足一次装入多段线体的需求。
[0027]手柄22可以为其他长度,只要在4.5~6cm范围内,就可以既便于握持,又不至于过长。同样地,手柄11可以为其他长度,只要在2~3cm范围内即可。
[0028]可以将非圆部13的横截面为菱形改为非圆部13的横截面为其他非圆形,相应地,将位于手柄22后端内的针腔后段25(即针腔5容纳非圆部13的部位)的横截面为菱形改为位于手柄22后端内的针腔后段25的横截面具有其他不让非圆部13绕纵轴自转的形状尺寸。
[0029]上述套管针中用于标示针头23偏向的方向可以应用于其他种类的具有偏向一侧针头的医疗针具中。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管针,包括针芯和外针,针芯包括针芯体,外针内设有用于容纳线体的针腔,针腔内装入线体后,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推动线体从针腔前端移出,其特征在于,针芯设有横截面非圆形的非圆部,非圆部与针芯体固定从而随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针腔容纳非圆部的部位的横截面则具有不让非圆部绕纵轴自转的形状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圆部的横截面为菱形,针腔容纳非圆部的部位的横截面相应地为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包括手柄,手柄前端作为所述非圆部,其开有插孔,针芯体后端插入此插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针,其特征在于,外针包括外针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民
申请(专利权)人:张忠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