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镜像悬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901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8 08:20
一种平台化镜像悬架组件,后悬架以前悬架的轮心所处的垂直面A为基准,将该垂直面A向后移动1/2轴距得到垂直平面B,前、后悬架的共用部件通过垂直平面B镜像,得到的镜像部件绕左右轮心轴线向后旋转一个角度C,即为后悬架的部件位置;将后悬架的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外球头中心将下控制臂绕旋转轴旋转一个角度D。其优点是悬架减振器均布置在轮心上方,不影响传动轴布置,利于四驱布置;后悬架可以实现低成本悬架布置后轮转向功能,有利于底盘持续平台化升级;底盘平台零部件实现了高度共用,同时提升了底盘件可靠性;可以进行麦弗逊前悬架+麦弗逊后悬架、麦弗逊前悬架+双横臂后悬架、双横臂前悬架+双横臂后悬架的任意组合。双横臂前悬架+双横臂后悬架的任意组合。双横臂前悬架+双横臂后悬架的任意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平台化镜像悬架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底盘平台
,特别涉及一种平台化镜像悬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乘用车市场车辆前后悬架类型都不同,主流采用麦弗逊前悬架+扭力梁后悬架、麦弗逊前悬架+E型四连杆后悬架、双横臂悬架+ E型四连杆后悬架组合。由于前后悬架不同,需要独立设计开发,零部件数量繁多,制造生产成本高,同时多样化的零部件降低了底盘的可靠性。
[0003]悬架设计时应保证后悬架侧倾中心高度大于前悬架、设计前悬架跳动时负前束变化、后悬架正前束变化等来提升整车的操控稳定性能。前后悬架的这些性能需求决定了前后悬架不同的设计思路。
[0004]四轮转向系统在提高车辆机动性、降低晕动病、增强敏捷性及运动感、增加稳定性和舒适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后轮转向技术将逐渐成为主流配置。目前配置后轮转向的高端车型,后悬架基本是比较高级的五连杆悬架,成本高,且由于衬套数量多贡献较大的悬架刚度,应用于载荷低的小型车舒适性反而变差。而常用的E型四连杆、扭力梁、三连杆后悬架等无法实现后轮转向功能。
[0005]底盘平台架构需要多样化的悬架兼顾成本和性能,麦弗逊悬架相比双横臂悬架零部件更少,因此成本更低。但双横臂悬架由于多了上横臂控制外倾变化,使得悬架抓地性更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架基于前悬架镜像解决底盘零部件高度共用,同时可以预留后轮转向功能,通过针对性的优化保证悬架的运动学特性,与下车体/副车架安装接口一致的平台化镜像悬架组件。
[0007]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0008]一种平台化镜像悬架组件,平台悬架组件包括双横臂前、后悬架组件和麦弗逊前、后悬架组件;所述双横臂前悬架组件包括:双横臂减振器支柱、左上横臂总成、右上横臂总成、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双横臂左前转向节、双横臂右前转向节、左前轴总成、右前轴总成、转向器总成、双横臂稳定杆拉杆、稳定杆总成、双横臂左前转向拉杆、双横臂右前转向拉杆;所述双横臂后悬架组件包括双横臂减振器支柱、左上横臂总成、右上横臂总成、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双横臂左前转向节、双横臂右前转向节、双横臂稳定杆拉杆、稳定杆总成、双横臂左后转向拉杆、双横臂右后转向拉杆、左后轴总成、右后轴总成;所述麦弗逊前悬架组件包括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左前轴总成、右前轴总成、转向器总成、稳定杆总成、麦弗逊稳定杆拉杆总成、麦弗逊减振器支柱总成、麦弗逊左前转向节、麦弗逊右前转向节、麦弗逊左前转向拉杆、麦弗逊右前转向拉杆、过渡支架;所述麦弗逊后悬架组件包括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稳定杆总成、麦弗逊稳定杆拉杆总成、左后轴总成、右
