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1031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8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缺氧池、好氧池、加药装置、沉淀池、曝气生物过滤池、紫外线消毒装置;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抽取污泥的回流泵,回流泵管连接缺氧池。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污水原水由提升泵从污水池提升进入厌氧池,在潜水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下污水原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混合,同时利用部分有机物进行反硝化,通过厌氧微生物的自身吸收,除磷效果好。而且缺氧池、好氧池、加药装置、沉淀池、曝气生物过滤池可做成一体,通过连通管或溢流口连通。管或溢流口连通。管或溢流口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生活污水或农村污水的氮、磷含量很高,直接排放的话容易发生水环境污染,排放前需要经过污水处理。但是目前的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净化效率低下,污水处理效果不佳,无法满足现今更高的污水净化技术要求。同时污水循环利用低下,导致浪费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污水处理效果好、容易做成一体化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缺氧池、好氧池、加药装置、沉淀池、曝气生物过滤池、紫外线消毒装置;
[0005]污水池用于存储污水,污水池内设有用于拦截垃圾的栅格和用于将污水提升至缺氧池的提升泵,提升泵管连接缺氧池的进水口;
[0006]缺氧池内设有潜水搅拌器,缺氧池与好氧池连通;
[0007]好氧池内设有填料支架和第一曝气管,填料支架内设有组合填料,第一曝气管设于填料支架的下方,好氧池的上部设有连通沉淀池的第一溢流口;
[0008]加药装置管连接沉淀池;
[0009]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抽取污泥的回流泵,回流泵管连接缺氧池,沉淀池的上部设有连通曝气生物过滤池的第二溢流口;
[0010]曝气生物过滤池内设有第二曝气管和由颗粒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第二曝气管设于生物处理构筑物的下方,曝气生物过滤池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连接紫外线消毒装置。
[0011]污水原水由提升泵从污水池提升进入厌氧池,在潜水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下污水原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混合,释放磷,同时利用部分有机物进行反硝化,通过厌氧微生物的自身吸收,除磷效果好。好氧池主要是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沉淀池用于将好氧池溢流出的污水进行沉淀,沉淀池的上清液经过曝气生物滤池(BAF)进行净化,曝气生物滤池利用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填料及生物膜的吸附阻留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厌氧段的反硝化作用,使污水最终得到净化。
[0012]优选的,曝气生物过滤池内设有竖向的出水竖管,出水竖管的下端伸至曝气生物过滤池的底部,出水管与出水竖管连通,出水管上设有出水阀,曝气生物过滤池的上部设有反冲洗出水槽。关闭出水阀后对曝气生物过滤池进行反冲洗,反冲洗的水可以从反冲洗出水槽排出。
[0013]优选的,加药装置包括加药箱和计量泵,加药箱设有进水管和投药口,计量泵管连
接加药箱和沉淀池。进水管连接自来水管,净化的药物可在加药箱内核自来水混合,通过定量泵输送至沉淀池。
[0014]优选的,沉淀池在第一溢流口位置设有加药池,加药装置通过加药管连接加药池。加药装置的药水随着第一溢流口流出污水混合后一起流入沉淀池。
[0015]优选的,颗粒填料为碎石、陶粒、塑料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微生物可生长在颗粒填料的表面。
[0016]优选的,沉淀池的下部为上宽下窄的槽体,回流泵设于槽体底部,沉淀池的中部设有竖向的导流筒,导流筒的上端高出第二溢流口,导流筒的上部通过连通管连通第一溢流口,沉淀池在导流筒的下端正下方设有锥状挡块。导流筒使第一溢流口流出的污水与药水混合后直接通入沉淀池的中部位置,加快药水与污水的混合,提高反应效率。
