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589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安装在车身横梁上,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且固定在车身横梁上的安装板,焊接在安装板中心、且开口朝外、呈U型的支撑臂,外侧面贴合且焊接在支撑臂的开口内、呈圆筒状的套筒,一端沿水平方向焊接在套筒外侧面、另一端焊接在车身横梁上的支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在汽车悬置系统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悬置系统
,尤其是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悬置系统是汽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主是用于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或电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承作用的汽车动力总成件。纯橡胶悬置一般由橡胶衬套和支架组成,其中后悬置承受着巨大的扭矩。悬置系统和发动机在特定转速下容易产生共振,若悬置安装点动刚度较低,容易导致噪声或振动的传递,产生的噪声会使乘员感觉不适。所以悬置安装点动刚度对整车NVH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现有技术解决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问题,主要侧重在结构优化、增加材料厚度等方面,往往安装点动刚度提升效果不明显,容易导致重量的增加,且成本较难控制。
[0004]因此,解决后悬置的安装点动刚度低的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其刚度低的原因,进而通过力的传递及能量集中等方面考虑。本技术根据力的传递路径出发,寻找出一种提升后悬置支架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该结构对NVH及强度耐久都有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安装在车身横梁上,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且固定在车身横梁上的安装板,焊接在安装板中心、且开口朝外、呈U型的支撑臂,外侧面贴合且焊接在支撑臂的开口内、呈圆筒状的套筒,一端沿水平方向焊接在套筒外侧面、另一端焊接在车身横梁上的支撑板;
[0007]所述安装板包括固定在车身横梁表面的第一平板,与第一平板一体成型、沿水平方向布设、垂直第一平板、朝向远离车身横梁一侧的第二平板,以及与第一平板一体成型、沿水平方向布设、垂直第一平板、朝向远离车身横梁一侧、且与第二平板平行的第三平板;
[0008]所述支撑板呈L型,所述支撑板包括一体成型、一端焊接在套筒外侧面的第一支撑板组板、以及贴合且焊接在车身横梁表面的第二支撑板组板。
[0009]所述车身横梁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平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平板内设置有贯穿通孔、且通过螺纹孔延伸至车身横梁内的螺栓。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技术巧妙地在将L型的支撑板一端焊接在套筒外侧面、一端贴合且焊接在车身横梁表面,有效地提高了后悬置支架安置点X、Y和Z向动刚度,对后期悬置系统NVH问题有较好的控制。
[0012]本技术结构简单、效果显著,在汽车悬置系统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后悬置支架安装点动刚度前后对比图。
[0016]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17]1‑
安装板,2

支撑臂,3

套筒,4

支撑板,41

第一支撑板组板,42

第二支撑板组板,5

车身横梁,11

第一平板,12

第二平板,13

第三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安装在车身横梁5上,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且固定在车身横梁5上的安装板1,焊接在安装板1中心、且开口朝外、呈U型的支撑臂2,外侧面贴合且焊接在支撑臂2的开口内、呈圆筒状的套筒3,一端沿水平方向焊接在套筒3外侧面、另一端焊接在车身横梁5上的支撑板4;
[0021]具体的,后悬置支架4作用是提升前后方向刚度,避免套筒3处产生悬臂结构。
[0022]具体的,所述安装板1包括固定在车身横梁5表面的第一平板11,与第一平板11一体成型、沿水平方向布设、垂直第一平板11、朝向远离车身横梁5一侧的第二平板12,以及与第一平板11一体成型、沿水平方向布设、垂直第一平板11、朝向远离车身横梁5一侧、且与第二平板12平行的第三平板13;
[0023]具体的,所述支撑板4呈L型,所述支撑板4包括一体成型、一端焊接在套筒3外侧面的第一支撑板组板41,以及贴合且焊接在车身横梁5表面的第二支撑板组板42。
[0024]具体的,所述车身横梁5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平板11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平板11内设置有贯穿通孔、且通过螺纹孔延伸至车身横梁5内的螺栓。
[0025]下面是后悬置安置点刚度优化前后结果对比表:
[0026]表1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优化结果
[0027]名称基础结果优化结果参考值X向动刚度(N/mm)250982355000Y向动刚度(N/mm)126222118510000Z向动刚度(N/mm)150667515000
[0028]其中X向和Z向动刚度提升明显。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
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
[0030]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技术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作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后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新结构,安装在车身横梁(5)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平方向布设、且固定在车身横梁(5)上的安装板(1),焊接在安装板(1)中心、且开口朝外、呈U型的支撑臂(2),外侧面贴合且焊接在支撑臂(2)的开口内、呈圆筒状的套筒(3),一端沿水平方向焊接在套筒(3)外侧面、另一端焊接在车身横梁(5)上的支撑板(4);所述安装板(1)包括固定在车身横梁(5)表面的第一平板(11),与第一平板(11)一体成型、沿水平方向布设、垂直第一平板(11)、朝向远离车身横梁(5)一侧的第二平板(12),以及与第一平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传胜王庚封赵云刘荣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吉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