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尺寸变形缝施工可调节模板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拆装便捷、调整灵活、支撑强度高、可重复使用的小尺寸变形缝施工可调节模板体系。
技术介绍
[0002]在工业及民用建筑中,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及地震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建筑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应力和变形,特别是小高层、高层建筑会放大这些附加应力和变形,如处理不当会造成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甚至倒塌。为此,需要预先在可能产生变形的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形成变形缝,以保证各部分建筑结构在变形缝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破损,如小高层、高层建筑会在剪力墙结构间设置变形缝。然而,从变形缝的作用就可以知道,变形缝一般较为狭窄,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
‑
2010)中规定设置防震缝时,框架
‑
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不超过15m时,宽度不应小于100mm。因此,对于高度较小建筑的变形缝宽度一般只有100~200mm,而高层及小高层一般也就只有200~500mm,由于变形缝的净空距离较小,造成变形缝两侧的模板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尺寸变形缝施工可调节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螺杆(2)、连接套(3)、丝母(4)、耳板(5)、拉板(6)、钢模板(13),所述螺杆(2)上沿轴向间隔设置有正旋螺纹段(2
‑
1)及反旋螺纹段(2
‑
2),所述连接套(3)与上下相邻的螺杆(2)固定连接,所述把手(1)设置于顶端的螺杆(2)顶部,所述丝母(4)分别设置于同一螺杆(2)的正旋螺纹段(2
‑
1)及反旋螺纹段(2
‑
2)上且内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钢模板(13)分别平行设置于螺杆(2)的两侧,所述耳板(5)沿螺杆(2)轴向间隔固定设置在钢模板(13)上,所述丝母(4)在对应钢模板(1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拉板(6)的一端铰接,所述螺杆(2)相邻的正旋螺纹段(2
‑
1)和反旋螺纹段(2
‑
2)上与丝母(4)铰接的两个拉板(6)的另一端分别与耳板(5)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尺寸变形缝施工可调节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模板(13)间至少水平间隔设置有两根螺杆(2)及其上相互配合的丝母(4)、耳板(5)及拉板(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尺寸变形缝施工可调节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的下部穿入或套设在顶端的螺杆(2)顶部,所述把手(1)的下部与顶端的螺杆(2)顶部通过销钉或螺栓(1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尺寸变形缝施工可调节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的螺杆(2)顶部和把手(1)的下部对应分别设置有可相互配合并拔插分离的公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蒋怡,陆启宏,杨艳,蔡金新,范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