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萃华专利>正文

旗帜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962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旗帜升降装置,设有一I形内套管,呈该内套管之上、下突垣之一侧,分别设有透孔及钩耳,该内套管外包覆一外套管,于该外套管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夹环夹持一可供旗帜穿套之挂杆,该内套管套合于旗杆,于内套管之钩耳绑系一拉绳,并使拉绳绕于旗杆顶端之滑轮,藉由拉绳的拉动,使旗帜升降,且因外套管可围绕内套管转动,可以防止旗帜因风吹而缠绕于旗杆。(*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旗帜升降装置。一般习知之旗杆,通常于其顶端设有一滑轮,以供穿套一拉绳,而能于该拉绳上绑系旗帜,藉由拉绳的拉动,构成旗帜之升降,惟此等方式由于仅将旗帜固定于一定点,不但于风力大时,升降极为不便,且于旗帜升至旗杆顶端后,因风力的吹动,使旗帜沿旗杆卷绕,而整个缠绕于旗杆,非但极为不雅,亦失去升旗的作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旗帜升降装置,能够藉拉绳的拉动,使旗帜沿旗杆升降,当旗帜升起后遇到强风时,可防止旗帜卷绕于旗杆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旗帜升降装置,包括一旗杆,旗杆顶端设有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内套管,呈I形,其上、下突垣的一侧分别设有钩耳及透孔;一外套管,系包覆于内套管外,其上、下端分别设有上、下夹环,于该上、下夹环的一端连接有一套座,套座套置一供旗帜穿挂的挂杆;该内套管套合旗杆,于内套筒之钩耳绑系一拉绳,该拉绳套绕于旗杆顶端之滑轮。所述的旗帜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套管的上夹环所设之套座,是于其两侧分别设有滑槽,一弹簧装于套座内,以一两侧设有突肋之垫片套于弹簧上方,使垫片的突肋与滑槽形成滑动配合。所述的旗帜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旗杆的上方套合有底部呈向内倾斜的定位套。所述的旗帜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将一车缝有旗帜的中空状套管以松配合方式套合在旗杆上,并于旗杆上、下侧固设两固定件。所述的旗帜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套管,成一中空状,于其上、下方分别设有两道圆润状凸缘,以构成两宽度适宽之环状滑槽,一侧外缘膨突一孔道,供拉绳穿设;一旗帜架,整体由塑质材料制成,一侧针对套筒滑槽之设置位置于上、下方设有套环,供套合在滑槽中,而另侧上、下方则设一弹性卡座及一固定承座,其中固定承座中设一凹窝,而弹性卡座中供穿设一穿附有弹性件之倒T形柱,该倒T形柱垂直端上方并结合有一卡套,下方水平部则亦凹陷一凹窝;一拉绳,一端固结在套管上方之凸缘上,绳体循序穿绕滑轮及套管一侧外缘所膨突之孔道,拉绳下方绕设在马达之原动轴,另端则设在套管下方之凸缘上。本技术的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旗帜之防缠绕升降装置,系设有一I形内套管,于该内套管之上、下突垣的一侧,分别设有透孔及钩耳,使该内套管外围包覆一外套管后,于该外套管的上、下端分别设有夹环,以夹持一可供旗帜穿套之挂杆,使该内套管于套合旗杆后,于内套管之钩耳绑系一拉绳,并使拉绳套绕于旗杆顶端之滑轮,而能藉由拉绳的拉动,以构成旗帜的升降。该外套管可围绕内套管转动,相对使旗帜沿旗杆而旋绕,而能于强风吹动时,防止旗帜卷绕于旗杆。本技术将配合以下所附图式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之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系本技术之剖面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之升降控制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图5A、5B系本技术之拉绳固定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另一固定式构造实施例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系图7之组合示意图。