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水路切换结构的新型控流泵及其构成的净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0454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水路切换结构的新型控流泵,包括泵头体及泵盖,所述泵头体内设有进水腔,增压腔、出水腔、真空腔,出水腔与出水口导通,进水腔与进水口接通,真空腔依次通过进水流道、进水单向结构与增压腔接通,增压腔通过出水单向结构与出水腔接通,所述进水腔、真空腔接通的水路上设有控制该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控流组件,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泵头体上,第二出水口设在阀盖上,出水腔内设有与控流组件连接的切换结构,控流组件带动切换结构控制出水腔分别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之间水路的接通或者密封。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净饮系统的水路结构,使得系统的整体工艺成本降低,故障率降低。故障率降低。故障率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水路切换结构的新型控流泵及其构成的净饮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水路切换结构的新型控流泵及其构成的净饮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用净饮机进入千家万户。
[0003]目前的家用净饮机系统中,大都是分为常温水和致冷或致热的水路,通过供水泵的出水口分出两路水路,如图6所示,分别为常温水水路和致冷或致热的水路,在相应的水路上分别安装电磁阀,再通过控制面板来控制电磁阀的开启,这样便能根据需要控制水龙头处的出水;此种系统中,需要用到较为复杂的管路分布及较多的控制部件来实现其功能,这样使得整个系统的工艺成本较高,系统结构复杂,故障率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水路切换结构的新型控流泵及其构成的净饮系统,用于简化净饮系统的水路结构,减少相关控制部件的使用数量,使得系统的整体工艺成本降低,故障率降低。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一种具有水路切换结构的新型控流泵,包括泵头体及泵盖,所述泵头体内设有进水腔,增压腔、出水腔、真空腔,出水腔与出水口导通,进水腔与进水口接通,真空腔依次通过进水流道、进水单向结构与增压腔接通,增压腔通过出水单向结构与出水腔接通,所述进水腔、真空腔接通的水路上设有控制该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控流组件,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设置在泵头体上,第二出水口设在阀盖上,出水腔内设有与控流组件连接的切换结构,控流组件带动切换结构控制出水腔分别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之间水路的接通或者密封。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净饮系统中的供水泵只有一个出水端,需要从出水端连接两个水路到水龙头,并在不同的水路上安装相应的电磁阀控制部件,这样就造成净饮系统的水路结构较为复杂,控制部件较多,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控流泵,在泵头体上设置第一出水口,阀盖上设置第二出水口,其中一个出水口可以作为热水的供水口,另一个作为冷水的供水口,控流泵不工作时,控流组件控制进水腔与真空腔之间的水路密封,控流泵工作时,增压腔在电机驱动下被挤压,使得真空腔内的水流或者空气被吸走,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此时,控流组件控制进水腔与真空腔之间的水路导通,而导通后的流量大小与真空腔内的真空度有关,真空度越高,则导通后的流量越大,真空度越小,则导通后的流量越小,而调整控流泵的工作电压(功率)可以调节控流泵工作时真空腔内的真空度,通过调节控流泵的工作电压(功率)即可以调节控流泵工作时的输出流量,控流组件的动作使得切换结构改变出水腔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的导通或者密封的状态,控流泵的工作电压设有一个设定值,当工作电压小于设定值时,出水腔与第一出水口密封、与第二出水口导通,当电压增大超过设定
值时,出水腔与第一出水口接通、与第二出水口密封,这样通过调整控流泵的工作电压,便能调节不同的出水口出水,将其应用到净饮系统中,可以简化水路结构及降低相应水路上的控制部件的应用数量,降低了工艺成本,使得整个净饮系统的故障率也得到相应下降,控制结构也较为简单。
[0008]优选的,所述控流组件包括控制杆、复位弹簧、感应隔膜、隔膜压板,控制杆上端贯穿隔膜压板连接,感应隔膜周边密封固定于泵头体与阀盖之间,感应隔膜与阀盖之间构成大气腔且阀盖上设有导通大气腔的大气孔,控制杆侧壁设有限流槽;控制杆周向依次设有位于限流槽下方的第一密封圈、支撑套环、第二密封圈,支撑套环上设有与进水口接通进水槽,真空腔内底壁上设有用于压紧第一密封圈、支撑套环、第二密封圈的压紧套环,感应隔膜中部设有将其压紧的垫板,复位弹簧一端作用于隔膜压板,另一端作用于真空腔内壁,控制杆在大气腔内气压、真空腔内压力、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下构成密封或导通进水口与真空腔之间水路的控流组件,控制杆下端或者上端与切换结构连接。