[0017]优选的,组合填料为辫带填料。
[001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污水原水由提升泵从污水池提升进入厌氧池,在潜水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下污水原水与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混合,同时利用部分有机物进行反硝化,通过厌氧微生物的自身吸收,除磷效果好。而且缺氧池、好氧池、加药装置、沉淀池、曝气生物过滤池可做成一体,通过连通管或溢流口连通。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2]污水池1;栅格11;提升泵12;缺氧池2;潜水搅拌器21;好氧池3;填料支架31;组合填料32;第一曝气管33;第一溢流口34;加药箱41;进水管42;计量泵43;沉淀池5;回流泵51;第二溢流口52;导流筒53;连通管54;挡块55;曝气生物过滤池6;生物处理构筑物61;第二曝气管62;出水管63;出水阀64;出水竖管65;反冲出水槽66;紫外线消毒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0024]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污水池1、缺氧池2、好氧池3、加药装置、沉淀池5、曝气生物过滤池6、紫外线消毒装置7。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5、曝气生物过滤池6、紫外线消毒装置7为一体化结构。
[0025]污水池1用于存储污水,污水池1内设有用于拦截垃圾的栅格11和用于将污水提升至缺氧池2的提升泵12,提升泵12通过管道连接缺氧池2的进水口。
[0026]缺氧池2内设有潜水搅拌器21,潜水搅拌器通过水力推流搅拌,使回流污泥与污水均匀混合,起到更好的处理效果。缺氧池2与好氧池3连通。
[0027]好氧池3内设有填料支架31和第一曝气管33,填料支架31内设有组合填料32,组合填料32为辫带填料。第一曝气管33设于填料支架31的下方,好氧池3的上部设有连通沉淀池5的第一溢流口34。
[0028]加药装置包括加药箱41和计量泵43,加药箱41设有进水管42和投药口,沉淀池5在
第一溢流口34位置设有加药池,计量泵43管通过加药管连接加药池,计量泵43可将加药箱41内的药水计量地加入加药池内。
[0029]沉淀池5的下部为上宽下窄的槽体,回流泵51设于槽体底部,回流泵51通过管道连接缺氧池2,回流泵51可将沉淀池5底部的污泥抽到缺氧池2内。沉淀池5的上部设有连通曝气生物过滤池6的第二溢流口52;沉淀池5的中部设有竖向的导流筒53,导流筒53的上端高出第二溢流口52,导流筒53的上部通过连通管54连通第一溢流口34,沉淀池5在导流筒53的下端正下方设有锥状挡块55。
[0030]曝气生物过滤池内6设有第二曝气管62和由颗粒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61,颗粒填料为碎石、陶粒、塑料颗粒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第二曝气管62设于生物处理构筑物61的下方,曝气生物过滤池6连接有出水管63,出水管连接紫外线消毒装置7。曝气生物过滤池6内设有竖向的出水竖管65,出水竖管65的下端伸至曝气生物过滤池6的底部,出水管63与出水竖管65连通,出水管63上设有出水阀64,曝气生物过滤池6的上部设有反冲洗出水槽66。
[0031]污水经格栅11去除污水中的大块垃圾及漂浮物后进入污水池1,然后在提升泵12作用下进入由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5、曝气生物过滤池6、紫外线消毒装置7组成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水池、缺氧池、好氧池、加药装置、沉淀池、曝气生物过滤池、紫外线消毒装置;污水池用于存储污水,污水池内设有用于拦截垃圾的栅格和用于将污水提升至缺氧池的提升泵,提升泵管连接缺氧池的进水口;缺氧池内设有潜水搅拌器,缺氧池与好氧池连通;好氧池内设有填料支架和第一曝气管,填料支架内设有组合填料,第一曝气管设于填料支架的下方,好氧池的上部设有连通沉淀池的第一溢流口;加药装置管连接沉淀池;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抽取污泥的回流泵,回流泵管连接缺氧池,沉淀池的上部设有连通曝气生物过滤池的第二溢流口;曝气生物过滤池内设有第二曝气管和由颗粒填料构成的生物处理构筑物,第二曝气管设于生物处理构筑物的下方,曝气生物过滤池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连接紫外线消毒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质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清晨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