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06332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包括油墨罐、油墨隔膜泵和油墨分路腔,本申请针对现有的丝网印刷设备进行供墨,可以改变传统的人工桶装加墨方式。本申请所述的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解决了目前加墨过程耗费时间长,油墨及辅材的浪费等弊端,并且通过该自动供墨,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减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供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丝网印刷工序中,油墨大多是通过人工手动转移到丝网印版上,然后采用手工方式对油墨实施匀墨摊平。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耗费大量的人力,而且高速移动中的印版属于巨大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人身事故。同时,桶装油墨的有一定的残留量,造成环境污染,造成企业生产成本的浪费。因此传统的人工加墨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0003]在一些长期单一品牌的生产中,加墨方式可以通过中央油墨供墨系统进行加墨,但目前印刷业务的个性元素逐步凸显,产品结构越来越偏向于小众化、新颖化,单款产品印务不大,如果用中央油墨供墨系统进行加墨,清洁管道,调配油墨的时间成本、费用成本都将难以承受。在生产过程中,油墨的稳定供应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长时间墨量不足情况,容易引发质量事故,所以对墨斗中油墨最小量的及时供应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加墨过程耗费时间长,油墨及辅材的浪费等的问题,并且通过该自动供墨,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包括油墨罐、油墨隔膜泵和油墨分路腔;所述油墨分路腔与所述油墨隔膜泵连接;所述油墨罐和所述油墨隔膜泵之间还设有一三通导流管,所述三通导流管上设有进墨管、回流管和出墨管;所述进墨管与所述油墨隔膜泵相连;所述回流管与所述油墨罐相连;所述出墨管与所述油墨分路腔相连。
[0006]进一步的,所述油墨罐与所述油墨隔膜泵通过吸墨管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油墨分路腔内设有一油墨量传感器,所述油墨量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油墨分路腔内的油墨容量高于初始设置数值后,启动所述三通导流管,引导过量油墨通过所述回流管流回所述油墨罐。
[0008]进一步的,所述油墨量传感器下方设有一油墨液压腔。
[0009]进一步的,所述油墨分路腔底部设有多个分路管,所述分路管将油墨线性滴定到丝网印版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三通导流管上设有回流电磁阀。
[0011]本技术涉及丝网印刷机的自动供墨技术,设计出一种自动供墨装置,针对现有的丝网印刷设备进行供墨,可以改变传统的人工桶装加墨方式。这种供墨装置式解决了目前加墨过程耗费时间长,油墨及辅材的浪费等弊端,并且通过该自动供墨,降低人力成本,减少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0012]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3]1.本装置通用性好,设计了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适应于各类小规模印务的产品。
[0014]2.本申请无需再高速往复运动的印版上实时加墨工作,安全系数大幅提高。
[0015]3.本申请能消除桶底油墨残留,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油墨分路腔俯视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
油墨罐;2

油墨隔膜泵;3

进墨管;4

三通导流管;5

出墨管;6

回流管;7

油墨量传感器;8

油墨液压腔;9

油墨分路腔;10

分路管;11

吸墨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1]本技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油墨罐1、油墨隔膜泵2和油墨分路腔9;所述油墨罐1与所述油墨隔膜泵2连接;所述油墨分路腔和所述油墨隔膜泵2之间还设有一三通导流管4,所述三通导流管4上设有进墨管3、回流管6和出墨管5;所述进墨管3与所述油墨隔膜泵2相连;所述回流管6与所述油墨罐1相连;所述出墨管3与所述油墨分路腔9相连。
[0022]本申请中油墨罐材质为304不锈钢,油墨隔膜泵吸墨管插入油墨罐溶剂底部,同时与三通导流管回流管相连。油墨隔膜泵的泵电机经过减速箱带动左右两端柱塞上的隔膜前后往复运动,变更腔体内的容积,带动单向球阀交替开启、关闭,将油墨吸出油墨罐,进入三通导流管。油墨分路腔与三通导流管路的进墨管相连,腔体容纳油墨,腔体底部具有若干个分路管,油墨通过线性流出腔体,滴于丝网印版上,由于印版往复运动,油墨摊铺工作量分路管大大减小。
[0023]其中,所述油墨罐1与所述油墨隔膜泵2通过吸墨管11连接;所述油墨分路腔9内设有一油墨量传感器7,所述油墨量传感器7感应到所述油墨分路腔9内的油墨容量高于初始设置数值后,启动所述三通导流管4,引导过量油墨通过所述回流管6流回所述油墨罐1;所述油墨量传感器7下方设有一油墨液压腔8;所述油墨分路腔9底部设有多个分路管10,所述分路管10将油墨线性滴定到丝网印版上。
[0024]其中,所述三通导流管4上设有回流电磁阀。
[0025]本申请中油墨量传感器检测油墨分路腔内的油墨容量,高于初始设置数值后,启动三通导流管的回流电磁阀,引导过量油墨通过三通导流管的回流管流回油墨罐,保障油墨分路腔中油墨液压的稳定。通过持自动加墨及墨量回流工序,将油墨分路腔内的墨液压力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平衡,为生产提供稳定的自动供墨。
[0026]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
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设备自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罐、油墨隔膜泵和油墨分路腔;所述油墨分路腔与所述油墨隔膜泵连接;所述油墨罐和所述油墨隔膜泵之间还设有一三通导流管,所述三通导流管上设有进墨管、回流管和出墨管;所述进墨管与所述油墨隔膜泵相连;所述回流管与所述油墨罐相连;所述出墨管与所述油墨分路腔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罐与所述油墨隔膜泵通过吸墨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分路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前程罗庸吴海军喻晖瞿小阳刘双积刘炎生田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福瑞印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