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634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20
一种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属于移动电源充电领域,为了解决由均衡充电压快速转到浮充电压,充电电流触发充电器输出均衡充电压,由此循环不断的切换的问题,所述电路包括:基准电压电路、分压电路、电流采样检测电路、比较器、延时电路和输出电路,所述基准电压电路通过分压电路与比较器的负反馈脚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电路与比较器的正反馈脚连接,所述延时电路与比较器的输出脚连接,所述延时电路第二端与输出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充电器输出均衡充电压转浮充电压的电路中增加延时使充电器输出均衡充电压转浮充电压时下降缓慢,使AGM蓄电池、GEL蓄电池的充电器充满电时均衡充电压转浮充电压之间平滑过渡。之间平滑过渡。之间平滑过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


[0001]本技术属于移动电源充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场上很多AGM蓄电池、GEL蓄电池、两轮电动车、高尔夫球车等产品匹配的充电器都存在电池快充满电时,由均衡充电压快速转到浮充电压,而电池电压高于充电器输出的浮充电压,此时充电器会误判是输出过压关断初级PWM,当电池电压下降至充电器输出的浮充电压时,由于电池特性及内阻等因素,充电电流触发充电器输出均衡充电压,由此循环不断的切换使电池一直不断处于的均衡充充电状态易出现电池鼓包、发热、漏液等,也导致电池的寿命缩短及容量缩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
[0004]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所述电路包括:基准电压电路、分压电路、电流采样检测电路、比较器、延时电路以及由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输出浮充电压电路和次级反馈电路组成的输出电路,所述基准电压电路输出基准电压并通过分压电路与比较器负反馈脚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电路采集输出电流并与比较器正反馈脚连接,所述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输出浮充电压电路和次级反馈电路的两端分别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正极端、负极端连接,所述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内设有控制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通断的三极管Q3,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延时电路与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的三极管Q3连接,所述比较器根据电流采样检测电路采集到的电流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信号,通过延时电路连接三极管Q3控制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的通断以实现充电电路整体的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
[0006]可选地,所述基准电压电路包括:稳压源IC1、电阻R15和电容C1,所述电阻R15输入端与蓄电池充电电路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稳压源IC1、电容C1、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源IC1和电容C1的输出端均通过SGND端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负极端连接。
[0007]可选地,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4,所述电阻R15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电阻R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输出端还与比较器的负反馈脚连接,所述电阻R13和电阻R14的输出端与比较器供电端以及SGND端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电流采样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L1、电阻R16和电容C2,所述电阻RL1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L1与电阻R16串联,所述电阻R16的输出端分别与
电容C2的输入端以及比较器的正反馈脚连接,所述电容C2输出端与SGND端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延时电路包括:电阻R10、电阻R9和电解电容EC1,所述电阻R10的输入端与比较器的输出脚连接,所述电阻R10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9的输入端以及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连接,所述电阻R9的输出端与SGND端连接,所述电解电容EC1与电阻R9并联。
[0010]可选地,所述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还包括:电阻R8和二极管D1,所述三极管Q3的B端与电阻R1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E端与SGND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输出端与三极管Q3的C端连接,所述电阻R8的输入端与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输入端与输出浮充电压电路连接。
[0011]可选地,所述输出浮充电压电路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稳压源IC3,所述电阻R4的输入端与蓄电池充电电路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输出端分别与二极管D1、电阻R5和电阻R6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4的输出端还与稳压源IC3的参考极连接,所述电阻R5、电阻R6和稳压源IC3的输出端均与SGND端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次级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3、光耦OC1、电阻R1、电阻R2,所述电阻R1的输入端与蓄电池充电电路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光耦OC1和电阻R3串联,所述电阻R2与光耦OC1并联,所述电阻R3的输出端与稳压源IC3的输入端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在充电器输出均衡充电压转浮充电压的电路中增加延时使充电器输出均衡充电压转浮充电压时下降缓慢,对电池寿命可以达到正常水平,容量损失小,从而使AGM蓄电池、GEL蓄电池的充电器充满电时均衡充电压转浮充电压之间平滑过渡,使蓄电池得到稳定的浮充电压充分维护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电路结构框图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实施例一:
[0018]如图1、2所示,一种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连接在蓄电池充电电路上,所述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包括:基准电压电路10、分压电路20、电流采样检测电路30、比较器40、延时电路50以及由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输出浮充电压电路62和次级反馈电路63组成的输出电路60,所述基准电压电路10输出基准电压并通过分压电路20与比较器40负反馈脚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电路30采集输出电流并与比较器40正反馈脚连接,所述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输出浮充电压电路62和次级反馈电路63的两端分别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正极端、负极端连接,所述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内设有控制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通断的三极管Q3,所述比较器40的输出端通过延时电路50与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的三极管Q3连接,所述比较器40根据电流采样检测电路30采集到的电流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信号,通过延时电路50连接三极管Q3控
制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的通断以实现充电电路整体的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
[0019]如图2所示,所述基准电压电路10包括:稳压源IC1、电阻R15和电容C1,所述电阻R15输入端与蓄电池充电电路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稳压源IC1、电容C1、分压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源IC1和电容C1的输出端均通过SGND端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负极端连接。
[0020]所述基准电压电路10通过分压电路20连接比较器40的负反馈脚6当作基准。
[0021]如图2所示,所述分压电路20包括: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4,所述电阻R15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电阻R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输出端还与比较器40的负反馈脚6连接,所述电阻R13和电阻R14的输出端与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基准电压电路(10)、分压电路(20)、电流采样检测电路(30)、比较器(40)、延时电路(50)以及由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输出浮充电压电路(62)和次级反馈电路(63)组成的输出电路(60),所述基准电压电路(10)输出基准电压并通过分压电路(20)与比较器(40)负反馈脚连接,所述电流采样检测电路(30)采集输出电流并与比较器(40)正反馈脚连接,所述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输出浮充电压电路(62)和次级反馈电路(63)的两端分别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正极端、负极端连接,所述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内设有控制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通断的三极管Q3,所述比较器(40)的输出端通过延时电路(50)与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的三极管Q3连接,所述比较器(40)根据电流采样检测电路(30)采集到的电流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后输出信号,通过延时电路(50)连接三极管Q3控制输出均衡充电压电路(61)的通断以实现充电电路整体的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电压电路(10)包括:稳压源IC1、电阻R15和电容C1,所述电阻R15输入端与蓄电池充电电路正极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稳压源IC1、电容C1、分压电路(20)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源IC1和电容C1的输出端均通过SGND端与蓄电池充电电路的负极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平滑过渡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20)包括:电阻R12、电阻R13和电阻R14,所电阻R15的输出端与电阻R1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输出端分别与电阻R13、电阻R1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阻R12的输出端还与比较器(40)的负反馈脚(6)连接,所述电阻R13和电阻R14的输出端与比较器(40)供电端以及SGND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AGM、GEL蓄电池充电器均衡充转浮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香起谢宝棠赵素芳谢源赖桂彬郭贵元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瑞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