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茯苓种植
,具体为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茯苓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药理功效:传统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败毒抗癌,药性平和,利湿而不伤正气,适量服食可作为春夏潮湿季节的调养佳品,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以及健忘等症,所含茯苓酸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以及镇静、降血糖等的作用,可松弛消化道平滑肌,抑制胃酸分泌,防止肝细胞坏死和抗菌等功效。
[0003]现有的茯苓栽种种植培育一般选择室外山坡等地理位置,茯苓栽种种植及培育的周期一般较长,因此在茯苓栽种种植及培育不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查看,且容易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不便于控制苓栽种的温度、湿度,易受到自然虫害的影响,存活率低,造成茯苓栽种种植及培育出的茯苓质量较差且生产受限,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菌种选种:选取适应当地温度、气候的优质品种的茯苓块,将选取的茯苓块的表面清洗干净并消毒处理,备用;S2、原种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1中选取的茯苓块取出其中间的茯苓肉,接入三角瓶的培养基一上,移入22
‑
25℃恒温箱内培养5
‑
7天,至培养容器内长满菌丝体,得到所需的原种菌丝;S3、栽培种菌丝的培养:将步骤S2中制备的原种菌丝接入直径6cm的聚丙烯栽培袋内的培养基二上,进行培养操作,至培养袋内布满茯苓菌丝体,即得到栽培种菌丝;S4、引木操作:选择直径3
‑
5cm、长度30
‑
40cm的松树枝条去皮风干后用饱和红糖水浸泡一昼夜,并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后备用;S5、栽培种制作:将步骤S4中得到的去皮松树枝条放入到步骤S3中得到栽培种菌丝的培养袋中,去皮松树枝条延伸至培养袋的外侧,将培养袋的袋口扎紧,在15
‑
30℃的温度下培养繁殖10
‑
15天后备用;S6、营养包制作:将松木屑、松木碎片、松毛、玉米面、麦麸、红糖、石膏、豆粕等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并经121℃高温灭菌4小时候冷却备用;S7、营养包接种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S5步骤中制备好的菌种袋插入S6步骤中制备好的营养包,并在15
‑
30℃的温度下培养30
‑
40天。S8、整地选地:选择排水良好的种植地,土壤以黄砂土为主,pH值为3
‑
5的沙土壤地,在种植场地开挖栽培坑,开挖好后对栽培坑喷洒消杀液进行消毒杀虫处理;S9、嫁接处理;待其菌丝开始在引木上附着时,取鲜茯苓块50克,接种在引木横截面上,并用农膜包裹。S10、种植:将步骤S9培养繁殖后的营养包及菌种移植到沙土壤中,使营养包置于土壤下方;S11、后期管理:接种后7
‑
10天,检查各地段内菌丝的生长情况,以便及时补种,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覆土、除草和杀虫,雨季要注意排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茯苓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的培养基一为红薯8...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