请同时参阅图1、2,本技术设有一I形内套管1,于该内套管1之上、下突垣11、12的一侧,分别设有透孔111、121及钩耳112、122,以供绑系及穿设拉绳;该内套管1外包覆有一外套管2,并于该外套管2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下夹环3、4,该上、下夹环3、4的一端连接有一套座31、41,且于上夹环3之套座31两侧设有滑槽311,使一弹簧312装入该套座31后,以一两侧设有突肋3131之垫片313套于弹簧312上方,使垫片313因突肋3131沿滑槽311的滑移,而构成该垫片313之上下移动,而利于挂杆5以其两端分别套合于套座31、41,以供旗帜穿挂于该挂杆5后,将内套管1套入旗杆6,并于其上方钩耳112绑系一拉绳7,使拉绳7于绕经旗杆6顶端之滑轮61后,穿过上、下方透孔111、121,再卷绕于一马达8之原动轴81,而内套管1之下方钩耳122则绑系另一拉绳9,并使其以不同方向卷绕于马达8原动轴81,当马达8经由电路82以遥控器83驱动时,得以因其正、反转,构成旗帜之升降控制。请参阅图3、并配合图2,本技术于内套管1之钩耳112、122系分别绑系有拉绳7、9,且该拉绳7于绕经滑轮61后,由透孔111、121穿过,因此,当拉绳7、9于马达8正、反转时,即可构成内套管1之拉升及下降,相对带动挂杆5所穿挂之旗帜100的升降,而由于外套管2套合于内套管1,因而于风吹动旗帜100时,该外套管2将绕内套管1而转动,相对使旗帜100沿旗杆6而旋绕,以防止旗帜100缠绕于旗杆6;又,由于一般之旗杆6系设为上方较细状,因此,本技术于使用时,可于旗杆6上方适当位置套以底端向内倾斜之定位套62、63,并使上方之定位套62略大于下方之定位套63,使内套管1于滑至旗杆6上方时,藉由定位套62、63的固定,防止其松动。请参阅图4,本技术亦可将绑系于内套管1上方钩耳112之拉绳7穿设于旗杆6中,再将其另端卷绕于马达8之原动轴81,使马达8于正、反转时,同样可构成旗帜之升降。而如图5A、5B所示,本技术于手动操作时,系可于旗杆6底端设有一具滑槽2001之固定座200,并于该固定座200内设以一定位轮2002,使拉绳7、9由固定座200上方之开口2003穿入后,将定位轮2002向上推,以抵压拉绳7、9于固定座200之内缘,使拉绳7、9固定。当然本技术亦得以涡卷弹簧(发条)方式储存动力,以形成旗帜之自由升降。请参阅图6所示,本技术另一固定式实施例,主要系将一车缝有旗帜100之中空状套管51,直接以松配合套合在旗杆6上,并于上、下端及旗杆6上固设有上、下固定件64、65,使该旗帜100无法上、下升降,形成定位效果,供套管51亦能于旗帜100受风吹时循旗杆6周缘作转动,使旗帜100不致于缠卷在旗杆6上。请同时参阅图7、8所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主要系设有一中空状之长形套管1a,于其上、下侧分别设有两道圆润凸缘15、16及13、14,以形成两具适当宽度之环状滑槽17、18,而一旗帜架20其一侧上、下方视滑槽17、18设置位置设有套环201、202,由于其由塑料制成具适当弹性,能直接以迫入之方式套合在滑槽17、18中,且能循滑槽17、18作顺畅之转动,而旗帜架20另侧上、下方分别设一弹性卡座203及固定承座204,其中弹性卡座203中央供一倒T形柱205穿设,其上方透出端结合一卡套206,而下方水平部分与弹性卡座203间隙之杆体上则穿套一弹性件207,以形成一弹性状态,使一结合有旗帜100之挂杆5其上方杆端直接插置于固定承座204中所开之凹窝2041中,上方杆端之装设,则是稍使倒T形柱205上移,令其杆端卡入倒T形柱205所设之凹窝2051中,复以弹性件207之弹性作用使倒T形柱205抵顶挂杆5之杆端,整个达到固定挂杆5之效果,故本技术挂杆5于拆卸时只要拉取倒T形柱205上移,即令挂杆5迅速脱离旗帜架20;而套管1a主要系套合于一旗杆6上,该旗杆6于上方杆端分别设有旗杆头及滑轮61,并使一拉绳9一端固结在套管1a上方之凸缘15上,绳体并循序穿绕一滑轮61及套管1a一侧外缘所突起之孔道19,且拉绳9下方绕设于马达之原动轴后,其另端则设于套管1a下方之凸缘14上;当其旗帜100受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旗帜升降装置,包括一旗杆,旗杆顶端设有滑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内套管,呈I形,其上、下突垣的一侧分别设有钩耳及透孔;一外套管,系包覆于内套管外,其上、下端分别设有上、下夹环,于该上、下夹环的一端连接有一套座,套座套置一供旗帜穿 挂的挂杆;该内套管套合旗杆,于内套筒之钩耳绑系一拉绳,该拉绳套绕于旗杆顶端之滑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萃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萃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