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舱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955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舱基础,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多个预制混凝土立柱、预制混凝土墙体和预制混凝土横梁。各预制混凝土立柱的底端分别设有底部预埋连接钢板,底部预埋连接钢板与预制混凝土底板上设置的预埋地脚螺栓紧固连接,预埋地脚螺栓容纳于预制混凝土立柱的底端开设的底部预留缺口中;预制混凝土墙体可拆卸插装于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立柱之间形成的墙板插装位中;预制混凝土横梁位于预制混凝土墙体上方,其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立柱的顶端一对一地螺栓连接。预制舱基础采用插装及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拼装搭接,结构简单紧凑,无需浇筑,建筑质量高,建筑工序少,施工时间短,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工效率高。工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舱基础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舱基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实际工程中预制舱基础采用混凝土现浇工艺建筑完成,其主要步骤为垫层浇筑

底板钢筋绑扎、支模

底板混凝土浇筑

侧墙钢筋绑扎、支模

侧墙混凝土浇筑

养护、拆模。
[0003]而混凝土现浇预制舱基础的主要缺点有:1、现场施工工序多,钢筋加工、搬运、绑扎,支模、浇筑混凝土,结构复杂,成本高;2、质量没法保证,混凝土浇筑现场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工人水平、模板新旧程度、养护质量等等,影响因素多;3、施工现场湿作业,不利于现场文明施工的要求;4、目前风电、光伏等电力项目对工期要求紧,传统工艺周期长,无法满足要求。
[0004]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预制舱基础,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预制舱基础,其建筑质量高,结构简单紧凑且建筑工序少,施工时间短,施工成本降,施工效率高。
[0006]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预制舱基础,包括:
[0008]预制混凝土底板;
[0009]多个预制混凝土立柱,各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底部预埋连接钢板,所述底部预埋连接钢板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上设置的预埋地脚螺栓螺栓紧固连接,且所述预埋地脚螺栓容纳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的底端上开设的底部预留缺口中;
[0010]预制混凝土墙体,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可拆卸地插装于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之间形成的墙板插装位中;
[0011]预制混凝土横梁,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上方,所述预制混凝土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立柱的顶端一对一地螺栓紧固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顶部预埋连接钢板,所述顶部预埋连接钢板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横梁的端部设置的预埋端部螺栓螺栓紧固连接,且所述预埋端部螺栓容纳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的顶端上开设的顶部预留缺口中。
[0013]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的正对所述墙板插装位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插装通槽,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两端分别一对一地插装于各所述插装通槽中。
[0014]可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包括:
[0015]多个预制混凝土墙板单体,多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单体沿竖直方向并排布置的设置于所述墙板插装位中。
[0016]可选地,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单体之间相互插接连接。
[0017]可选地,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单体中,一个上开设有插接通槽,另一个上凸设有插接凸起,所述插接凸起插装于所述插接通槽中。
[0018]可选地,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单体中,其中一个上的所述插接通槽的槽口竖直朝下开设,另一个上的所述插接凸起沿竖直方向向上凸起设置。
[0019]可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上开设有排风口。
[0020]可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上开设有缆线进出通道。
[0021]可选地,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开设有集水坑及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集水坑,所述排水通道的出口用于排水。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本技术的预制舱基础的预制混凝土底板、预制混凝土立柱、预制混凝土墙体和预制混凝土横梁全部为预制混凝土结构,因此无需进行现场浇筑制造,避免了人力现场施工存在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保证建筑质量。而且,预制混凝土立柱的底端设有的底部预埋连接钢板与预制混凝土底板上设置的预埋地脚螺栓紧固连接,预埋地脚螺栓容纳于预制混凝土立柱的底端开设的底部预留缺口中,进而将预制混凝土立柱固定在预制混凝土底板上,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且预埋地脚螺栓位于底部预留缺口中,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此外,预制混凝土墙体可拆卸插装于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立柱之间形成的墙板插装位中;预制混凝土横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预制混凝土立柱的顶端一对一地螺栓连接。故其采用插装及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拼装搭接,结构简单紧凑,便于装配,完全无需现场浇筑,节约人力成本,建筑工序少,施工时间短,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预制舱基础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底板的局部示意图;
[0026]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预制混凝土立柱的底端局部示意图;
[0027]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底部预埋连接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预制混凝土立柱的顶端局部示意图;
[0029]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墙板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
预制混凝土底板;2

预制混凝土立柱;21

插装通槽;3

底部预埋连接钢板;31

钢板主体;32

预埋柱;4

底部预留缺口;5

预制混凝土墙体;51

预制混凝土墙板单体;511

插接通槽;512

插接凸起;52

排风口;6

预制混凝土横梁;7

顶部预留缺口;8

预埋地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舱基础,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底板(1);多个预制混凝土立柱(2),各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2)的底端分别设置有底部预埋连接钢板(3),所述底部预埋连接钢板(3)与所述预制混凝土底板(1)上设置的预埋地脚螺栓(8)螺栓紧固连接,且所述预埋地脚螺栓(8)容纳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2)的底端上开设的底部预留缺口(4)中;预制混凝土墙体(5),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5)可拆卸地插装于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2)之间形成的墙板插装位中;预制混凝土横梁(6),位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5)的上方,所述预制混凝土横梁(6)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预制混凝土立柱(2)的顶端一对一地螺栓紧固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舱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2)的顶端设置有顶部预埋连接钢板,所述顶部预埋连接钢板与所述预制混凝土横梁(6)的端部设置的预埋端部螺栓螺栓紧固连接,且所述预埋端部螺栓容纳于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2)的顶端上开设的顶部预留缺口(7)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舱基础,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混凝土立柱(2)的正对所述墙板插装位的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插装通槽(21),所述预制混凝土墙体(5)的两端分别一对一地插装于各所述插装通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亮胡鹏飞杨思荻邹宇陈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