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光透镜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54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3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偏光透镜及灯具,该偏光透镜包括光入射腔和透镜侧面,光入射腔包括第一腔底面和第二腔底面,透镜侧面包括第一透镜侧面和第二透镜侧面,第一腔底面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第一腔底面上的光向远离第一平面的方向偏折至出光面;第二腔底面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第二腔底面上的光向靠近第一平面的方向偏折至出光面;第一透镜侧面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第一透镜侧面上的光向远离第一平面的方向反射至出光面;第二透镜侧面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第二透镜侧面上的光向靠近第一平面的方向反射至出光面。本申请提供的偏光透镜能够更好地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偏转。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偏转。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偏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光透镜及灯具


[0001]本申请涉及照明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偏光透镜及灯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灯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适应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需求,例如:用于建筑外立面的亮化,一些灯具会在发光元件的外侧加增偏光透镜来对出射光进行偏转,以更好地照亮建筑等目标物的外立面。
[0003]其中,如何设计偏光透镜直接影响着灯具对目标物的外立面的照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透镜及灯具,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偏光透镜的偏光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光透镜,包括出光端、入光端以及透镜侧面,出光端,设有出光面;入光端设有光入射腔,所述光入射腔具有腔口、与所述腔口相对的腔底面以及设置于所述腔底面的周缘处的腔侧面;透镜侧面位于所述入光端和所述出光端之间。其中,所述腔底面包括第一腔底面和第二腔底面,第一腔底面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一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一腔底面上的光向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偏折至所述出光面;所述第一平面为经过所述偏光透镜的光轴上的每一点且与所述腔底面相交的平面;第二腔底面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二腔底面上的光向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偏折至所述出光面。所述透镜侧面包括第一透镜侧面和第二透镜侧面,第一透镜侧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一透镜侧面上的光向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反射至所述出光面;第二透镜侧面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二透镜侧面上的光向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反射至所述出光面。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偏光透镜,不仅第一透镜侧面、第二透镜侧面可以对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进行偏转,而且第一腔底面、第二腔底面也可以对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进行偏转,这样提高了偏光透镜的整体偏光效果。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且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截面内,所述第一腔底面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端点,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端点,且所述第一端点到所述腔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点到所述腔口的距离;所述第二腔底面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三端点、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的第四端点,且所述第三端点到所述腔口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端点到所述腔口的距离;经过所述第一端点、所述第二端点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夹角,大于经过所述第三端点、所述第四端点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夹角。
[0008]通过这样设计,这样使偏光透镜的结构简单,无需在第一腔底面、第二腔底面上设置微结构,从而方便该偏光透镜的制作,有利于降低该偏光透镜的设计和制作成本。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且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截面内,所述第一透镜侧面具有靠近所述出光面的第五端点、以及远离所述出光面的第六端点,且所述第五端点到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六端点到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侧面具有靠近所述出光面的第七端点、以及远离所述出光面的第八端点,且所述第七端点到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八端点到所述第一平面的距离;经过所述第五端点、所述第六端点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夹角,大于经过所述第七端点、所述第八端点的直线与所述第一平面的夹角。
[0010]通过这样设计,这样使偏光透镜的结构简单,无需在第一透镜侧面、第二透镜侧面上设置微结构,从而方便该偏光透镜的制作,有利于降低该偏光透镜的设计和制作成本。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呈圆形,且包括第一扩散区、第二扩散区以及第三扩散区,第一扩散区呈劣弧弓状,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扩散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扩散凸起,所述第一扩散凸起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弯曲的曲面;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第二扩散区,位于所述出光面的中心区域,且与所述第一扩散区相接,所述第二扩散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扩散凸起,每个所述第二扩散凸起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弯曲的曲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光轴均相垂直;第三扩散区,位于所述第二扩散区的外围,且与所述第一扩散区相接,所述第三扩散区与所述第二扩散区所形成的区域呈优弧弓状,所述第三扩散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三扩散凸起。
