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n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98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n
4+

Sm
3+
共掺杂的锑酸盐荧光温度探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用作自校正荧光温度探针的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温度测量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其他极端危险环境中都面临着新的需求。一般来说,基于不同的测温方法,测温设备可分为:接触式温度计和非接触式温度计。对于传统的接触式温度计温度计,其获取温度的方式简单直接。但在应用场景上以及测温性能上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许多需求和要求。因此,针对非接触式温度计尤其是光学测温模式的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0003]最早的光学传感温度计是红外温度计,在医学及热电偶无法直接接触的地方十分有用。但是,红外温度计容易受到被测物质的性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其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在应用上受到许多限制。近年来,一种新型光学温度探测技术—荧光温度探测技术深受科研人员的关注。该技术利用发光材料的荧光特性随温度的变化来进行温度探测。一般来说,可以用来探测温度的荧光特性有发射强度、发射峰的峰位、发射峰的半高宽、荧光寿命以及荧光强度比等。与其他荧光特性测温模式相比,基于荧光强度比的测温模式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光谱损失以及激发光源的影响。因此通过荧光强度比来探测温度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势。
[0004]目前主流的荧光强度比的温度探针材料是以单一稀土离子作为荧光激活剂的发光材料。选取该离子位置比较接近的两个能级作为热耦合能级。然而对应着这两个能级的发射峰太过接近,例如Er
3+
离子的2H
11/2
和4S
3/2
的发射峰分别位于535纳米和550纳米,间距仅有15纳米。不利于荧光信号的识别,进而影响其温度灵敏度,导致难以满足高精度测温的需求。
[0005]在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稀土与过渡金属离子共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的锑酸盐荧光粉。这种荧光粉以钐离子发射作为参比,其发射峰位于601纳米;锰离子发射作为温度探针,其发射峰位于677纳米。两个发射峰间隔了76纳米。而且这两个峰强度比值随温度变化十分剧烈,基于此计算的最大绝对灵敏度达到了9.313%K
‑1。与已报道的采用稀土离子热耦合能级温度探测材料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倍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针对目前温度探测技术的局限,提出一种Mn
4+
和Sm
3+
共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的锑酸盐荧光温度探针材料,有望应用于荧光温度探测器件。
[0007]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Mn
4+

Sm
3+
共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锑酸盐荧光粉,其化学通式为:Ca2GdSbO6:xmol%Mn
4+
,ymol%Sm
3+
,其中x为掺杂的锰离子Mn
4+
的摩尔百分数,取0.001≤x≤0.3,其中y
为掺杂的钐离子Sm
3+
的摩尔百分数,取0.001≤y≤0.3。通过调节Mn
4+
离子和Sm
3+
离子的掺杂浓度,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测温性能。
[000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高温固相法,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0010]步骤(1)、以含有钙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钆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锑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锰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钐离子的化合物为原料,按化学通式Ca2GdSbO6:xmol%Mn
4+
,ymol%Sm
3+
中对应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称取各原料;其中x为掺杂的锰离子Mn
4+
的摩尔百分数,取0.001≤x≤0.3,其中y为掺杂的钐离子Sm
3+
的摩尔百分数,取0.001≤y≤0.3。
[0011]步骤(2)、将步骤(1)中的各原料混合并充分研磨,待研磨均匀后置于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下预烧,预烧温度为550

1050℃,预烧时间为4

24小时;
[0012]步骤(3)、将步骤(2)预烧后的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次充分研磨均匀后,在空气气氛下煅烧,煅烧温度为1100

1500℃,煅烧时间为3

12小时,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化学通式为Ca2GdSbO6:xmol%Mn
4+
,ymol%Sm
3+
的双钙钛矿结构的锑酸盐荧光粉。
[0013]进一步地,步骤(1)中含有钙离子Ca
2+
的化合物为CaCO3、CaO、Ca(HCO3)2、Ca(OH)2中的一种或多种;含有钆离子Gd
3+
的化合物为Gd2O3、Gd(NO3)3中的一种或两种;含有锑离子Sb
5+
的化合物为Sb2O5、NaSbO3中的一种或两种;含有钐离子Sm
3+
的化合物为Sm2O3、C6H9O6Sm中的一种或两种;含有锰离子的化合物为MnO、MnCO3、MnO2、C4H6MnO4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荧光材料在温度探测上的应用。
[0015]采用波长位于404纳米的短波蓝光激发Mn
4+

Sm
3+
共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锑酸盐荧光粉,荧光粉被激发出两个分别位于611纳米和677纳米的荧光发射峰,根据两个发射峰强度的比值标定出荧光粉所处环境的温度。
[0016]作为优选,荧光粉所处环境的温度范围为30

230℃(绝对温度303K到503K)。
[0017]重要的是,通过实际温度探测计算,该材料的温度绝对灵敏度最高达到了9.313%K
‑1,相对灵敏度最高达到了1.628%K
‑1。与之前报道的其他荧光温度探针材料相比有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按实施例1制备的荧光粉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发光光谱;
[0019]图2是按实施例1制备的荧光粉样品两个发射峰强度随温度变化;
[0020]图3是发射峰强度比值与温度的指数关系图;
[0021]图4是计算得出的绝对灵敏度与相对灵敏度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分析,下述实施例旨在说明本专利技术、任何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和变化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一种Mn
4+

Sm
3+
共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锑酸盐荧光温度探针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化学通式为:Ca2GdSbO6:xmol%Mn
4+
,ymol%Sm
3+
,其中x为掺杂的锰离子Mn...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n
4+

Sm
3+
共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锑酸盐荧光粉,其特征在于该荧光粉化学通式为:Ca2GdSbO6:xmol%Mn
4+
,ymol%Sm
3+
,其中x为掺杂的锰离子Mn
4+
的摩尔百分数,取0.001≤x≤0.3,其中y为掺杂的钐离子Sm
3+
的摩尔百分数,取0.001≤y≤0.3。2.一种Mn
4+

Sm
3+
共掺杂的双钙钛矿结构锑酸盐荧光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以含有钙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钆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锑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锰离子的化合物、含有钐离子的化合物为原料,按化学通式Ca2GdSbO6:xmol%Mn
4+
,ymol%Sm
3+
中对应元素的化学计量比称取各原料;其中x为掺杂的锰离子Mn
4+
的摩尔百分数,取0.001≤x≤0.3,y为掺杂的钐离子Sm
3+
的摩尔百分数,取0.001≤y≤0.3;步骤(2)、将步骤(1)中的各原料混合并充分研磨,待研磨均匀后置于坩埚中,在空气气氛下预烧;其中预烧温度为550

1050℃,预烧时间为4

24小时;步骤(3)、将步骤(2)预烧后的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次充分研磨均匀后,在空气气氛下煅烧,煅烧温度为1100

1500℃,煅烧时间为3

12小时,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化学通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家松李贵显李敢毛启楠裴浪余华张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