后轴总成、麦弗逊减振器支柱总成、麦弗逊稳定杆拉杆、麦弗逊左前转向节、麦弗逊右前转向节、麦弗逊左后转向拉杆、麦弗逊右后转向拉杆、过渡支架;其中:
[0009]1)、双横臂后悬架组件所处的位置是:基于所述双横臂前悬架组件,通过前轮心做一平面A垂直XZ平面,将平面A沿X方向移动1/2轴距得到平面B,将所述双横臂前悬架组件中的双横臂减振器支柱、左上横臂总成、右上横臂总成、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双横臂左前转向节、双横臂右前转向节、双横臂稳定杆拉杆、稳定杆总成、双横臂左前转向拉杆、双横臂右前转向拉杆通过平面B镜像,得到的镜像部件绕左右轮心轴线向后旋转一个角度C,即为双横臂后悬架的部件位置;将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过其外球头中心绕旋转轴旋转一个角度D;通过优化双横臂左/右前转向拉杆内端使后悬架跳动转向满足目标得到双横臂左后转向拉杆、双横臂右后转向拉杆,其内端通过衬套与副车架可拆式固定,外端通过球铰分别与双横臂右前转向节、双横臂左前转向节连接;左后轴总成连接双横臂后悬架的双横臂右前转向节,右后轴总成连接双横臂后悬架的双横臂左前转向节;
[0010]2)、麦弗逊后悬架组件所处的位置是:基于所述麦弗逊前悬架组件,通过前轮心做一平面A垂直XZ平面,将平面A沿X方向移动1/2轴距得到平面B,将所述麦弗逊前悬架组件中的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稳定杆总成、麦弗逊减振器支柱总成、麦弗逊左前转向节、麦弗逊右前转向节、麦弗逊左前转向拉杆、麦弗逊右前转向拉杆、过渡支架通过平面B镜像,得到的镜像部件绕左右轮心轴线向后旋转一个角度C,即为麦弗逊后悬架组件所处的位置;将麦弗逊后悬架的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过其外球头中心绕旋转轴旋转一个角度D,通过优化麦弗逊左/右前转向拉杆内端使后悬架跳动转向满足目标得到麦弗逊左后转向拉杆、麦弗逊右后转向拉杆,其内端通过衬套与副车架可拆式固定,外端通过球铰分别与麦弗逊右前转向节、麦弗逊左前转向节连接;左后轴总成、右后轴总成分别连接麦弗逊右前转向节、麦弗逊左前转向节,稳定杆总成两端分别连接左右的麦弗逊稳定杆拉杆;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稳定杆总成、麦弗逊减振器支柱总成、麦弗逊左前转向节、麦弗逊右前转向节、麦弗逊左后转向拉杆、麦弗逊右后转向拉杆、过渡支架构成麦弗逊后悬架组件。
[0011]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左右两侧的麦弗逊减振器支柱总成下端分别焊接过渡支架,两侧的过渡支架下端分别采用可拆式结构与麦弗逊左前转向节、麦弗逊右前转向节固定,麦弗逊减振器支柱总成中弹簧上托盘、弹簧下托盘的结构设计使弹簧轴线与减振器轴线成夹角α,目标是保证弹簧轴线与主销轴线平行,工作时降低减振器承受的侧向力。
[0012]进一步的:所述通过垂直平面B镜像得到的镜像部件绕左右轮心轴线向后旋转一个角度C为6

12度。
[0013]进一步的:将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外球头中心将下控制臂绕旋转轴旋转一个角度D 为1

4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轴线与减振器轴线成夹角α为5

10度。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
