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大卫专利>正文

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7376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它依次包括有以下步骤:S1.采样;S2.离心分离洗涤;S3.水分控干;S4.根菌初步分离;S5.根菌细分离。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技术,在对霍山石斛共生菌群与石斛根茎进行分离的时候,可初步将腐烂和细小的石斛共生菌群筛选出,从而保留健康壮硕的石斛共生菌群,便于后续对石斛菌群的分离,采用的分离盒可将分离出的根菌放置在分离盒中,设置的分离刀便于将含有石斛根茎的根菌进行分离,分离后保证根菌上含有石斛根茎,方便后续石斛共生菌群培养时为根菌提供养分,刀片的设置便于对根茎上未分离干净的共生菌群进行分离切割。行分离切割。行分离切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与培养技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斛培育
,尤其涉及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与培养技术。

技术介绍

[0002]霍山石斛俗称米斛,是兰科石斛属的草本植物,为我国特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茎直立,肉质,不分枝,具3

7节,淡黄绿色,有时带淡紫红色斑点,干后淡黄色,叶革质,2

3枚互生于茎的上部,斜出,舌状长圆形,总状花序1

3个,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1

2朵花;花淡黄绿色,开展;花瓣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具5条脉;唇瓣近菱形,长和宽约相等,花期5月,野生铁皮石斛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根上共生着根菌,也称根际微生物,属真菌类,根菌是石斛的种植条件不可缺的因素之一,类似豆科作物的根瘤菌,石斛和根菌有着共生关系。
[0003]根菌为了自身的生长繁殖需要,必须从空气中获得氮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分解培养基质上的动植物残体获得矿物营养,又需从铁皮石斛根系中吸收养分(如胺基酸、糖类等碳水化合物),从而需要不断壮大根菌群体,而石斛根系通过分解根菌残体,间接获取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各类营养物质,因此没有根菌间接输送养分,石斛就很难生存,没有石斛为根菌提供寄住条件,根菌也很难生长繁殖,这就是石斛与根菌的“共生性”,但是目前种植石斛时,不便于对对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和培养,为后续的石斛种植技术增加了难度,从而也影响了石斛的正常生长。
[0004]因此研制开发出一种便于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与培养技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采样:采用工具将石斛从石斛种植地将其完整挖起;
[0009]S2.离心分离洗涤:先采用碘伏稀释液对石斛进行洗涤消毒后,在转速为3000~8000rpm条件下离心,每次离心4~15分钟,洗涤离心1~5次,同时将细小的石斛部分根菌与石斛根茎进行分离;
[0010]S3.水分控干:采用风干机对石斛进行风干控水,同时在风干的过程中对分离脱落的根菌进行筛选分拣;
[0011]S4.根菌初步分离:采用分离盒对石斛根菌进行分离,将石斛根茎部位插入分离孔中,通过转动转杆带动分离刀对石斛根茎上的根菌进行切除,从而实现对根菌的初步分离切除;
[0012]S5.根菌细分离:将螺杆松动,从而取出分离板,随后将分离片放入分离盒中,通过螺紧螺杆对分离片进行固定,将初步分离的石斛根茎的一端穿入修剪孔内,将未分离干净
的根茎处贴合刀片,随后拉动根茎,对石斛根茎上残留的根菌进行分离。
[0013]优选地,所述根菌初步分离步骤,采用分离盒,分离盒内腔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且两个卡块之间卡接有同一分离板,分离板上穿插设置有转杆,转杆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分离刀,分离板上穿插设置有螺杆,螺杆的底部与卡块螺纹连接,分离板上开设有分离孔。
[0014]优选地,所述根菌细分离步骤,采用分离片,分离片上开设有修剪孔,分离片底部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刀片,刀片与分离片之间的夹角为30

85
°

[0015]优选地所述刀片与分离片之间的夹角为30

85
°

[0016]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技术分离出的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培养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17]a、消毒:将分离环切取下的石斛根菌共生菌群用5%碘伏浸泡0.5

