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天宇专利>正文

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62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电路板,其上间隔设置数个LED晶粒,板上间隔设有注胶孔,及于另面设有成排的接脚;一聚光板,具有喇叭状穿孔,套设于各LED晶粒上方透光体的底部,而置于电路板与透明胶层间;一透明胶层,包覆在电路板外部,其正对每一LED晶粒之处设有透光体;以及一外壳体,为一单向开口凹形体,其底部设有相对于透光体的点阵穿孔;据此,使生产组装方便、用胶较少,电路板注胶后LED晶粒上即形成局部隆起的圆顶透光体,具有聚光效果,与外壳体对组可突穿伸出壳面,发光效果佳,且故障时又可局部去除再植,以提高生产优良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尤指一种生产组装方便,且用胶较少可节省制作成本,并在电路板注胶后LED上形成局部陇起的圆顶透光体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
技术介绍
公知的点矩阵LED,主要包括一外壳其内覆有间隔而设的发光LED晶粒,而另面设有成排的接脚,以便外接控制电源。其具体作法如图8所示,在一电路板A上间隔值有点阵分布的LED晶粒B,板上间隔穿设置数个注胶孔C,于板后则设有成排接脚D,后将板子置放到一凹形外壳体E内由板后注胶使粘成一块状结构,成品并可通过块状外壳体四边所设的凹、凸嵌部F、G而多片并组成一定面积的显示器。公知的结构在生产使用上,具有下述的缺点1、其壳体内部形成短突柱,以预接框隔电路板的LED晶粒,组装前,外壳表面需先贴覆剥离层,于成形后撕去并且刷色(刷墨),方使LED点阵可易于显见,整个作法较为麻烦。2、灌注胶时,点阵LED只与壳面平切,并无突起,导致起动时,光的亮点角度亦受到局限,只能于局部点中,无法向外扩散。3、成品是胶注成块,故只要单颗的LED故障即使得整组报废,无法简单修护,不良率高,且整个封装用胶量亦较多,制作成本较高,成型多块体亦较重。有鉴于上述传统点矩阵LED所存在的缺点,本技术人乃针对上述的缺陷深入加以研究、设计,经多方实验改良后,终于有本技术的产生。新型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组装方便、用胶少,电路板注胶后LED晶粒上即形成局部陇起的圆顶透光体,与外壳体对组可突穿伸出壳面,具有聚光功能,发光效果佳,且故障又可局部去除再植,以提高生产优良率的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为达到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电路板、一透明胶层及一外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上具有间隔安装的数LED晶粒,板上还具有间隔设置的注胶孔,以及于板的另面具有成排的接脚;其中,该透明胶层包覆在电路板外部,在正对每一LED晶粒的位置具有透光体,并在LED晶粒上具有局部陇起的形状;以及其中,该外壳体为单向开口的凹形体,其底部具有相对于透光体的点阵穿孔,该外壳体包覆在该电路板和该透明胶层外侧。据此,使生产组装方便、用胶较少,电路板注胶后LED晶粒上即形成局部陇起的圆顶透光体,具有聚光功能,与外壳体对组可突穿伸出壳面,发光效果佳,且故障时又可局部去除再植,以提高生产优良率。为使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构成内容及其他特点,兹举本技术较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以下所述。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3本技术平面组合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发光应用示意图;图5本技术可局部剔除修护的示意图;图6本技术具有聚光板的另一实施例图;图7本技术使用于数字显示的示意图;图8传统结构的平面组合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电路板1、一透明胶层2、一外壳体3、以及一聚光板4所组成,其中该电路板1,其上间隔植有数个LED晶粒11,板上间隔设有注胶孔12,及于板的另面设有成排的接脚13;该透明胶层2,包覆在电路板1与聚光板4的外部,其正对每一LED晶粒11之处设有透光体21,且该透光体21以具有圆顶者为最佳;该外壳体3,为一单向开口31的凹形体,其底部设有相对于透光体21的点阵穿孔34,而四边可设有对