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902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它包括底座、下光杆和两个挡杆。底座上有下杆孔,所述下光杆借助转向轴承穿入下杆孔内。下光杆两端均伸出在下杆孔两端之外并连有支座。所述两个挡杆均呈竖向布置并与下光杆垂直,它们之间有不小于钢带宽度的间距。其特点是:底座之上有上座,上座的下表面有非圆形凸起。底座的上表面有非圆形凹坑,该非圆形凹坑形状与所述非圆形凸起相匹配且二者间呈可拆卸状嵌合在一起。上座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上杆孔,该上杆孔与下杆孔平行,它们内均穿有上光杆。上光杆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应支座上。两个挡杆下端均连接在上座的上侧面上。采用这种装置,维修率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可避免事故发生。生。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钢带卷绕机。具体说,是在钢带加工过程中用来卷绕钢带时,使钢带能沿着盘卷轴向来回移动的排线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钢带加工行业都知道,在钢带加工的各道工序中,需要同时将该道工序加工出的钢带有序卷绕在盘卷上。为了使钢带有序卷绕在盘卷上,在钢带加工的各道工序中都配备有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以往的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含有底座、一个光杆和两个挡杆。底座上加工有杆孔,所述光杆借助转向轴承穿入杆孔内。光杆两端均伸出在杆孔两端之外并连有支座。所述两个挡杆均呈竖向布置并与光杆垂直,它们之间有不小于钢带宽度的间距,它们的下端均连接在底座上。由于这种排线装置仅有一个底座和一个光杆,且两个挡杆的下端又直接连接在底座上。使得工作时钢带直接压在两个挡杆之间的底座上,较大的压力再通过底座传递给转向轴承,使得转向轴承磨损加快,容易损坏。一旦转向轴承损坏,就需停机更换,不仅维修率高,生产效率低,而且生产成本高。另外,当转向轴承磨损时,还易造成钢带叠摞或乱料情况发生。而在出现钢带叠摞或乱料情况需要工人处理时,又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采用这种装置,不仅可降低维修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可避免钢带叠摞或乱料情况引发的安全事故。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上述问题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涉及一种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它包括底座、下光杆和两个挡杆。底座上有下杆孔,所述下光杆借助转向轴承穿入下杆孔内。下光杆两端均伸出在下杆孔两端之外并连有支座。所述两个挡杆均呈竖向布置并与下光杆垂直,它们之间有不小于钢带宽度的间距。其特点是:底座之上有上座,上座的下表面有非圆形凸起。底座的上表面有非圆形凹坑,该非圆形凹坑形状与所述非圆形凸起相匹配且二者间呈可拆卸状嵌合在一起。上座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上杆孔,该上杆孔与下杆孔平行,它们内均穿有上光杆。上光杆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应支座上。两个挡杆下端均连接在上座的上侧面上。
[0006]其中,所述两个上光杆与下光杆的横断面间为顶角朝下的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布置。
[0007]所述底座和上座均为长方体;所述上座的上面两头均连有两个杆座,两端的杆座间相对应。所述上杆孔位于杆座上,两端同侧的两个上杆孔同心,所述两个上光杆分别穿过两端同侧的两个上杆孔内。
[0008]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在底座之上设置有上座,上座的下表面有非圆形凹坑起。底座的上表面有非圆形凹坑,该非圆形凹坑形状与非圆形凹坑相匹配且二者间呈可拆
卸状嵌合在一起。上座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上杆孔,该上杆孔与下杆孔平行,它们内均穿有上光杆。上光杆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应支座上。两个挡杆下端均连接在上座的上侧面上。卷绕钢带时,被加工钢带在前移的同时,压在两个挡杆之间的上座上,钢带往下的作用力仅作用在上座和两个上光杆上。由于上座与底座为两个分离的零件,钢带的压力无法传递给底座及转向轴承,从而避免了转向轴承的磨损,使得转向轴承不易损坏。由于转向轴承不易损坏,不仅降低了维修率,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转向轴承不易磨损,避免了钢带叠摞或乱料情况,减少了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含有底座6、下光杆7和两个挡杆3。底座6上加工有下杆孔,所述下光杆7借助转向轴承穿入下杆孔内。下光杆7两端均伸出在下杆孔两端之外并连有支座1。底座6之上设置有上座2。所述底座6和上座2均为长方体,所述上座2的上面两头均焊接有杆座4,两端的杆座4间相对应。每个杆座4上均加工有上杆孔,该上杆孔与下杆孔平行。上座2两端同侧的两个上杆孔同心,两端同侧的两个上杆孔间均设置有上光杆5,上光杆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同侧的两个上杆孔内。上座2的下表面上加工有长方形凸起,底座6的上表面加工有长方形凹坑,该长方形凹坑的形状与上座下表面的长方形凸起匹配且二者间呈可拆卸状嵌合在一起。上光杆5两端分别焊接在相应支座1上。所述两个挡杆3均呈竖向布置并与下光杆7和上光杆5垂直,它们的下端均焊接在上座2的上侧面上,它们之间留有大于钢带宽度的间距。
[0011]其中,所述两个上光杆5与下光杆7间呈顶角朝下的三角形布置,也可以是呈顶角朝下的等腰三角形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个上光杆5与下光杆7间呈顶角朝下的三角形布置。
[0012]卷绕钢带时,被加工钢带在前移的同时,压在两个挡杆3之间的上座2上,钢带往下的作用力仅作用在上座2和两个上光杆5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钢带卷绕用排线装置,包括底座、下光杆和两个挡杆;底座上有下杆孔,所述下光杆借助转向轴承穿入下杆孔内;下光杆两端均伸出在下杆孔两端之外并连有支座;所述两个挡杆均呈竖向布置并与下光杆垂直,它们之间有不小于钢带宽度的间距;其特征在于:底座之上有上座,上座的下表面有非圆形凸起;底座的上表面有非圆形凹坑,该非圆形凹坑形状与所述非圆形凸起相匹配且二者间呈可拆卸状嵌合在一起;上座上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上杆孔,该上杆孔与下杆孔平行,它们内均穿有上光杆;上光杆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应支座上;两个挡杆下端均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毅周贤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天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