[0016]双横臂后悬架得到的镜像部件绕左右轮心轴线向后旋转一个角度C是为了使悬架获得良好的抗俯仰和抗后蹲性能;将左下横臂总成、右下横臂总成外球头中心将下控制臂绕旋转轴旋转一个角度D是为了获得合理的侧倾中心高度。双横臂减振器支柱布置重点基于提升麦弗逊悬架性能考虑、双横臂减振器支柱安装角度、上端与下车体安装结构一致,下端通过衬套与上横臂可拆卸式连接。由于传承了双横臂前悬架组件用于转向控制的物理主
销,当双横臂左后转向拉杆、双横臂右后转向拉杆内端连接后转向器时,可实现后轮转向功能。
[0017]麦弗逊前悬架中,存在虚拟主销轴线为减振器支柱上安装座中心与下摆臂球铰中心的连线,在双横臂减振器支柱的基础上,减振器支柱上端结构、位置不变,减振器布置角度不变,更改弹簧上托盘、弹簧下托盘结构使弹簧轴线与减振器轴线成夹角α,为避免弹簧与减振器干涉,弹簧直径需增大,同时保证弹簧轴线尽可能与虚拟主销轴线平行,该设计主要是为减小麦弗逊悬架特有的减振器支柱侧向力问题,从而减小减振器支柱滑动时的摩擦,提升平顺性。在麦弗逊悬架中,由于无上横臂,需要加长减振器结构,设计过渡支架焊接在减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台化镜像悬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平台悬架组件包括双横臂前、后悬架组件和麦弗逊前、后悬架组件;所述双横臂前悬架组件包括:双横臂减振器支柱(1)、左上横臂总成(2)、右上横臂总成(3)、左下横臂总成(4)、右下横臂总成(5)、双横臂左前转向节(6)、双横臂右前转向节(7)、左前轴总成(8)、右前轴总成(9)、转向器总成(10)、双横臂稳定杆拉杆(11)、稳定杆总成(12)、双横臂左前转向拉杆(13)、双横臂右前转向拉杆(14);所述双横臂后悬架组件包括双横臂减振器支柱(1)、左上横臂总成(2)、右上横臂总成(3)、左下横臂总成(4)、右下横臂总成(5)、双横臂左前转向节(6)、双横臂右前转向节(7)、双横臂稳定杆拉杆(11)、稳定杆总成(12)、双横臂左后转向拉杆(15)、双横臂右后转向拉杆(16)、左后轴总成(17)、右后轴总成(18);所述麦弗逊前悬架组件包括左下横臂总成(4)、右下横臂总成(5)、左前轴总成(8)、右前轴总成(9)、转向器总成(10)、稳定杆总成(12)、麦弗逊减振器支柱总成(19)、麦弗逊稳定杆拉杆(20)、麦弗逊左前转向节(21)、麦弗逊右前转向节(22)、麦弗逊左前转向拉杆(23)、麦弗逊右前转向拉杆(24)、过渡支架(27);所述麦弗逊后悬架组件包括左下横臂总成(4)、右下横臂总成(5)、稳定杆总成(12)、左后轴总成(17)、右后轴总成(18)、麦弗逊减振器支柱总成(19)、麦弗逊稳定杆拉杆(20)、麦弗逊左前转向节(21)、麦弗逊右前转向节(22)、麦弗逊左后转向拉杆(25)、麦弗逊右后转向拉杆(26)、过渡支架(27);其中:双横臂后悬架组件所处的位置是:基于所述双横臂前悬架组件,通过前轮心做一平面A垂直XZ平面,将平面A沿X方向移动1/2轴距得到平面B,将所述双横臂前悬架组件中的双横臂减振器支柱(1)、左上横臂总成(2)、右上横臂总成(3)、左下横臂总成(4)、右下横臂总成(5)、双横臂左前转向节(6)、双横臂右前转向节(7)、双横臂稳定杆拉杆(11)、稳定杆总成(12)、双横臂左前转向拉杆(13)、双横臂右前转向拉杆(14)通过平面B镜像,得到的镜像部件绕左右轮心轴线向后旋转一个角度C,即为双横臂后悬架的部件位置;将左下横臂总成(4)、右下横臂总成(5)过其外球头中心绕旋转轴旋转一个角度D;通过优化双横臂右前转向拉杆(14)、双横臂左前转向拉杆(13)内端使后悬架跳动转向满足目标得到双横臂左后转向拉杆(15)、双横臂右后转向拉杆(16),其内端通过衬套与副车架可拆式固定,外端通过球铰分别与双横臂右前转向节(7)、双横臂左前转向节(6)连接;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高钟金志严磊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菩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