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散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936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薄型散热片,通过两块相同薄片相互盖合使边沿彼此连接,薄片具有内腔,内腔底部设有互为缠绕的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两端连接至内腔壁,内腔底部设有与毛细结构间隔布置的支撑柱,支撑柱与内腔壁平齐;使得毛细结构和支撑柱错中排列,在安装时,将本薄型散热片一面安装于与热源贴合均可,此时,贴合热源一面则为吸热面,相对面为散热面,若将另一面安装于与热源贴合则此时该面为吸热面,避免在安装错误时使散热片散热效果大大降低。避免在安装错误时使散热片散热效果大大降低。避免在安装错误时使散热片散热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型散热片


[0001]本技术涉及均温板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一种薄型散热片。

技术介绍

[0002]均温板主要包括一扁平密闭壳体、成型于该扁平密闭壳体内的一毛细组织及填注在该扁平密闭壳体内的一液态回流层4。扁平密闭壳体具有一吸热面及与吸热面相反的一放热面,吸热面接触一电子发热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PU)等,通过均温板内的液态回流层4的汽液相变化而将电子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从吸热面传递至放热面。此外,电子产品尺寸朝轻薄化设计,所以均温板的尺寸也必须缩小,即使是几毫米的厚度缩减,对于电子产品的薄型化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项突破。特别是笔记本电脑中,主板上的中央处理器是最主要的运算元件,也是发热量最大的电子元件。因此现有的均温板多设计为平面式结构,利用均温板的吸热面与中央处理单元的表面相互接触以进行散热。现有均温板结构为了增加散热效果,会将平面面积加大以将吸热面吸收的热量通过液态回流层4传导到最远的放热面,如此增加散热效率。
[0003]但是如果在均温板安装过程中把吸热面和放热面弄反了则会大大影响均温板的散热效果,而且在加工中需要两套模具对均温板的吸热面和放热面分别蚀刻加工制得,浪费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型散热片,旨在解决现有的均温板在安装时把吸热面、放热面则会大大影响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薄型散热片,包括两块相同且相互盖合使边沿彼此连接的薄片,所述薄片具有内腔,内腔底部设有互为缠绕的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两端连接至内腔壁,所述内腔底部设有与毛细结构间隔布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内腔壁平齐;
[0006]薄片为长条状,且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部,两薄片的两端安装部通过压合成一体。
[0007]优选地,两所述薄片的支撑柱一一配对使其形成具有液体回流层及气体空间层的空腔;所述液体回流层覆盖所述毛细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支撑柱端面为正方形、圆柱形或其他形状。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柱通过蚀刻制成且与薄片为一体成型。
[0010]优选地,厚度为0.35mm。
[0011]优选地,所述薄片为铜或铜合金材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出一种薄型散热片,通过两块相同薄片相互盖合使边沿彼此连接,薄片具有内腔,内腔底部设有互为缠绕的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两端连接至内腔壁,内腔底部
设有与毛细结构间隔布置的支撑柱,支撑柱与内腔壁平齐;使得毛细结构和支撑柱错中排列,在安装时,将本薄型散热片一面安装于与热源贴合均可,此时,贴合热源一面则为吸热面,相对面为散热面,若将另一面安装于与热源贴合则此时该面为吸热面,避免在安装错误时使散热片散热效果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薄型散热片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薄型散热片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1

薄片,110

内腔,111

支撑柱,120

边沿,130

安装部,131

通孔,2

毛细结构,3

气体空间层,4

液体回流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0018]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提出一种薄型散热片,参见图1

2,该薄型散热片包括两块相同且相互盖合使边沿120彼此连接的薄片1,薄片1具有内腔110,内腔110底部设有互为缠绕的毛细结构2,毛细结构2两端连接至内腔壁,内腔110底部设有与毛细结构2间隔布置的支撑柱111,支撑柱111与内腔壁平齐;
[0020]薄片1为长条状,且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部130,两薄片1的两端安装部130通过压合成一体。
[0021]在本实施例中,将薄型散热片设置于热源上时,热会传导进入内腔中并使其内的液态回流层4受热汽化带走热量。因为在低真空度的环境中,汽化后的液态回流层4体积会迅速膨胀,液态回流层4蒸气会迅速充满内腔,其接触到温度较低的冷凝端,例如:设置风扇、散热片、水冷系统等的一端时,液态回流层4蒸气会释放所吸收的热量并凝结,之后通过毛细结构2再回流到热源处,如此在内腔110中反复循环以带走热量。两薄片1贴合处设有一工质注入口,从工质注入孔位置抽气注液态回流层4,液态回流层4从工质注入孔通道进出均温板内部,完成抽气注液态回流层4后使用电阻焊/激光焊/超声波焊方式在工质注入孔处封口,薄片的某处接触热源温度升高,液态液态回流层4在真空超低压环境中迅速蒸发为热气态液态回流层4同时吸收热能,热气态液态回流层4在被毛细结构内的间隙传递到他处液化为液态,同时释放热能,液态的液态回流层4通过毛细结构2回流到热源位置,周而复始工作,其使得均温板能够根据换热需要,减薄厚度、增大换热能力,降低整体重量,满足不断增长的换热需求。
[0022]其中,通过两块相同薄片1相互盖合使边沿彼此连接,薄片1具有内腔110,内腔110底部设有互为缠绕的毛细结构2,毛细结构2两端连接至内腔壁,内腔110底部设有与毛细结构2间隔布置的支撑柱111,支撑柱111与内腔壁平齐;使得毛细结构2和支撑柱111错中排列,在安装时,将本薄型散热片一面安装于与热源贴合均可,此时,贴合热源一面则为吸热面,相对面为散热面,若将另一面安装于与热源贴合则此时该面为吸热面,避免在安装错误
时使散热片散热效果大大降低。
[0023]且长条状的薄片1两侧设有安装部130,两端安装部130设有用于通过螺丝等固定件固定在热源上的通孔131,在安装时,通过胶粘方式将该薄型散热片其中一面贴合在如芯片等热源上,为了提高其稳定性,可通过螺丝从通孔131处将该薄型散热片固定在芯片周边的辅助组件上,使其更稳定的贴合接触热源件。
[0024]参见图1,两薄片1的支撑柱111一一配对使其形成具有液体回流层4及气体空间层3的空腔;液体回流层4覆盖毛细结构2。支撑柱一一配对使任何一面作为吸热面均可是毛细结构2和支撑柱111之间紧密配合。其中支撑柱111端面为方形,除方形外支撑柱端面为正方形、圆柱形或其他形状。
[0025]参加图1,支撑柱111通过蚀刻制成且与薄片1为一体成型。
[0026]在本实施例中,该薄型散热片为铜或铜合金材质。两薄片的材质相同,且该薄型散热片的总体厚度为0.35mm,为满足其他需求,厚度可为0.2mm

0.6mm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相同且相互盖合使边沿彼此连接的薄片,所述薄片具有内腔,内腔底部设有互为缠绕的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两端连接至内腔壁,所述内腔底部设有与毛细结构间隔布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内腔壁平齐;所述薄片为长条状,且两端设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安装部,两薄片的两端安装部通过压合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散热片,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薄片的支撑柱一一配对使其形成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