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039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驱动机构和密封件,第二换热板的两侧面与相邻的两个第一换热板分别形成换热腔和热源腔,每个第一换热板上设有与热源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多个第一通孔形成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具有热源进口或热源出口,热源进口或热源出口与每个第一通孔对应的热源腔连通,热源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设于第一通孔的内壁上;驱动机构驱动密封件在第一流体通道内转动以改变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开口面积。通过在第一流体通道内设置密封件,通过密封件在第一流体通道内旋转改变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开口面积,实现了通过改变参与换热的热源流体的流量来调节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换热效率。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板式换热器是一种结构紧凑、效率较高的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动力、化工、食品、空调、供热和机械等行业中。板式换热器由多片冲压成型的薄板片通过堆叠而成,多个板片分隔形成相间的换热源流体通道和待换热流体通道,工作过程中,换热源流体和待换热流体在每块板片的相对的两侧流过换热器实现换热。
[0003]现有的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一般都是在生产完成固定不变,换热效率的高低是由板式换热器的换热片的数量决定,后期在使用时也无法调节。这样的板式换热器对于一些使用场合来说非常不方便,例如,用户在使用带有板式换热器的采暖炉的洗浴功能时,采暖水在采暖炉内进行小循环,与高温烟气换热后,再通过板式换热器加热洗浴用水。若用户设置的所需生活水的出水温度与生活水的进水温度相差较小,则采暖炉会以相对较小的负荷工作以达到用户设定水温,但采暖炉存在最小功率值,尤其在夏天使用时,生活水的进水温度较高,采暖炉即使在最小功率的状态下工作,生活水的出水温度也会高于用户设定温度,如果不能调整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会使生活水被换热后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该情形极大的影响了用户体验,甚至烫伤用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不能调节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调节换热效率的板式换热器。
[0005]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和多个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板的两侧面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板分别形成换热腔和热源腔,每个所述第一换热板上设有与所述热源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形成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具有热源进口或热源出口,所述热源进口或所述热源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热源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具有圆柱形通道,所述热源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设于所述圆柱形通道的内壁上;
[0007]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驱动机构和密封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密封件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内转动以改变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所述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的开口面积。
[0008]在本方案中,通过在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源流体流入或流出的第一流体通道内设置密封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密封件在第一流体通道内旋转,使密封件改变第一流体通道内一个或多个第一通孔内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开口面积,进而改变换热源流体流入或流出对应位置第一换热板上的热源腔的水流量,实现了通过改变板式换热器参与换热的热源流体
的流量来调节该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09]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一端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体远离所述步进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连接。
[0010]在本方案中,通过步进电机的输出轴驱动旋转体旋转来控制密封件的旋转角度,进而控制与密封件相对应的热源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的开口大小。
[0011]较佳地,所述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密封件为与所述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适配的半圆柱体或外周面具有半圆形开口的圆筒结构。
[0012]在本方案中,将进水口或出水口设置成半圆形结构,可以得到最大的进水流量或出水流量,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具有热源进口,每个所述第一换热板上还设有多个与所述热源腔连通的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具有热源出口,所述热源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热源腔连通。
[0014]在本方案中,通过将多个第一换热板的第二通孔形成第二流体通道使得热源腔内的热源流体被换热后通过统一的流路排出。
[0015]较佳地,每个所述第二换热板上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第三通孔,多个所述第三通孔形成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三流体通道具有冷源进口,所述冷源进口通过所述第三流体通道与每个所述第三通孔对应的换热腔连通。
[0016]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换热板上的第三通孔形成第三流体通道,便于待换热的流体通过第三流体通道流入换热腔进行换热。
[0017]较佳地,每个所述第二换热板上设有与所述换热腔连通的第四通孔,多个所述第四通孔形成第四流体通道,所述第四流体通道具有冷源出口,所述冷源出口通过所述第四流体通道与每个所述第四通孔对应的换热腔连通。
[0018]在本方案中,通过将第二换热板上的第四通孔形成第四流体通道,便于待换热的流体在换热后通过第四流体通道流出换热腔。
[0019]较佳地,所述第一换热板上设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对应连通设置形成所述第三流体通道,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对应连通设置形成所述第四流体通道。
[0020]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一换热板上设置与第二换热板的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对应的连通孔,使得多个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叠加时,可以形成连续的第三流体通道和第四流体通道。
[0021]较佳地,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连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
[0022]在本方案中,通过使第一连通孔的孔径等于第三通孔的孔径,第二连通孔的孔径等于第四通孔的孔径,避免在第三流体通道和第四流体通道内形成凹陷部位影响流体的正常流动。
[0023]较佳地,所述第二换热板上设有第三连通孔和第四连通孔,所述第三连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连通设置形成所述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四连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连通设置形成所述第二流体通道;
[0024]所述第三连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所述第四连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0025]在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换热板上设置与第一热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对应的连通孔,使得多个第一换热板和第二换热板叠加时,可以形成连续的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通过使第三连通孔的孔径等于第一通孔的孔径,第四连通孔的孔径等于第二通孔的孔径,避免在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内形成凹陷部位影响流体的正常流动。
[0026]较佳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设于所述第一换热板相对的两端的对角位置,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设于所述第二换热板相对的两端的对角位置。
[0027]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得热源流体和待换热流体可以分别在热源腔和换热腔内具有更长的流经路径,提高换热效果。
[0028]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例。
[0029]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源流体流入或流出的第一流体通道内设置密封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密封件在第一流体通道内旋转,使密封件改变第一流体通道内一个或多个第一通孔内的进水口的开口面积,进而改变换热源流体流入或流出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多个第一换热板和多个第二换热板,所述第一换热板和所述第二换热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换热板的两侧面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换热板分别形成换热腔和热源腔,每个所述第一换热板上设有与所述热源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形成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具有热源进口或热源出口,所述热源进口或所述热源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所述热源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具有圆柱形通道,所述热源腔的进水口或出水口设于所述圆柱形通道的内壁上;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驱动机构和密封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密封件在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内转动以改变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内的所述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的开口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和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一端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体远离所述步进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密封件为与所述进水口或所述出水口适配的半圆柱体或外周面具有半圆形开口的圆筒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具有热源进口,每个所述第一换热板上还设有多个与所述热源腔连通的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第二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具有热源出口,所述热源出口通过所述第二流体通道与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热源腔连通。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陈诗秦刚黄启彬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