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检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45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线束检测器,所述的线束检测器,包括AC/DC转换器、开关K1、电阻R1、电容C1和线束检测电路;所述的AC/DC转换器的输入端与照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均与各组线束检测电路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设计简单科学、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等特点。精确度高等特点。精确度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检测器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检测器。

技术介绍

[0002]音频线束的常用于连接音响设备,用以传递音频信号的连接器,在汽车音响上也是应用广泛。音频线束出厂检测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检测其导通性能,以及检测其是否存在短路现象,现有的检测设备结构复杂,成本较高,操作不便,这些都影响了音频线束的出厂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线束检测器,该装置具有结构设计简单科学、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等特点。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所述的线束检测器,包括AC/DC转换器、开关K1、电阻R1、电容C1和线束检测电路;
[0006]所述的AC/DC转换器的输入端与照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均与各组线束检测电路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
[0007]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包括线束正极A端触点、线束负极A端触点、线束正极B端触点、线束负极B端触点、开关K1、电阻R3、绿灯D2、开关K2;
[0008]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均开关K1的一端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与线束正极A端触点连接;所述的线束负极A端触点接地;
[0009]所述的线束正极B端触点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绿灯D2的正极连接,绿灯D2的负极经开关K2与线束负极B端触点连接。
[0010]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还包括短路检测电路,所述的短路检测电路包括继电器、电阻R2、红灯D1,所述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线圈K、继电器常闭开关K3;
[0011]继电器线圈K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均与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红灯D1的正极连接,红灯D1的负极与继电器常闭开关K3的一端连接,继电器常闭开关K3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继电器线圈K的负极接地。
[0012]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设有多组,并联连接,各组线束检测电路的开关K1的一端均与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
[0013]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设有三组,分别为Ⅰ#线束检测电路,Ⅱ#线束检测电路,Ⅲ#线束检测电路。
[0014]所述的线束检测器,包括检测台、线束A端正极板、线束A端负极板、线束B端正极板,线束B端负极板;
[0015]线束A端正极板对应线束正极A端触点,线束A端负极板对应线束负极A端触点,线束B端正极板对应线束正极B端触点,线束B端负极板对应线束负极B端触点;
[0016]所述的线束A端负极板和线束B端负极板间隔设于检测台的台面上;所述的线束A
端正极板通过支架设于检测台的台面上,位于线束A端负极板的上方,线束A端正极板及支架均不与线束A端负极板接触;所述的线束B端正极板通过支架设于检测台的台面上,位于线束B端负极板的上方,线束B端正极板及支架均不与线束B端负极板接触。
[0017]所述的检测台的台面为绝缘材料制成。
[0018]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19]将开关K1闭合,此时继电器线圈K导通,继电器常闭开关K3打开,红灯D1断路不亮,将开关K2闭合,将线束A端置于线束A端正极板、线束A端负极板之间,使得线束A端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线束A端正极板和线束A端负极板接触;将线束B端置于线束B端正极板、线束B端负极板之间,使得线束B端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线束B端正极板和线束B端负极板接触;线束无短路时,红灯D1保持断路不亮,线束导通正常时,绿灯D2亮起,检测合格。线束短路时,继电器线圈K不工作,继电器常闭开关K3闭合,红灯D1亮起,表明线束短路。
[0020]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线束检测器,该装置装置具有结构设计简单科学、制造成本低、体积小、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等优点。
[0021]本技术能够同时检测多组线束,并且线束检测之间相互不影响,操作便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单组线束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包含三组线束检测电路的电路图;
[0025]图中各部分名称及序号如下:
[0026]1‑
检测台,2

线束A端正极板,3

线束A端负极板,4

线束B端正极板,5

线束B端负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1

3所示,所述的线束检测器,包括AC/DC转换器、开关K1、电阻R1、电容C1和线束检测电路;
[0030]所述的AC/DC转换器的输入端与照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均与各组线束检测电路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
[0031]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包括线束正极A端触点、线束负极A端触点、线束正极B端触点、线束负极B端触点、开关K1、电阻R3、绿灯D2、开关K2;
[0032]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均开关K1的一端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与线束正极A端触点连接;所述的线束负极A端触点接地;
[0033]所述的线束正极B端触点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绿灯D2的正极连接,绿灯D2的负极经开关K2与线束负极B端触点连接。
[0034]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还包括短路检测电路,所述的短路检测电路包括继电器、电阻R2、红灯D1,所述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线圈K、继电器常闭开关K3;
[0035]继电器线圈K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均与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红灯D1的正极连接,红灯D1的负极与继电器常闭开关K3的一端连接,继电器常闭开关K3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继电器线圈K的负极接地。
[0036]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设有多组,并联连接,各组线束检测电路的开关K1的一端均与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
[0037]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设有三组,分别为Ⅰ#线束检测电路,Ⅱ#线束检测电路,Ⅲ#线束检测电路。
[0038]所述的线束检测器,包括检测台1、线束A端正极板2、线束A端负极板3、线束B端正极板4,线束B端负极板5;
[0039]线束A端正极板2对应线束正极A端触点,线束A端负极板3对应线束负极A端触点,线束B端正极板4对应线束正极B端触点,线束B端负极板5对应线束负极B端触点;
[0040]所述的线束A端负极板3和线束B端负极板5间隔设于检测台1的台面上;所述的线束A端正极板2通过支架设于检测台1的台面上,位于线束A端负极板3的上方,线束A端正极板2及支架均不与线束A端负极板3接触;所述的线束B端正极板4通过支架设于检测台1的台面上,位于线束B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检测器,包括AC/DC转换器、开关K1、电阻R1、电容C1和线束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C/DC转换器的输入端与照明电源连接,输出端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均与各组线束检测电路连接,电容C1的负极接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包括线束正极A端触点、线束负极A端触点、线束正极B端触点、线束负极B端触点、开关K1、电阻R3、绿灯D2、开关K2;所述的电容C1的正极和电阻R1的另一端均开关K1的一端连接,开关K1的另一端与线束正极A端触点连接;所述的线束负极A端触点接地;所述的线束正极B端触点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绿灯D2的正极连接,绿灯D2的负极经开关K2与线束负极B端触点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线束检测电路还包括短路检测电路,所述的短路检测电路包括继电器、电阻R2、红灯D1,所述的继电器包括继电器线圈K、继电器常闭开关K3;继电器线圈K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均与开关K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红灯D1的正极连接,红灯D1的负极与继电器常闭开关K3的一端连接,继电器常闭开关K3另一端接地;所述的继电器线圈K的负极接地。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雄潘宇倩陆学忍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盛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