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7721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种氟环唑中间体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特别是化合物2

溴甲基
‑3‑
(2

氯苯基)
‑2‑
(4

氟苯基)

环氧乙烷连续流合成方法,属于化工生产


技术介绍

[0002]氟环唑,英文名:(2RS,3SR)
‑1‑
[3

(2

chlorophenyl)

2,3

epoxy
‑2‑
(4

fluorophenyl)propyl]‑
1H
ꢀ‑
1,2,4

triazole,中文名称为(2RS,3SR)
‑1‑
[3

(2

氯苯基)

2,3

环氧
‑2‑
(4

氟苯基)

丙基]‑
1H

1,2,4

三唑,CAS号:106325

08

0,分子式:C
17
H
13
ClFN3O,分子量:329.8。理化性质:白色固体,熔点 1360C。氟环唑商品名欧搏(Epoxiconazole),是一种新型,广谱,持效期长的三唑类杀菌剂,近年来国外对其应用研究较多,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了两个以氟环唑为主要成分的混剂。氟环唑已在德国、美国、中国、欧盟等国家和团体注册上市,用于谷物。陶氏农业科学开发的含氟环唑制剂(氟环唑+苯氧喹啉+醚菌酯)注册用于谷物病害。氟环唑持效性极佳,如在谷物上的抑菌作用可达40天以上,卓越的持留效果,降低了用药次数及劳力成本。既能有效控制病害,又能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提高作物自身生化抗病性,使作物本身的抗病性大大增强,能够使叶色更绿,从而保证作物光合作用最大化,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对香蕉、葱、蒜、芹菜、菜豆、瓜类、芦笋、花生、甜菜等作物上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以及葡萄上的炭疽病、白腐病等病害有良好的防效。
[0003]关于氟环唑合成方法文献报道较多,但其合成路线主要有以下两种路线(参考文献:文献题目“氟环唑的合成综述”,《浙江化工》,2006年第37卷第10期第9

10页,作者江才鑫等)。路线一(先环氧化):1H

1,2,4

三氮唑与环氧化后的中间体2

溴甲基
‑2‑ꢀ
(对氟苯基)
‑3‑
(邻氯苯基)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氟环唑。路线二(后环氧化):1H

1,2,4

三氮唑与二苯基乙烯衍生物缩合成含三氮唑的烯烃化合物中间体,该中间体进一步进行环氧化反应得到氟环唑。虽然氟环唑合成方法文献中关于环氧化反应报道较多,但是现有技术中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例如反应选择性不高、产品外观品质较差、工艺的本质安全性差等缺陷。环氧化反应步骤是合成氟环唑的必经步骤,因此详细研究氟环唑合成工艺中的环氧化反应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价值。
[0004]进一步,本领域有需求开发一种氟环唑合成工艺中的环氧化反应方法,该方法是快速的,消耗时间短的。
[0005]进一步,本领域有需求开发一种氟环唑合成工艺中的环氧化反应方法,该方法是原材料成本低,工艺本质更安全的。
[0006]康宁高通量

微通道反应器是由康宁公司设计的,具有特殊结构的高通量

微通道反应器,专利WO2010/037012A2详细写出了康宁公司生产的特殊模块的结构,模块的尺寸以及通道的排列等等,并指出了模块的集成和微型化是化工过程放大较安全的选择。康宁高通量

微通道反应器主要由直通道型、心型混合型、心型结构和直通道结构相混合的特种功能模块构成。反应器的安全操作温度范围为

250C ~2000C,安全操作压力范围为0~18bar,物
料管连接为全氟烷氧基(PFA)材料。
[0007]微波有机合成化学是在人们对微波场中物质的特性及变化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微波有机合成化学是利用现代微波技术来研究物质在微波作用下的物理和化学行为的一门科学。微波有机合成的研究最早始于1986年。1986年加拿大的Lauventian大学化学系Gedye教授及同事研究了微波加速的酯化反应,这是微波有机合成化学开始的标致。Gedye研究组发现在微波炉密封管内进行的甲苯氧化为苯甲酸的反应,采用高锰酸盐为氧化剂,该反应比常规加热回流快5倍。Gedye研究组进一步研究发现,苯甲基氯与4

氰基酚盐的成酯反应比常规加热方式要快1240倍。目前微波有机合成化学已发展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全新领域。微波促进下的有机反应速度较传统的加热方法快几倍甚至上千倍,且具有操作方便及产品易纯化等特点。因此微波促进的有机合成发展迅速,已涉及到化合物合成的方方面面,成功地应用于多种有机反应,并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微波促进的化合物合成将继续向手性化合物的微波直接合成、复杂结构天然产物、微波合成工程化、微波与其他新技术组合等领域继续发展。现在微波促进有机合成反应类型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反应类型,甚至已经进入到不对称反应领域继续将微波技术应用于有工业化实用价值的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氟环唑合成工艺中的环氧化反应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工艺本质更安全的、快速的,消耗时间短的连续流合成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氟环唑中间体2

溴甲基
‑3‑
(2

氯苯基)
‑2‑
(4

氟苯基)

环氧乙烷的连续流合成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器由1

(Z
‑3‑

‑1‑
(2

氯苯)1

丙烯
‑2‑
基)
‑4‑
氟苯(化合物2)氧化制备2

溴甲基
‑3‑
(2

氯苯基)
‑2‑
(4

氟苯基)

环氧乙烷(化合物1)合成方法(式1),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参考说明书附图):1)将1

(Z
‑3‑

‑1‑
(2

氯苯)1

丙烯
‑2‑
基)
‑4‑
氟苯(化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2

溴甲基
‑3‑
(2

氯苯基)
‑2‑
(4

氟苯基)

环氧乙烷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1

(Z
‑3‑

‑1‑
(2

氯苯)1

丙烯
‑2‑
基)
‑4‑
氟苯为主要起始原料,利用连续流、微波超声波组合方式促进目标产物2

溴甲基
‑3‑
(2

氯苯基)
‑2‑
(4

氟苯基)

环氧乙烷的合成方法,化学反应过程如下:具体合成操作步骤为:1)将1

(Z
‑3‑

‑1‑
(2

氯苯)1

丙烯
‑2‑
基)
‑4‑
氟苯(化合物2)、顺丁烯二酸酐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适量溶剂中,形成溶液;将催化剂(聚氧乙烯十六烷基(4)醚)溶解于适量溶剂中,形成催化剂的溶液;2)通过流量控制70%双氧水与1

(Z
‑3‑

‑1‑
(2

氯苯)1

丙烯
‑2‑
基)
‑4‑
氟苯(化合物2)的摩尔比为3~10:1,两股物料分别经过计量泵进入到微通道反应器中的微混合器中进行混合;3)混合后的原料,经过直通道进入到超声波乳化段,同时,催化剂的溶液也通过计量泵进入到超声波乳化段的前端,超声波乳化段温度由外部换热器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元刘凯苟雪饶思程钟春燕杨维清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