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显林专利>正文

一种随机纤维分布防伪的取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0626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随机纤维分布防伪的取样方法,在纤维防伪标识上设定一个或多个纤维(1)分布特征选择区域(2),对进入选择区域(2)的纤维(1)记数,记录其记数结果,查询者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方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查询码,核对记数结果来鉴别产品真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a、对纤维是否进入选择区域(2)设定误判区域(3)及判有区域(4)。    a、当决定记数结果的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没有进入判有区域(4)时,该个区域(2)为非选择区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纤维分布防伪的取样方法,特别是一种涉及纤维记数的取样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通讯和扫描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方便的提供了用记录和核对纤维的分布特征来进行防伪的方法,中国专利——结构纹理防伪方法(申请号98116462.5)及中国专利——一种随机纹理的防伪方法(申请号03123034.2)中详细叙述了种方法。目前纹理防伪用的主要是纤维纸标识,提供的查询手段有电话语音、手机短信文字、传真图象、互联网图象等方式。但在上述方式中,公众最普及、最方便的查询手段仍然是电话语音和手机短信文字,但用语音或文字去描述具体纤维的准确位置及形状几乎不可能,基于此,采用划分多个方格区域并记录各个方格区域中分布的纤维数量成为了语音或文字描述的最佳选择。但实际应用的情况是当纤维刚进入方格区域边缘时该根纤维是否算进入人眼存在极大的误判可能,眼神好的在纤维进入0.1mm就算进入了,眼神不好的在纤维进入0.4mm时才能算进入。这种误判的结果是真品变成了假货,一次误判轻者发生一次纠纷,重者将严重影响一个商店的声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当采用记数方法记录纤维分布特征时,能解决上述误判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在纤维防伪标识上设定一个或多个纤维(1)分布特征选择区域(2),对进入选择区域(2)的纤维(1)记数,记录其记数结果,查询者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方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查询码,核对记数结果来鉴别产品真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a、对纤维是否进入选择区域(2)设定误判区域(3)及判有区域(4)。b、当决定记数结果的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没有进入判有区域(4),该个区域(2)为非选择区域。进一步的特征在于当记数结果是记录区域(2)中进入纤维的数量时,需要记数的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没有进入判有区域(4),该个区域(2)为非选择区域。进一步的特征在于当记数结果是记录是否有纤维进入区域(2)的二种状态时,有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没有进入判有区域(4),且没有其它纤维进入判有区域(4),该个区域(2)被设定为纤维记数的非选择区域。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误判区域(3)设置在区域(2)之内,且误判区域(3)与区域(2)的边界线(6)之间还有一判无区域(7)。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误判区域(3)设置在区域(2)之内,且误判区域(3)的边界线与区域(2)的边界线(6)重合。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纤维(1)还包括纤维的长度与直径相当时的颗粒状态。实际的情况是,计算机扫描的分辨率远高于人眼的分辨率,一般人眼的分辨率在0.3mm左右,而计算机扫描的分辨率在300dpi时是0.075mm,600dpi时是0.0375mm,1000dpi时是0.025mm。解决误判问题的思路是首先确定人眼存在的误判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统计研究,当一根纤维伸进边界线0.1mm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判无,当一根纤维伸进边界线0.4mm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判有,但当一根纤维伸进边界线0.1mm至0.4mm的区间时,有的人都会判无,有的人都会判有。基于此,计算机系统将0.1mm至0.4mm的区间设置为误判区域。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显而易见,它消除了纤维计数的误判,使电话语音和手机短信文字真正成为了纹理防伪的有效查询手段,对普及公众识别有重要意义。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a、图1b是在区域(2)中设置误判区域(3)的二种情形。图2a、图2b、图2c、图2d是纤维进入误判区域(3)的四种情形。图3a、图3b、图3c是纤维点进入误判区域(3)的三种情形。图4是方格坐标的设置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a、图1b是在区域(2)中设置误判区域(3)的二种情形,其中图1a表示的误判区域(3)设置在方格区域(2)的边界线(6)以内的0.1mm至0.4mm之间,边界线(6)0.1mm以内的区域为判无区域(7);图1b表示的误判区域(3)设置在方格区域(2)的边界线(6)0至0.4mm之间,图1a的误判区域(3)面积比图1b的误判区域(3)小,这样,图1a设置出现非选择区域的概率要比图1b的设置小25%。图2a、图2b、图2c、图2d是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的四种情形,其中图2a、图2b、图2c为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未进入判有区域(4),图2d是纤维(1)即进入误判区域(3)又进入判有区域(4)。图3a、图3b、图3c是当纤维(1)短到一个点时进入误判区域(3)的三种情形,其中图3a、图3b为纤维点(1)进入误判区域(3)而未进入判有区域(4),图3c是纤维点(1)即进入误判区域(3)又进入判有区域(4)。图4表示了纤维记数取样具体实施例在如图所示的纤维分布防伪标识上印设坐标区域,坐标区域分为15个小方格(2),每个方格36mm2(6mm×6mm),纤维长3mm,平均密度10根/cm2。例如各方格的纤维数分别为1号6根、2号7根、3号5根、4号1根、5号3根、6号4根、7号7根、8号8根、9号0根、10号4根、11号5根、12号3根、13号1根、14号3根、15号6根,其中,3号方格有一根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未进入判有区域(3),14号方格有一根纤维进入误判区域(3)而未进入判有区域(4),例如任意记录三个方格中的纤维数用于消费者查询时核对,计算机在扫描选择方格时,将自动3号、14号方格作为非选择方格,这样一来就能保证消费者的视觉判定结果与计算机扫描判定结果保持一致了。本专利技术的中心思想是设定误判区域,本专利技术中区域(2)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可以是一条线,例如,判定一根纤维是否与一条线相交(即是否落入一条线的区域),可以在一条线的边缘设置0.1mm或0.2mm宽的误判区域,当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而未与该条线相交时,其处理方式与上相同。权利要求1.,在纤维防伪标识上设定一个或多个纤维(1)分布特征选择区域(2),对进入选择区域(2)的纤维(1)记数,记录其记数结果,查询者通过手机、电话、互联网等通讯方式向计算机系统输入查询码,核对记数结果来鉴别产品真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a、对纤维是否进入选择区域(2)设定误判区域(3)及判有区域(4)。a、当决定记数结果的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没有进入判有区域(4)时,该个区域(2)为非选择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记数结果是指记录区域(2)中进入纤维(1)的数量时,需要记数的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没有进入判有区域(4),该个区域(2)为非选择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记数结果是记录是否有纤维(1)进入区域(2)的二种状态时,有纤维(1)进入误判区域(3)而没有进入判有区域(4),且没有其它纤维进入判有区域(4),该个区域(2)被设定为纤维记数的非选择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判区域(3)设置在区域(2)之内,且误判区域(3)与区域(2)的边界线(6)之间还有一判无区域(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判区域(3)设置在区域(2)之内,且误判区域(3)的边界线与区域(2)的边界线(6)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1)还包括纤维的长度与直径相当时的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显林
申请(专利权)人:孙显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