组的凹、凸嵌部32及33,使方便对嵌搭接扩大显示面;以及一聚光板4,具有数个下窄上宽喇叭状穿孔41,该喇叭状穿孔41适可套设于各LED晶粒11上方透光体21底部周围,使其能防止透光体21底部光线的扩散,故具有聚光功能,而该聚光板4适置于电路板1与透明胶层2之间;据此,请特别参见图1~图3所示,可使其于制作上较为简便,只要将电路板1制好后,置到具有凹穴的模具内注胶,即可于电路板1的表面形成所要的胶层2,且脱模后仅会在每一LED晶粒11表面上方会形成有一圆顶透光体21,与外壳体3对接组后周缘以胶粘结,或是在该外壳体3内可设有对位的突柱35,而电路板1及胶层2上设有相对的穿孔14、24,使对穿后可加热熔接固定,其组成注胶用量较省不必整个填装,而且组成品亦可较轻,尤其是当多个互并时其重量可比传统方式明显减轻许多,并可降低制作成本。又如图4所示,利用电路板1注胶后LED晶粒11上即形成局部陇起的圆顶透光体21,故与外壳体3对组时,即可突穿伸出壳面,使整个结构成品点阵LED发光的扩散角度较大,可涵盖于壳外,且因对组式其外壳体3可先行以有阻光的色料制成,故制作步骤较为简便,组装后不必像传统方式须再行撕去剥离纸及刷色(刷墨)。另外,请参见图5所示,因为整个结构采局部注胶后再对接固定,故当单颗LED晶粒11故障时,可将电路板1依反向退出外壳,再将故障点的透光体21及LED晶粒11局部剔除,再重植并予封注,即可恢复功能无需整片废弃,故制程中排除故障容易可提高良品率,且将来成品应用亦可方便维修。再者,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即于电路板1与透明胶层2间设有聚光板4,与外壳体3对组后,使LED晶粒11发出的光透过透光体21,由透光体21突穿聚光板4的喇叭状穿孔41伸出外壳体3点阵穿孔34的圆顶扩散,可使LED发光的扩散角度较大。如图7所示,本技术可使用于一般的点阵外,并可制作成文字、图形及数字的显示点阵。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组成精简易于制作,不但生产方便用胶较少,且电路板注胶后LED上即形成局部陇起的圆顶透光体,与外壳体对组可突穿伸出壳面,发光的角度较大,故发光效果佳,且故障又可局部去除再植,以提高生产优良率,可解决公知结构组装及应用上的缺点,在功能上远胜于传统结构,具进步性及产业利用价值,遂依法提出新型专利的申请。上述的具体实施例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说明,及以本申请实质范围在结构特征及于功效上所作等效性的变换及修改,其本质未脱离出本技术的精神范畴者,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电路板、一透明胶层及一外壳体,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上具有间隔安装的数LED晶粒,板上还具有间隔设置的注胶孔,以及于板的另面具有成排的接脚;其中,该透明胶层包覆在电路板外部,在正对每一LED晶粒的位置具有透光体,并在LED晶粒上具有局部陇起的形状;以及其中,该外壳体为单向开口的凹形体,其底部具有相对于透光体的点阵穿孔;该外壳体包覆在该电路板和该透明胶层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光体为圆顶状,并突出于外壳体的点阵穿孔外。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的四边具有对组的凹、凸嵌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体内具有对位的透光体,而电路板及胶层上具有相对的穿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与胶层间具有数个喇叭状穿孔的聚光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矩阵为文字、图形及数字的显示点阵。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点矩阵二极管结构,其主要包括一电路板、一透明胶层及一外壳体,其特征在于:    其中,该电路板上具有间隔安装的数LED晶粒,板上还具有间隔设置的注胶孔,以及于板的另面具有成排的接脚;    其中,该透明胶层包覆在电路板外部,在正对每一LED晶粒的位置具有透光体,并在LED晶粒上具有局部陇起的形状;以及    其中,该外壳体为单向开口的凹形体,其底部具有相对于透光体的点阵穿孔;该外壳体包覆在该电路板和该透明胶层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陈天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