[0009]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流泵不工作时,真空腔内压力、复位弹簧的弹力对感应隔膜的作用力之和大于大气腔内气压对感应隔膜的作用力,控制杆在上述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密封进水槽与真空腔之间的水路;控流泵在工作时,真空腔内的水流或者空气被吸走,形成一定的真空度,此时,真空腔内压力、复位弹簧的弹力对感应隔膜的作用力之和小于大气腔内气压对感应隔膜的作用力,控制杆在上述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向下移动(进水腔的方向),控制杆侧壁设有限流槽是指控制杆的下端是没有限流槽的,下端之上、隔膜压板之下的侧壁设有限流槽,控制杆下端没有限流槽的部分完全向下移动到进水槽上端,再继续往下移动时,此时进水口通过限流槽与真空腔接通。当控制杆的限流槽刚刚下移动到进水槽上端时,此时进水口通过限流槽与真空腔接通的流道是较小的,控流泵泵出的流量就会较小,如果控制杆继续下移,控制杆具有限流槽的部分下移到超过进水槽下端,则进水口通过限流槽与真空腔接通的流道面积会增大,控流泵泵出的流量就会增大。因此,通过调节控流泵的工作电压(功率)大小,能够调节真空腔内真空的大小,进而调节控制杆下移的距离,起到调节控流泵输出流量的功能。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杆的下端与切换结构连接,切换结构设置为第一切换杆,第一切换杆与控制杆中部设有分别与第二出水口、出水腔接通的出水流道,第一切换杆的下端周边通过第三密封圈与出水腔内壁密封连接,第一切换杆在控制杆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构成控制出水腔分别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之间水路的接通或者密封的切换结构。
[001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流泵工作时,在其工作电压低于设定值时,第一切换杆具有第三密封圈的部位位于第一出水口底面下方,此时,出水腔与第一出水口之间的水路被阻断,出水腔与第二出水口通过出水流道导通,随着工作电压的增大,控制杆驱动第一切换杆向下移动,当第一切换杆的下端,即进水流道的进水端部与出水单向结构接触时,进水流道被出水单向结构密封,出水腔与第二出水口之间水路被阻断,此时,第一切换杆上具有第三密封圈的部位离开其密封的匹配腔道,并完全进入进水腔内,由于进水腔的过水面积大于该腔道的过水面积,使得出水腔与第一出水口接通,当控制杆向上移动并带动第一切换杆的下端与出水单向结构脱离时,出水腔与第二出水口导通,此时第一切换杆上具有第三密封圈的部位刚好位于匹配的腔道内,阻断出水腔与第一出水口之间的水路,这样便通过调节控流泵的电压,使得控制杆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第一切换杆上下移动构成控制出水
腔分别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之间水路的接通或者密封的切换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控制杆的上端与切换结构连接,切换结构设设置为第二切换杆,第二切换杆侧壁设有过水槽,第二切换杆上端周边通过第四密封圈与阀盖内壁密封连接,泵头体、阀盖侧面连接有侧盖,侧盖与泵头体、阀盖之间形成有与出水腔接通的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依次接通,第二切换杆在控制杆的作用下上、下移动构成控制第三流道分别与第一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之间水路的接通或者密封的切换结构。
[0013]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流泵工作时,在其工作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水路切换结构的新型控流泵,包括泵头体(04)及泵盖(10),所述泵头体(04)内设有进水腔(05),增压腔(03)、出水腔(06)、真空腔(08),出水腔(06)与出水口导通,进水腔(05)与进水口(07)接通,真空腔(08)依次通过进水流道(09)、进水单向结构与增压腔(03)接通,增压腔(03)通过出水单向结构与出水腔(06)接通,所述进水腔(05)、真空腔(08)接通的水路上设有控制该水路密封或者导通的控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包括第一出水口(01)和第二出水口(02),其中一个出水口设置在泵头体(04)上,另一个出水口(02)设置在阀盖(10)上,出水腔(06)内设有与控流组件连接的切换结构,控流组件带动切换结构控制出水腔(06)分别与第一出水口(01)、第二出水口(02)之间水路的接通或者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水路切换结构的新型控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组件包括控制杆(11)、复位弹簧(12)、感应隔膜(13)、隔膜压板(14),控制杆(11)上端贯穿隔膜压板(14)连接,感应隔膜(13)周边密封固定于泵头体(04)与阀盖(10)之间,感应隔膜(13)与阀盖(10)之间构成大气腔(15)且阀盖(10)上设有导通大气腔(15)的大气孔(16);控制杆(11)侧壁设有限流槽(17);控制杆(11)周向依次设有位于限流槽(17)下方的第一密封圈(21)、支撑套环(22)、第二密封圈(23),支撑套环(22)上设有与进水口(01)接通进水槽(24),真空腔(08)内底壁上设有用于压紧第一密封圈(21)、支撑套环(22)、第二密封圈(23)的压紧套环(25),感应隔膜(13)中部设有将其压紧的垫板(26);复位弹簧(12)一端作用于隔膜压板(14),另一端作用于真空腔(08)内壁,控制杆(11)在大气腔(15)内气压、真空腔(08)内压力、复位弹簧(12)的共同作用下构成密封或导通进水口(01)与真空腔(08)之间水路的控流组件,控制杆(11)下端或者上端与切换结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如景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伟力宝电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