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10051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涉及锅巴加工领域,包括来料输送机构、出料输送机构、以及安装于二者之间的锅巴筛选组件,通过设置热成像装置和四组夹持机构,可判断锅巴的合格与否,并将合格的锅巴经出料输送机构至油炸工位,将锅巴表面有裂纹或残缺的不合格的锅巴筛选出掉落至锅巴筛选组件的两侧,通过在滑套上设有电磁铁,在立架内设置气流通道,使得每当夹持机构运动至三点方向时,压缩气体可从气体通道中顺利通过吹气管吹向三点方向的夹持机构,从而将碎屑吹走,设置的间歇吹气不但节省气源且避免由于一直吹气导致碎屑在锅巴筛选组件中杂乱无章的运动,造成整个装置周围到处都是碎屑。装置周围到处都是碎屑。装置周围到处都是碎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锅巴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锅巴前道生产过程为:淘米

蒸煮

成型,锅巴后道处理过程为:烘干

油炸

包装,当锅巴有残缺时,若在油炸后发现不合格再将其筛选出,造成生产效率降低且浪费油,尤其当锅巴中有裂纹或边缘有残缺时,在油炸过程中容易出现炸裂或炸碎,导致油炸使用的油槽内积有大量锅巴碎屑,污染油槽内油的质量,因此,最好是在油炸前工位将不合格品筛选出,现有的锅巴加工中大多是人工将不合格品挑出,效率低下,也有一些自动化设备可以筛选出残缺较大的不合格锅巴,但对于中间有裂纹或是残缺较小的锅巴难以筛选出,且锅巴碎屑容易残留在生产线上,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4]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包括来料输送机构、出料输送机构、以及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来料输送机构(1)、出料输送机构(2)、以及安装于二者之间的锅巴筛选组件(3);所述锅巴筛选组件(3)包括支撑架(4)、立架(5)以及安装于二者之间的锅巴筛选机构(6),所述锅巴筛选机构(6)包括热成像装置(7)和四组结构对称的夹持机构(8),所述热成像装置(7)位于四组夹持机构(8)的正下方且用以判断锅巴表面是否有裂纹或残缺,四组所述的夹持机构(8)分别位于连接环(9)的十二点、九点、六点、三点方向,所述支撑架(4)上安装电机一(10),所述电机一(10)的输出轴末端连接连接环(9),所述立架(5)上转动连接转轴一(11),所述转轴一(11)外套接异形凸轮(12)且转轴一(11)一端置于连接环(9)内并与连接环(9)同轴设置,所述立架(5)上开有竖槽(24),所述转轴一(11)另一端位于竖槽(24)内的那部分套接有齿轮二(45),所述异形凸轮(12)始终与四组夹持机构(8)抵接,使得四组夹持机构(8)在四个方向上实现对锅巴半成品的夹紧与松开,所述立架(5)上还装有对位于连接环(9)上三点方向的夹持机构(8)进行清理碎屑的清理机构;所述来料输送机构(1)和出料输送机构(2)均为传送带输送装置,所述来料输送机构(1)用以输送烘干后的锅巴半成品,且其高度大于位于连接环(9)上十二点方向的夹持机构(8),所述出料输送机构(2)用以将合格的锅巴半成品输送至油炸工位,且其高度低于位于连接环(9)上六点方向的夹持机构(8)。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凸轮(12)沿其轴线的十二点和三点方向凸出。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锅巴加工后道工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8)包括连接杆(14),所述连接杆(14)一端连接连接环(9),另一端连接顶盘(15),所述连接杆(14)外套有滑套(16),所述滑套(16)一端设有支撑圆盘(17),另一端设有接触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寿贵
申请(专利权)人:来安县乐脆香食品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