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481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主机、电极片和用于将主机固定在腿部的绑带;所述绑带上设有放置腔,供主机插装和取出;所述电极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工作时,先将绑带缠绕固定在使用者的腿部,然后将电极片置于使用者的胫骨前肌处,此后只需打开主机,调整相应参数,即可实现对足下垂的矫正治疗。该发明专利技术中,主机放置在放置腔中,主机可以自由插装和取出,十分方便;当长时间使用后,可直接将主机与绑带分离,使在清理绑带的同时不再受到主机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主机和绑带一体设计的矫正仪器,该助行仪更加灵活,清理更加方便。清理更加方便。清理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足下垂助行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足下垂矫正
,具体涉及智能足下垂助行仪。

技术介绍

[0002]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当患者处于坐位时,两下肢自然悬垂,如见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则称为足下垂。
[0003]针对足下垂现象,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足下垂矫正仪器,通常包括固定带和主机,主机通常包括显示屏和控制按钮,显示屏和控制按钮通常和固定带一体设计,即显示屏和控制按钮均镶嵌在固定带上,当患者长时间实用矫正仪器时,会明显感受到固定带上的显示屏和控制按钮对小腿的硌通感,不仅如此,由于该装置固定带和主机是一体的,整个矫正仪器清理起来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足下垂助行仪,以解决传统足下垂矫正仪器清理麻烦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主机、电极片和用于将主机固定在腿部的绑带;所述绑带上设有放置腔,供主机插装和取出;所述电极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优选,所述放置腔顶部设有供主机装取的开口。
[0008]进一步优选,所述放置腔中设有供电极片连线穿过的穿线孔。
[0009]进一步优选,所述绑带为采用柔软材质制成的带状结构;所述绑带端部设有调节松紧的魔术贴。
[0010]进一步优选,所述绑带一端设有魔术贴,另一端设有供绑带穿过的狭槽。
[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柔软材质为PU材质。r/>[0012]进一步优选,所述绑带上密布设有若干透气孔。
[0013]进一步优选,所述主机为长方体结构;主机上设有供电极片连接的连接孔。
[0014]进一步优选,所述主机上还设有开关和USB充电口。
[0015]进一步优选,所述智能足下垂助行仪还包括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上和所述主机上均设有无线通讯模块。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包括主机、电极片和用于将主机固定在腿部的绑带;绑带上设有供主机插装和取出的放置腔,电极片和主机电性连接。工作时,先将绑带缠绕固定在使用者的腿部,然后将电极片置于使用者的胫骨前肌处,此后只需打开主机,调整相应参数,即可实现对足下垂的矫正治疗。该专利技术中,主机放置在放置腔中,主机可以自由插装和取出,十分方便;当长时间使用后,可直接将主机与绑带分离,使在清理绑带的同时不再受到主机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主机和绑带一体设计的矫正仪器,该助行仪更加灵活,清理更加方
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该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该专利技术主机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各标记对应的名称:
[0021]1、绑带,10、放置腔,11、狭槽,12、魔术贴,2、主机,20、电刺激输出接口,21、USB充电口,3、电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24]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包括绑带1、主机2和电极片3,绑带1上设有供主机2插装和取出的放置腔10,可迅速实现主机2的装取;电极片3可以吸附在使用者的腿部,用于在使用者特定的步态下进行电刺激,电极片3和主机2电性连接;主机2可以感知使用者活动时的步态变化,并控制电极片3发出电刺激动作,周期性、规律性地对使用者进行足下垂的矫正。
[0025]绑带1通体一体设计,整体呈带状结构,并采用柔软材料制成,该实施例中,特别采用PU(聚氨酯)材料,PU材料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无需再在表面涂抹复合层,降低了绑带1的重量,同时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程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绑带1的材料也可采用其他柔软材料制成,如硅胶垫、布匹等。
[0026]绑带1虽呈具有一定长度的带状结构,但并非各处的宽度均一致,绑带1上靠近左端的部分宽度较宽,旨在设置主机2用,变相增加了主机2与绑带1连接时的稳定性;绑带1的右端相对较窄,其仅是用于束缚使用者的腿部以将主机2固定在使用者的腿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绑带1右端的部分较窄,但是不至于勒伤患者。绑带1的左端与右端较窄的部分宽度一致,绑带1上靠近左端的较宽部分的与其两侧较窄部分的衔接均采用弧形过渡,在保证不划伤使用者的同时,又能使绑带1看起来更加美观。
[0027]放置腔10设置在绑带1上靠近左端较宽的部分上,其同样采用PU材质,放置腔与口袋结构类似,该放置腔10除上部开口用于主机2的进出外,还于放置腔10的底部设置了穿线孔,用于电极板和主机2之间的连线穿过。相较于传统的足下垂矫正仪,该种助行仪主机2和绑带1可以了灵活分离,当在仪器清理的时候,传统的足下垂矫正仪上的主机2和绑带1不能分离,清理过程时刻要保证主机2不能进水,这就使得清理过程变得十分麻烦,而该智能足下垂助行仪的主机2可以直接从绑带1中的放置腔10里面拿出,后续绑带1可以直接放入水中清理,非常方便,同时也能保证清理的效果。
[0028]放置腔10可以缝制在绑带1上,也可以与绑带1一体成型,该实施例中,放置腔10采用缝制的方法设置在绑带1上。
[0029]主机2和绑带1通常是配套使用的,放置腔10的尺寸是可以正好契合主机2尺寸的,即主机2既能顺利放置在放置腔10内部,又不至于使用者在动作过程中,主机2于放置腔10中晃动。
[0030]绑带1的右端设有魔术贴12,左端设有狭槽11,使用者可将绑带1绕腿部一圈,再将
具有魔术贴12的右端穿过左端的狭槽11,然后将魔术贴12相互粘贴,即可将绑带1固定在使用者的腿部,绑带1右端的魔术贴12在绑带1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可以实现绑带1松紧的调节,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绑带1的左右两端均设置上魔术贴,绑带1的固定仅仅是将绑带1一端绕过使用者腿部,之后将两端的魔术贴直接粘贴即可。
[0031]由于使用过称中绑带1需要长时间绑在使用者的腿部,被绑带1覆盖的部分自始至终都不与空气直接接触,降低了使用者的舒适程度,为此特于绑带1上密布设置若干透气孔,增加腿部被绑带1覆盖的部分与外界的空气交换,提高使用者的腿部的舒适程度。
[0032]主机2为长方体结构,内部设有第一控制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用于感知患者步态变化的传感器;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
[0033]主机2外界左侧面上设有电刺激输出接口20,用于与电极片3连接,主机上还设有USB充电口21和开关。
[0034]传感器单元为九轴传感器,其可以多方位感应使用者的步态变化,并在特定的动作下将感知的信号反馈给第一控制器,使第一控制器控制电极片3发出电刺激,从而逐渐矫正使用者的足下垂现象,这部分控制内容不是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
[0035]为了便于使用者自己控制该助行仪,该助行仪器还配备了遥控器,遥控器中设有第二无线通讯模块,可以实现和主机2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遥控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电极片和用于将主机固定在腿部的绑带;所述绑带上设有放置腔,供主机插装和取出;所述电极片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腔顶部设有供主机装取的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腔中设有供电极片连线穿过的穿线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为采用柔软材质制成的带状结构;所述绑带端部设有调节松紧的魔术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足下垂助行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一端设有魔术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月文汤善召刘海燕袁楠刘艳灵何浩星徐默达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德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