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前敏专利>正文

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815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机构,且外框的顶部与收集机构的底部活动连接,外框的左端均匀开设有生长槽,所述生长槽的内部设置有限制杆,且生长槽的内壁与限制杆的两端活动连接,生长槽的两端对称开设有排流槽,所述排流槽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回收机构,且排流槽的内壁与回收机构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外框的背面对称设置有连接环,且外框的内壁与连接环的左端固定连接,外框背面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稳固槽,所述稳固槽的内部均匀设置有限位机构,且稳固槽的内壁与限位机构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的正下方设置有开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修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超过1/3的国土面积水土资源遭到破坏,特别是随着我国各地基础建设高速、持续发展,修公路、建铁路、采石、开矿、搞水利电力工程等破坏原有生态,形成大量裸露坡面工程创伤,需要进行生态治理、重建或生态恢复,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边坡生态修复是集岩土工程学、植物学、土壤学、肥料学、高分子化学和环境生态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学科,是传统边坡防护和生态恢复相结合的防护结构体系。随着国际环境保护和建设意识的增强以及相关技术研发资金的不断投入,该项技术日渐得到更新和完善,包括种子包衣、施工工艺、生物有机肥、优质种源的选育以及环保基质材料选用等,但是目前边坡修复仍然面临着雨水极易冲刷坡体表面的泥土易造成泥土流失,且对于边坡修复开始时一些自然灾害侵袭下边坡修复工作难以开展,先提出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机构,且外框的顶部与收集机构的底部活动连接,外框的左端均匀开设有生长槽,所述生长槽的内部设置有限制杆,且生长槽的内壁与限制杆的两端活动连接,生长槽的两端对称开设有排流槽,所述排流槽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回收机构,且排流槽的内壁与回收机构的背面固定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外框的背面对称设置有连接环,且外框的内壁与连接环的左端固定连接,外框背面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稳固槽,所述稳固槽的内部均匀设置有限位机构,且稳固槽的内壁与限位机构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的正下方设置有开孔。
[0006]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承力杆,且连接杆的底部与承力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杆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活动环,且承力杆的外表面与活动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活动环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阻挡杆,且活动环的左端与阻挡杆的右端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承力杆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杆,且承力杆的内壁与安装杆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连接环,且安装杆的外表面与连接环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连接环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弹簧,且连接环的背面与连接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的右端与活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正面对称设置有固定杆,且连接环的正面与固定杆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正面与承力杆的内壁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限制杆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右端设置有活动柱,且连接块的右
端与活动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柱的右端设置有承力柱,且活动柱的右端与承力柱的左端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柱的内部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左端与活动柱的右端固定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回流板,且顶板的底部与回流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回流板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环,且回流板的底部与密封环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回收机构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底部设置有安装环,且导向板的底部与安装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的内部均匀设置有紧固杆,且安装环的内壁与紧固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紧固杆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且紧固杆的顶部与安装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正面的轴心处设置有轴心,且安装板的正面与轴心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生长槽和稳固槽,可以大大提高该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的稳固性,通过设置生长槽可以对对边坡进行植被覆盖,使得边坡表面生长大量植被用于边坡生态修复,以及避免边坡在雨水冲刷或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下导致边坡变形以至于边坡生态链断裂,通过设置稳固槽可以将大量岩石填充到稳固槽内部以增强边坡的稳固性,有助于边坡生态修复,通过植被与岩石相互依存使得边坡生态不易被自然灾害破坏,大大提高了边坡生态的稳定性。
[0013]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限位机构,可以使得放置在稳固槽内部的岩石可以固定在稳固槽内部,通过生长槽内部栽种的植被配合使用,可以使得岩石在稳固槽内部的稳固性逐渐增大,使得边坡受到自然灾害时不会变形,边坡生态不易受到摧毁,大大提高了该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的使用效果,通过设置在限位机构内部的活动杆和阻挡杆配合使用改变限位机构的限位角度,当岩石填充完毕后限位机构通过调整限位角度将岩石固定在稳固槽内部,大大提高了限位机构的限位效果。
[0014]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收集机构和回收机构,可以通过雨水对栽种的植被进行水分补给,且在水分补给时也不会因雨水量较大而导致雨水冲毁边坡表面的现象出现,通过收集机构顶部设置的收集孔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多余的雨水可以通过排流槽排到边坡底部,避免因雨水量较大而冲毁边坡表面,通过设置在排流槽内部的回收机构,可以将少量雨水导入到生长槽内部,以便于植被可以更好的生长。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限位机构细节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限制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限制杆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专利技术图收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外框1、收集机构2、生长槽3、限制杆4、排流槽5、回收机构6、限位机构7、开孔8、稳固槽9、连接环10、顶板21、密封环22、回流板23、承力柱41、活动柱42、连接块43、挤压弹簧44、安装板61、导向板62、紧固杆63、轴心64、安装环65、连接杆71、承力杆72、阻挡杆73、活动杆74、安装杆75、连接弹簧76、连接环77、固定杆78。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使用图1

图8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进行如下说明。
[0025]如图1

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外框1;外框1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机构2,且外框1的顶部与收集机构2的底部活动连接,外框1的左端均匀开设有生长槽3,生长槽3的内部设置有限制杆4,且生长槽3的内壁与限制杆4的两端活动连接,生长槽3的两端对称开设有排流槽5,排流槽5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回收机构6,且排流槽5的内壁与回收机构6的背面固定连接,设置外框1的目的是为了加快边坡生态修复。
[0026]外框1的背面对称设置有连接环10,且外框1的内壁与连接环10的左端固定连接,外框1背面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稳固槽9,稳固槽9的内部均匀设置有限位机构7,且稳固槽9的内壁与限位机构7的两端固定连接,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顶部设置有收集机构(2),且外框(1)的顶部与收集机构(2)的底部活动连接,外框(1)的左端均匀开设有生长槽(3),所述生长槽(3)的内部设置有限制杆(4),且生长槽(3)的内壁与限制杆(4)的两端活动连接,生长槽(3)的两端对称开设有排流槽(5),所述排流槽(5)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回收机构(6),且排流槽(5)的内壁与回收机构(6)的背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背面对称设置有连接环(10),且外框(1)的内壁与连接环(10)的左端固定连接,外框(1)背面的两端对称开设有稳固槽(9),所述稳固槽(9)的内部均匀设置有限位机构(7),且稳固槽(9)的内壁与限位机构(7)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机构(7)的正下方设置有开孔(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连接杆(71),所述连接杆(71)的底部设置有承力杆(72),且连接杆(71)的底部与承力杆(7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力杆(72)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活动环(74),且承力杆(72)的外表面与活动环(7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活动环(74)的两端对称设置有阻挡杆(73),且活动环(74)的左端与阻挡杆(73)的右端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边坡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杆(72)的内部设置有安装杆(75),且承力杆(72)的内壁与安装杆(7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75)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连接环(77),且安装杆(75)的外表面与连接环(77)的内壁相接触,所述连接环(77)的背面设置有连接弹簧(76),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前敏
申请(专利权)人:韦前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