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051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包括: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开启拍摄流程并判断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拍摄流程的次数作为第一拍摄次数;当第一拍摄次数小于阈值时,开启第一拍摄模式;当第一拍摄次数大于或等于阈值时,开启第二拍摄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及系统,通过自适应切换相机工作状态和拍摄模式,避免环境因素引起的触发,同时通过目标动物检测及时调整视频拍摄时长,可以有选择地对拍摄的内容进行保存、分类,节约功耗和存储空间,进而延长相机的维护周期,降低相机的使用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外相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建设自然保护区可以有效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野生动物保护中直接的保护手段。为了更好的衡量自然保护区的效益,需要定期进行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并以此作为参考,及时调整野生动物保护策略。借助红外相机进行物种资源调查,是目前常用的物种资源调查方法。
[0003]现有的红外相机利用红外传感器感应辐射到传感器上的红外光强度变化触发相机工作,相机工作的流程由事先设定,拍摄若干张照片后拍摄若干秒视频,并全部保存到SD卡中。在野外环境下此种工作流程一旦触发,不会对所拍摄的内容进行分析并作出反馈,而导致辐射到传感器上的红外光强度变化的因素包括而不仅限于动物活动,任何感应范围内的温度变化都会激活触发条件,从而迫使相机进入拍摄状态。因此大量植物晃动、水流甚至气流触发而触发拍摄的视频充斥了相机的存储空间,一方面大量消耗相机电量和存储空间,大幅减少相机的有效时间,另一方面,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部分有效数据,加重了后期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到红外线强度变化时,唤醒相机进入工作状态并等待触发信号;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接收到触发信号时,开启拍摄流程并判断第二预设时长内开启拍摄流程的次数作为第一拍摄次数;当所述第一拍摄次数小于阈值时,开启第一拍摄模式;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按照预设流程拍摄预设数量的照片和/或预设时长的视频;当所述第一拍摄次数大于或等于阈值时,开启第二拍摄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在拍摄中检测拍摄的照片和/或视频中是否存在目标动物,并在所述照片和/或视频中丢失目标动物后结束拍摄;在第二拍摄模式拍摄结束时,判断最近预设次数的拍摄是否均使用第二拍摄模式并判断最近预设次数的拍摄中的第二拍摄模式是否检测到目标动物;当最近预设次数的拍摄均使用第二拍摄模式且均未检测到目标动物时,进入强制休眠等待下一次唤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强制休眠等待下一次唤醒包括:当相机上一次休眠为强制休眠时,进入第一强制休眠;当相机上一次休眠不为强制休眠时,进入第二强制休眠;所述第一强制休眠的休眠时间大于所述第二强制休眠的休眠时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最近预设次数的拍摄均使用第二拍摄模式,且每次第二拍摄模式均检测到目标动物时,开启第一拍摄模式;当最近预设次数的拍摄均使用第二拍摄模式,第二拍摄模式检测到过目标动物且其中至少一次第二拍摄模式的拍摄中未检测到目标动物时,进入工作状态并等待触发信号;当最近预设次数的拍摄使用过第二拍摄模式,且未每次均使用第二拍摄模式时,进入工作状态并等待触发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感应到红外线强度变化时,唤醒相机进入工作状态并等待触发信号时,若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接收到触发信号,则相机进入休眠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拍摄中检测拍摄的照片和/或视频中是否存在目标动物包括:从拍摄的照片和/或视频中提取动物图像;基于所述动物图像各个躯体部位的分割结果获取所述动物图像的视觉特征和姿态特征;将所述视觉特征和姿态特征与预设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对判断所述动物图像是否为目标动物。6.一种野外红外相机的智能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线传感器,被配置为感应红外线,并在红外线强度变化时发出触发信号;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胡绍湘俞传涛侯蓉王晨阳刘鹏张珊廖志武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