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学凤专利>正文

一种粉底液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906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粉底液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粉底液及其加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底液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重融装置中的融合部内灌入液体材料,使用重融装置中的沉降部将固体材料浸在液体材料中混合;S2:根据混合的时间,控制固体材料在液体材料中的溶解程度;S3:将液体材料反复抽离和灌回到融合部内,进行多次加工;所述重融装置包括融合部和沉降部,融合部通过支架与地面相连,沉降部安装在融合部上用于存放固体材料;该粉底液的组成为:按照质量份数取钛白粉85份、滑石粉90份、着色颜料20份、硬脂酸33份、硬脂酸单甘脂6份和去离子水5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精准控制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反应程度。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反应程度。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反应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底液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粉底液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粉底液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粉底液质地轻薄,易涂抹,少油腻感,是当今很流行的一种粉底化妆品,适合大多数肌肤,尤其是油性皮肤和夏季快速上妆修饰之用,如今,现代粉底将美容和皮肤护理结合起来,成为多功能产品,例如宣称中提到的抗衰老、抗皱、抗氧化、不含致敏物、不会刺激眼睛、有高SPF值等,由于使用皮肤护理组份,如透明质酸、神经酰胺、植物提取物、复合维生素ACE、类黄酮、多酚等,使产品也具有一定保湿护肤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准控制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反应程度的粉底液加工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粉底液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在重融装置中的融合部内灌入液体材料,使用重融装置中的沉降部将固体材料浸在液体材料中混合;
[0006]S2:根据混合的时间,控制固体材料在液体材料中的溶解程度;
[0007]S3:将液体材料反复抽离和灌回到融合部内,进行多次加工。
[0008]所述重融装置包括融合部和沉降部,融合部通过支架与地面相连,沉降部安装在融合部上用于存放固体材料,沉降部上设有孔,融合部的下端设有抽离观测组件用于将液体材料抽离和灌回到融合部内。
[0009]所述沉降部能够在融合部上进行滑动。
[0010]所述沉降部能够在融合部上进行转动。
[0011]该粉底液的组成为:按照质量份数取钛白粉85份、滑石粉90份、着色颜料20份、硬脂酸33份、硬脂酸单甘脂6份和去离子水56份。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通过控制沉降部在融合部上的位置,使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对粉底液材料加工程度进行控制的功能,制作出具有不同浓度的粉底液材料;通过将固体材料放入到沉降部内再与液体材料进行接触的设计,能够提高对固液材料之间的反应程度精准控制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其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粉底液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融合部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融合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滑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透视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空心投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杆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盖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配合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贴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
[0028]球形筒1.1;
[0029]盖筒1.2;
[0030]安装槽1.3;
[0031]滑块1.4;
[0032]滑架1.5;
[0033]配合架1.6;
[0034]转杆2.1;
[0035]顶板2.2;
[0036]贴合板2.3;
[0037]弧形面2.3.1;
[0038]限位沿Ⅰ2.3.2;
[0039]限位沿Ⅱ2.3.3;
[0040]滑筒3.1;
[0041]滑槽Ⅰ3.2;
[0042]排液管3.3;
[0043]控制架3.4;
[0044]透视弧板3.5;
[0045]空心投料筒4.1;
[0046]留球4.2;
[0047]漏孔4.3;
[0048]搅拌块4.4;
[0049]限位片4.5;
[0050]控制杆4.6;
[0051]滑柱5.1;
[0052]升降架5.2;
[0053]连接架5.3;
[0054]滑槽Ⅱ5.4;
[0055]滑臂5.5;
[0056]铰接臂5.6;
[0057]拨动板5.7。
具体实施方式
[005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0059]见图2、图8

9所示:
[0060]首先将液体材料灌入到融合部内,之后将大块的固体材料倒入到沉降部内进行存放,通过沉降部上的孔,使液体材料与固体材料之间能够接触,从而使固体材料能够溶解在液体材料中;
[0061]通过控制沉降部在融合部上的位置,使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对粉底液材料加工程度进行控制的功能,制作出具有不同浓度的粉底液材料;
[0062]通过将固体材料放入到沉降部内再与液体材料进行接触的设计,能够提高对固液材料之间的反应程度精准控制的效果;
[0063]沉降部中存放的固体材料可选用不易溶解的固体材料,从而避免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无法分离的情况发生;
[0064]抽离观测组件的设计,能够将液体材料在融合部内进行抽离;
[0065]进一步地,抽离观测组件的设计,能够将抽离的液体材料重新灌入到融合部内进行重新加工;
[0066]进一步地,抽离观测组件的设计,便于对融合部内的液体材料进行观测;
[0067]可通过抽离观测组件观测融合部内液体材料的颜色与浑浊度,评测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的混合效率;
[0068]融合部通过支架与地面相连,支架可选用柱状支撑结构,支撑柱的一端与融合部相连,支撑柱的另一端与地面相连。
[0069]见图8

9所示:
[0070]沉降部能够在融合部上进行滑动的设计,能够提高重融装置对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进行分离或接触的控制效果。
[0071]沉降部能够在融合部上进行转动的设计,能够通过离心的方式将融合部内的液体材料进行甩出,从而使重融装置对固体材料与液体材料之间停止反应的控制效果提高。
[0072]见图2、图8所示:
[0073]所述融合部包括球形筒1.1和盖筒1.2,球形筒1.1上安装有盖筒1.2,盖筒1.2上设有灌液管,球形筒1.1的下端设有排液口,抽离观测组件安装在排液口处,所述沉降部在盖筒1.2上进行滑动,球形筒1.1通过支架与地面相连。
[0074]通过盖筒1.2上的灌液管向球形筒1.1内灌装液体材料;
[0075]球形筒1.1通过支架与地面相连,支架可选用柱状支撑结构,支撑柱的一端与融合部相连,支撑柱的另一端与地面相连;
[0076]排液口用于将球形筒1.1内的粉底液材料进行排出;
[0077]球形筒1.1球形的设计,能够提高装置的易清洗效果。
[0078]见图8

9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底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重融装置中的融合部内灌入液体材料,使用重融装置中的沉降部将固体材料浸在液体材料中混合;S2:根据混合的时间,控制固体材料在液体材料中的溶解程度;S3:将液体材料反复抽离和灌回到融合部内,进行多次加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底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融装置包括融合部和沉降部,融合部通过支架与地面相连,沉降部安装在融合部上用于存放固体材料,沉降部上设有孔,融合部的下端设有抽离观测组件用于将液体材料抽离和灌回到融合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底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部能够在融合部上进行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粉底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部能够在融合部上进行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3

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粉底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部包括球形筒(1.1)和盖筒(1.2),球形筒(1.1)上安装有盖筒(1.2),盖筒(1.2)上设有灌液管,球形筒(1.1)的下端设有排液口,抽离观测组件安装在排液口处,所述沉降部在盖筒(1.2)上进行滑动,球形筒(1.1)通过支架与地面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粉底液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部包括空心投料筒(4.1)、留球(4.2)、漏孔(4.3)、限位片(4.5)和控制杆(4.6),空心投料筒(4.1)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空心投料筒(4.1)的下端设有留球(4.2),留球(4.2)上均匀设有多个漏孔(4.3),空心投料筒(4.1)上安装有两个限位片(4.5),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学凤
申请(专利权)人:周学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