1min,将切口处的污渍及污染物清洗消毒干净;
[0018]b、无菌加样:将分离的石斛躬身菌群放入培养皿中,在培育皿中加入培养土,同时在培养皿中加入蒸馏水;
[0019]c、营养基注入:向营养皿中的培养土中加注根菌生长所需的氨基酸;
[0020]d、温度控制:对培育皿中环境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其温度保持在16

28℃;
[0021]e、光照时长周期:对培养皿进行光照,光照时长为每天8

15h,光照天数为15天。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技术,在对霍山石斛共生菌群与石斛根茎进行分离的时候,可初步将腐烂和细小的石斛共生菌群筛选出,从而保留健康壮硕的石斛共生菌群,便于后续对石斛菌群的分离,采用的分离盒可将分离出的根菌放置在分离盒中,设置的分离刀便于将含有石斛根茎的根菌进行分离,分离后保证根菌上含有石斛根茎,方便后续石斛共生菌群培养时为根菌提供养分,刀片的设置便于对根茎上未分离干净的共生菌群进行分离切割。
[0024]2、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培养技术,对石斛共生菌群进行培育,方便了后续对霍山石斛的种植,保证了共生菌群对一些石斛根部没有共生菌群的石斛提供营养物质,方便了石斛的生长,同时也提高了石斛种植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分离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分离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石斛共生菌群生长示意图。
[0028]图中:1分离盒、2卡块、3分离板、4转杆、5分离刀、6螺杆、7分离孔、8分离片、9修剪孔、10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

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1]一、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
[0032]S1.采样:采用工具将石斛从石斛种植地将其完整挖起;
[0033]S2.离心分离洗涤:先采用碘伏稀释液对石斛进行洗涤消毒后,在转速为3000~8000rpm条件下离心,每次离心4~15分钟,洗涤离心1~5次,同时将细小的石斛部分根菌与石斛根茎进行分离;
[0034]S3.水分控干:采用风干机对石斛进行风干控水,同时在风干的过程中对分离脱落的根菌进行筛选分拣;
[0035]S4.根菌初步分离:采用分离盒1对石斛根菌进行分离,将石斛根茎部位插入分离孔7中,通过转动转杆4带动分离刀5对石斛根茎上的根菌进行切除,从而实现对根菌的初步分离切除,根菌初步分离步骤,采用分离盒1,分离盒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2,且两个卡块2之间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采样:采用工具将石斛从石斛种植地将其完整挖起;S2.离心分离洗涤:先采用碘伏稀释液对石斛进行洗涤消毒后,在转速为3000~8000rpm条件下离心,每次离心4~15分钟,洗涤离心1~5次,同时将细小的石斛部分根菌与石斛根茎进行分离;S3.水分控干:采用风干机对石斛进行风干控水,同时在风干的过程中对分离脱落的根菌进行筛选分拣;S4.根菌初步分离:采用分离盒(1)对石斛根菌进行分离,将石斛根茎部位插入分离孔(7)中,通过转动转杆(4)带动分离刀(5)对石斛根茎上的根菌进行切除,从而实现对根菌的初步分离切除;S5.根菌细分离:将螺杆(6)松动,从而取出分离板(3),随后将分离片(8)放入分离盒(1)中,通过螺紧螺杆(6)对分离片(8)进行固定,将初步分离的石斛根茎的一端穿入修剪孔(9)内,将未分离干净的根茎处贴合刀片(10),随后拉动根茎,对石斛根茎上残留的根菌进行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霍山石斛共生菌群的分离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菌初步分离,采用分离盒(1),分离盒(1)内腔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卡块(2),且两个卡块(2)之间卡接有同一分离板(3),分离板(3)上穿插设置有转杆(4),转杆(4)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分离刀(5),分离板(3)上穿插设置有螺杆(6),螺杆(6)的底部与卡块(2)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卫
申请(专利权)人:陈大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