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652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桶、初效过滤器、拦截器以及水泵;该收集桶内部具有开口朝上的一收集空间;该初效过滤器可拆地设于收集空间的上端开口处;该拦截器可拆地设于收集空间内;该水泵的输入端通过进水管道与收集空间的下端相连通,进水管道支撑起收集桶;该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排水管道与外界相连通。通过水泵抽水形成动力源,而设在收集桶的上端开口处的初效过滤器,形成对悬浮物的第一道收集过滤;设于收集桶内的拦截器,促使悬浮路拦截在收集空间内,从而达到对水面悬浮物的自动拦截收集。浮物的自动拦截收集。浮物的自动拦截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而在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中,水资源污染治理尤为重要。江河湖泊及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对于水资源的污染治理显得格外突出。现今水资源污染常见为:漂浮杂物、浮油、水体富营养化、有机废液及生活污水、重金属及酸碱盐污染、水体萎缩、水量剧减、沼泽化等。而其常规手段采用人工开船打捞,投入较大且收效甚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其实现了对水面悬浮物的自动收集。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桶、初效过滤器、拦截器以及水泵;该收集桶内部具有开口朝上的一收集空间;该初效过滤器可拆地设于收集空间的上端开口处;该拦截器可拆地设于收集空间内;该水泵的输入端通过进水管道与收集空间的下端相连通,进水管道支撑起收集桶;该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排水管道与外界相连通。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效过滤器为向收集桶的内部凹陷、并且中心位置设有开口的逆止结构。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初效过滤器的外壁上设有凸环,该凸环抵于收集空间的上端开口边缘定位。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集空间包括上空间和下空间,上述拦截器设于上空间和下空间连接处;该上空间的内径于上端开口处往下端呈逐渐缩小结构;该下空间呈喇叭口状。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拦截器为格栅。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收集空间的内壁上焊接有限位环,该拦截器的底面抵于限位环上定位。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泵为水下切割式污水泵。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3]一、通过水泵抽水形成动力源,而设在收集桶的上端开口处的初效过滤器,形成对悬浮物的第一道收集过滤;设于收集桶内的拦截器,促使悬浮路拦截在收集空间内,从而达到对水面悬浮物的自动拦截收集。
[0014]二、水泵采用水下切割式污水泵,即使有细长的悬浮物流过初效过滤器、拦截器,但是水下切割式污水泵会将细长的悬浮物切断打碎,保证下到工序的正常运转。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9]附图标识说明:
[0020]10、收集桶
ꢀꢀꢀꢀꢀꢀꢀꢀꢀꢀꢀꢀꢀꢀ
11、收集空间
[0021]101、上空间
ꢀꢀꢀꢀꢀꢀꢀꢀꢀꢀꢀꢀꢀ
102、下空间
[0022]12、限位环
ꢀꢀꢀꢀꢀꢀꢀꢀꢀꢀꢀꢀꢀꢀ
20、初效过滤器
[0023]21、凸环
ꢀꢀꢀꢀꢀꢀꢀꢀꢀꢀꢀꢀꢀꢀꢀꢀ
22、逆止结构
[0024]30、拦截器
ꢀꢀꢀꢀꢀꢀꢀꢀꢀꢀꢀꢀꢀꢀ
40、水泵
[0025]50、进水管道
ꢀꢀꢀꢀꢀꢀꢀꢀꢀꢀꢀꢀ
60、排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收集桶10、初效过滤器20、拦截器30以及水泵40。
[0027]该收集桶10内部具有开口朝上的一收集空间11,收集空间11包括上空间101和下空间102,上述拦截器20设于上空间101和下空间102连接处。该上空间101的内径于上端开口处往下端呈逐渐缩小结构,其便于水的流入,且便于拦截器20的稳固安装。该下空间102呈喇叭口状。
[0028]该初效过滤器20可拆地设于收集空间11的上端开口处,具体的,初效过滤器20的外壁上设有凸环21,该凸环21抵于收集空间11的上端开口边缘定位。这类结构即放即用,使用非常方便。在本市实例中,初效过滤器20为向收集桶的内部凹陷、并且中心位置设有开口的逆止结构22。初效过滤器20形成对悬浮物的第一道收集拦截。
[0029]该拦截器30可拆地设于收集空间11内,具体的,收集空间11的内壁上焊接有限位环12,该拦截器30的底面抵于限位环12上定位。在本市实例中,拦截器30为格栅。拦截器30形成对悬浮物的第二道收集拦截。
[0030]该水泵40的输入端通过进水管道50与收集空间11的下端相连通,进水管道50支撑起收集桶10,无需使用浮球进行悬浮。该水泵40的输出端通过排水管道60与外界相连通。水泵40将水泵入形成动力源,促使悬浮在水面上的悬浮物流向收集桶10内。在本市实例中,水泵40为水下切割式污水泵,即使有细长的悬浮物流过初效过滤器20、拦截器30,但是水下切割式污水泵会将细长的悬浮物切断打碎。
[0031]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首先,通过水泵抽水形成动力源,而设在收集桶的上端开口处的初效过滤器,形成对悬浮物的第一道收集过滤;设于收集桶内的拦截器,促使悬浮路拦截在收集空间内,从而达到对水面悬浮物的自动拦截收集。其次,水泵采用水下切割式污水泵,即使有细长的悬浮物流过初效过滤器、拦截器,但是水下切割式污水泵会将细长的悬浮物切断打碎,保证下到工序的正常运转。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集桶、初效过滤器、拦截器以及水泵;该收集桶内部具有开口朝上的一收集空间;该初效过滤器可拆地设于收集空间的上端开口处;该拦截器可拆地设于收集空间内;该水泵的输入端通过进水管道与收集空间的下端相连通,进水管道支撑起收集桶;该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排水管道与外界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器为向收集桶的内部凹陷、并且中心位置设有开口的逆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悬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器的外壁上设有凸环,该凸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斯濠胡爽杨草杨立辉何忠艳苏桂鑫苏乐李文威陈诗婷胡秀红甘诗迪庄伟琪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