[0012]通过在第一扩散区内设置多个第一扩散凸起,这样,可避免目标物的外立面上光斑的根部区域的亮度过大。通过在第二扩散区设置第二扩散凸起,这样,可以消除光斑在根部区域出现的尖角。通过在第三扩散区设置第三扩散凸起,这样可以使目标物的外立面上的主光斑区域的亮度过渡均匀。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扩散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区和第二子区,所述第二子区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和所述第二扩散区之间;所述第一扩散凸起包括多个位于所述第一子区中且阵列排布的第一子扩散凸起、以及多个位于所述第二子区中且阵列排布的第二子扩散凸起,每个所述第一子扩散凸起及所述第二子扩散凸起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弯曲的曲面;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且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截面内,沿所述第一方向且由所述第一扩散区指向所述第二扩散区的方向,所述第一子扩散凸起的曲面的凸起高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子扩散凸起的曲面的凸起高度先增大再减小。
[0014]通过设置第一子扩散凸起、第二子扩散凸起,可以对光线不同程度的扩散,从而可以使目标物的外立面上的光斑的根部区域的亮度过渡比较均匀。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扩散区的半径为R2;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区的尺寸为H1,所述第二子区的尺寸为H2;其中,R2/R1的范围为0.5~0.6;H1/R1的范围为0.3~0.35;H2/R1的范围为0.15~0.2。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光斑的亮度分布更加均匀。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偏光透镜呈长条状,且所述偏光透镜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出光面为矩形,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第四扩散区、第五扩散区以及第六扩散区,所述第四扩散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侧,所述第六扩散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所述第四扩散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四扩散凸起,所述第四扩散凸起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曲的曲面;第五扩散区
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五扩散凸起,每个所述第五扩散凸起具有沿第二方向弯曲的曲面;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偏光透镜的长度方向相平行;第六扩散区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六扩散凸起。
[0017]通过在第四扩散区内设置多个第四扩散凸起,这样,可避免目标物的外立面上光斑的根部区域的亮度过大。通过在第五扩散区设置第五扩散凸起,这样,可以消除光斑在根部区域出现的尖角。通过在第六扩散区设置第六扩散凸起,这样可以使目标物的外立面上的主光斑区域的亮度过渡均匀。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扩散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子扩散区和第二子扩散区,所述第二子扩散区位于所述第一子扩散区和所述第五扩散区之间;所述第四扩散凸起包括多个位于所述第一子扩散区中且阵列排布的第一子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光透镜,包括:出光端(P1),设有出光面(1);入光端(P2),设有光入射腔(2),所述光入射腔(2)具有腔口(23)、与所述腔口(23)相对的腔底面(21)以及设置于所述腔底面(21)的周缘处的腔侧面(22);透镜侧面(3),位于所述入光端(P2)和所述出光端(P1)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底面(21)包括:第一腔底面(211),位于第一平面(4)的第一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一腔底面(211)上的光向远离所述第一平面(4)的方向偏折至所述出光面(1);所述第一平面(4)为经过所述偏光透镜(100)的光轴(5)上的每一点且与所述腔底面(21)相交的平面;第二腔底面(212),位于第一平面(4)的第二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二腔底面(212)上的光向靠近所述第一平面(4)的方向偏折至所述出光面(1);所述透镜侧面(3)包括:第一透镜侧面(31),位于所述第一平面(4)的第一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一透镜侧面(31)上的光向远离所述第一平面(4)的方向反射至所述出光面(1);第二透镜侧面(32),位于所述第一平面(4)的第二侧,且被配置为将照射至所述第二透镜侧面(32)上的光向靠近所述第一平面(4)的方向反射至所述出光面(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4)且平行于所述光轴(5)的截面内,所述第一腔底面(211)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平面(4)的第一端点(A1),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4)的第二端点(A2),且所述第一端点(A1)到所述腔口(23)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点(A2)到所述腔口(23)的距离;所述第二腔底面(212)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平面(4)的第三端点(A3)、以及远离所述第一平面(4)的第四端点(A4),且所述第三端点(A3)到所述腔口(23)的距离小于所述第四端点(A4)到所述腔口(23)的距离;经过所述第一端点(A1)、所述第二端点(A2)的直线(71)与所述第一平面(4)的夹角(θ1),大于经过所述第三端点(A3)、所述第四端点(A4)的直线(72)与所述第一平面(4)的夹角(θ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4)且平行于所述光轴(5)的截面内,所述第一透镜侧面(31)具有靠近所述出光面(1)的第五端点(A5)、以及远离所述出光面(1)的第六端点(A6),且所述第五端点(A5)到所述第一平面(4)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六端点(A6)到所述第一平面(4)的距离;所述第二透镜侧面(32)具有靠近所述出光面(1)的第七端点(A7)、以及远离所述出光面(1)的第八端点(A8),且所述第七端点(A7)到所述第一平面(4)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八端点(A8)到所述第一平面(4)的距离;经过所述第五端点(A5)、所述第六端点(A6)的直线(61)与所述第一平面(4)的夹角(θ3),大于经过所述第七端点(A7)、所述第八端点(A8)的直线(62)与所述第一平面(4)的夹角(θ4)。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光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光面(1)呈圆形,且包括:第一扩散区(11),呈劣弧弓状,且位于所述第一平面(4)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扩散区(11)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扩散凸起(13),所述第一扩散凸起(13)具有在第一方向(Y)上弯曲的曲面(1311,1321);所述第一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4);第二扩散区(121),位于所述出光面(1)的中心区域,且与所述第一扩散区(11)相接,所述第二扩散区(121)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二扩散凸起(14),每个所述第二扩散凸起(14)具有在第二方向(X)上弯曲的曲面;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一方向(Y)、所述光轴(5)均相垂直;第三扩散区(122),位于所述第二扩散区(121)的外围,且与所述第一扩散区(11)相接,所述第三扩散区(122)与所述第二扩散区(121)所形成的区域呈优弧弓状,所述第三扩散区(122)内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三扩散凸起(1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磊飞照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