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6438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壳,安装壳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显示模组的第一安装槽,安装壳的内壁四周上均开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紧固组件,紧固组件与显示模组的面部边缘部分相抵,紧固组件包括紧固板、多个连接柱、多个第一弹簧和锁紧件,用来解决现在通过螺钉固定显示模组时,容易对显示模组造成损伤,且在显示模组需要维护时,拆卸也比较费时费力的问题。费力的问题。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而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电子显示设备,这些电子显示设备中,都会运用到各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涉及到各个领域,上下游所需技术层面极广,所以少有单一厂商能从材料到成品全部都做,因此各领域分工明显,上游材料包括玻璃基板、ITO导电玻璃厂、偏光板、彩色滤光片、光源模块、液晶、半导体制造工序所需光罩,液晶驱动IC、印刷电路板等。中游则集合各材料,制造显示面板,提供给下游应用厂商使用,由于下游应用产品众多,所需面板规格几乎都不相同,需根据产品切割面板尺寸,因此显示面板没有固定规格产品。下游应用从各式家电、消费性、信息、通信及工业产品,只要是需要显示的器具,都需使用显示模组。
[0003]显示模组在安装时,通常将模组通过螺钉固定在背板的固定框架上,安装较为麻烦,而且在对模组安装固定时采用螺钉等固定工具时易对显示模组造成损伤,在显示模组需要维护时,拆卸也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用来解决现在通过螺钉固定显示模组时,容易对显示模组造成损伤,且在显示模组需要维护时,拆卸也比较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显示模组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壳的内壁四周上均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与显示模组的面部边缘部分相抵,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板、多个连接柱、多个第一弹簧和锁紧件,所述紧固板呈楔形,所述紧固板滑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多个所述连接柱均固定安装在紧固板上,多个所述连接柱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分别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紧固板上,所述紧固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软垫。
[0007]进一步,所述锁紧件包括套筒、连接块、手柄和卡块,所述安装壳上于连接柱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第二安装槽连通,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套筒上,所述套筒穿过通孔,并套接在连接柱上,所述套筒的末端与紧固板相抵,所述卡块固定安装在连接块上,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安装壳于第一滑槽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与第一滑槽以及通孔均连通,所述卡块位于弧形槽内,这样设置,将复位后的紧固板位置锁定,避免安装壳意外振动,使紧固板松弛,导致显示模组松动。
[0008]进一步,所述手柄固定安装在连接块上,所述手柄上开设有标识槽,这样设置,使标识槽与第一滑槽对齐,即卡块位于第一滑槽底部,即可取出套筒,从而使紧固板可以在第
二安装槽内滑动,挤压四个紧固板,即可取出显示模组,方便显示模组的维修。
[0009]进一步,所述安装壳于第一安装槽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盲孔,所述盲孔内安装有第二弹簧和支撑柱,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盲孔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上,多个所述支撑柱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软垫,所述显示模组的背部与第二软垫相抵,这样设置,配合第一软垫与显示模组的面部相抵,使发生振动时,第二软垫将能量传递给支撑柱与第二弹簧,避免损伤显示模组,同时,也避免安装显示模组时,显示模组的边缘直接与第一安装槽相抵,导致显示模组损伤。
[0010]进一步,所述第二软垫上固定设置有第三软垫,这样设置,通过第三软垫的设置,避免显示模组与第一安装槽的侧壁直接相抵,导致显示模组损伤。
[0011]进一步,所述安装壳的底部固定设置多个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的顶部设置有导热垫,所述导热垫与显示模组的背部相抵,这样设置,使显示模组在工作时,加快散热,从而延长工作寿命。
[0012]本技术的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通过在第二安装槽内滑动安装有紧固组件,通过紧固组件与第一安装槽底部弹性安装的第二软垫,可快速将显示模组固定安装在安装壳内,且不会损伤显示模组,在拆卸时,将锁紧件中的手柄转动,使标识槽与第一滑槽对齐,取出套筒,解除对紧固板的锁定,然后将紧固板挤压回对应的第二安装槽,即可取出显示模组,方便、快捷,便于对显示模组的维修。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的安装壳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安装壳1、第一安装槽101、盲孔102、第二安装槽103、通孔104、第一滑槽105、弧形槽106、导热柱11、导热垫12、第二弹簧14、支撑柱15、第二软垫16、第三软垫17、显示模组2、紧固组件3、紧固板31、连接柱311、第一软垫32、套筒33、第一弹簧34、连接块35、卡块351、手柄36、标识槽36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0]如图1

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包括安装壳1,安装壳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01,显示模组2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01内,安装壳1的内壁四周上均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03,第二安装槽103内安装有紧固组件3,紧固组件3与显示模组2的面部边缘部分相抵,通过紧固组件3,将显示模组2固定安装在安装壳1内。
[0021]紧固组件3包括紧固板31、多个连接柱311、多个第一弹簧34和锁紧件,紧固板31呈楔形,紧固板31滑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03内,多个连接柱311均固定安装在紧固板31上,多个连接柱311均匀分布,多个第一弹簧34分别对应连接柱311的位置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03内,第一弹簧3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103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紧固板31上。
通过第一弹簧34的安装,使显示模组2在挤压紧固板31后,将紧固板31挤压回第二安装槽103,显示模组2放置在第一安装槽101内后,紧固板31复位,使紧固板31的底部与显示模组2的面部相抵,从而将显示模组2固定安装在安装壳1内。紧固板3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软垫32,通过第一软垫32的安装,避免紧固板31划伤显示模组2。
[0022]锁紧件包括套筒33、连接块35、手柄36和卡块351,安装壳1上于连接柱311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04,通孔104和第二安装槽103连通,连接块35固定安装在套筒33上,套筒33穿过通孔104,并套接在连接柱311上,套筒33的末端与紧固板31相抵,卡块351固定安装在连接块35上,安装壳1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05,安装壳1于第一滑槽105的底部开设有弧形槽106,弧形槽106与第一滑槽105以及通孔104均连通,卡块351位于弧形槽106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显示模组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安装壳的内壁四周上均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与显示模组的面部边缘部分相抵,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紧固板、多个连接柱、多个第一弹簧和锁紧件,所述紧固板呈楔形,所述紧固板滑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多个所述连接柱均固定安装在紧固板上,多个所述连接柱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分别对应连接柱的位置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安装槽的底部,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紧固板上,所述紧固板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软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模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包括套筒、连接块、手柄和卡块,所述安装壳上于连接柱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第二安装槽连通,所述连接块固定安装在套筒上,所述套筒穿过通孔,并套接在连接柱上,所述套筒的末端与紧固板相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光电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