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5874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5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属于管接头领域,通过在主体和连接管之间设置软硬双变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根据安装需要,通过加热对定型填料进行软化,并增大成型填料自由变形度,使软硬双变层由硬变软,具有一定的柔性变形能力,实现对连接管位置角度的调节,在完成安装后,将成型填料的自由变形度降低,结合对定型填料进行降温硬化操作,使软硬双变层由软变硬,具有一定的形状维持能力,并通过抗击软料对成型填料和定型填料提供抗击防护,从而有效保持软硬双变层的形状稳定,进而对安装后的主体和连接管起到稳定作用,使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适用性广和稳定性强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适用性广和稳定性强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适用性广和稳定性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接头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管接头是液压系统中连接管路或将管路装在液压元件上的零件,这是一种在流体通路中能装拆的连接件的总称。
[0003]它是管道与管道之间的连接工具,是元件和管道之间可以拆装的连接点。在管件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是液压管道的两个主要构成部分之一。管接头用于仪表等直线连接,连接形式有承插焊或螺纹连接。主要用于小口径的低压管线,用于需经常装拆的部位、或作为使用螺纹管件管路的最终调整之用。
[0004]管接头有着繁多的种类,常用的管接头一般可以分为硬管接头和软管接头两种,两种接头各有优缺点,硬管接头连接稳定性好,不易松动,但安装难度大,适用性差,软管接头安装方便,适用性强,但易松动,寿命短。因此,缺少一种安装适用性强又具有较强稳定性的管接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它通过在主体和连接管之间设置软硬双变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通过对定型填料软硬度的控制,以及对成型填料自由变形度的控制,进而调节软硬双变层的软硬度,使其选择性具备一定的柔性变形能力以及定型能力,使本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软化,实现根据环境来适应性调节安装位置,另一方面通过硬化对安装后的主体和连接管起到稳定作用,具有适用性广和稳定性强的特点。
[0006]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包括主体和多个连接管,所述主体和连接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主环和副环,所述主环和副环之间固定连接有软硬双变层,所述软硬双变层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分布的外隔套、导热套和内隔套,所述外隔套的外侧和内隔套的内侧均设有隔热套,所述导热套、内隔套、外隔套和隔热套均固定连接于主环和副环之间,所述内隔套与其内侧的隔热套之间填充有抗击软料,所述外隔套与其外侧的隔热套之间同样填充有抗击软料,所述导热套和内隔套之间填充有定型填料和多个均匀分布的成型填料,所述主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一端位于导热套和外隔套之间,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与外界相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抗击软料采用P4U材料,所述内隔套和外隔套与与其相邻的隔热套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绷料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定型填料采用熔点为58℃

60℃的石蜡材料,所述导热套和外隔套
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cm

2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成型填料包括主软杆和一对组合杆,所述主软杆位于一对组合杆之间,所述成型填料还包括多个硬网和载盘,所述硬网和载盘沿着主软杆呈间隔均匀分布,所述载盘靠近主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硬杆。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软杆和组合杆均依次贯穿多个硬网和多个载盘,所述主软杆与硬网固定连接,所述主软杆与载盘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组合杆与载盘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组合杆滑动连接于硬网网孔内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硬杆在初始状态下位于硬网网孔内侧,且硬杆的直径小于硬网的网孔孔径,即硬杆在硬网网孔中具有一定的移动范围,所述硬杆的端部采用球头形状。
[0013]进一步的,所述组合杆包括副软杆和弹性带,所述副软杆的一端与弹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与主环固定连接,所述主软杆的两端分别与主环和副环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副环的内部开设有环形腔,所述环形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环网板,所述副软杆的另一端贯穿副环并与环网板固定连接,所述副软杆滑动连接于副环的内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环网板远离副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贯穿副环并与其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延伸杆的外端螺纹连接有螺母。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主环的外端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位于导风管的外侧,所述通风管的外端螺纹连接有管盖。
[0017]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在主体和连接管之间设置软硬双变层,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根据安装需要,通过加热对定型填料进行软化,并增大成型填料自由变形度,使软硬双变层由硬变软,具有一定的柔性变形能力,实现对连接管位置角度的调节,在完成安装后,将成型填料的自由变形度降低,结合对定型填料进行降温硬化操作,使软硬双变层由软变硬,具有一定的形状维持能力,并通过抗击软料对成型填料和定型填料提供抗击防护,从而有效保持软硬双变层的形状稳定,进而对安装后的主体和连接管起到稳定作用,使本专利技术具有适用性广和稳定性强的特点。
[0018](2)抗击软料采用P4U材料,P4U智能材料为非牛顿流体物质,在常态下保持松弛的状态,柔软而具有弹性,一旦遭到剧烈碰撞或冲击的时候,分子间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紧变硬从而消化外力,形成一层防护层,当外力消失后,材料会回复到它最初的松弛软弹状态,在本方案中,一方面,抗击软料的软弹状态可以适应安装需要,通过柔性变形配合主体的位置调节过程,另一方面,抗击软料可以对成型填料和定型填料的内外侧起到防护作用,在主体安装完成,成型填料和定型填料固化定型后,抗击软料可抵抗外界冲击,以及主体内流体的冲击,有效保证软硬双变层的形状稳定性。
[0019](3)当硬杆逐渐从硬网网孔中移出,硬网和载盘彼此之间失去相互限制作用,整个成型填料的自由变形度大大提高,结合定型填料的软化,此时,软硬双变层处于柔性可变形状态,当副软杆带动载盘靠近硬网,使一部分的硬杆顺利插入硬网,硬网和载盘彼此再次限制,形成硬质整体,降低成型填料的自由形变能力,提高成型填料的硬度。
[0020](4)定型填料采用熔点为58℃

60℃的石蜡材料,具有遇热熔化、遇冷凝固的相变
功能,通过导风管向导热套和外隔套之间通入适宜温度的气体,可促使定型填料发生相应的固液相变过程,配合成型填料的使用,从而改变软硬双变层的软硬度。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填料的局部立体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填料的局部立体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填料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成型填料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二;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二;图10为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的局部侧面结构示意图三。
[0022]图中标号说明:1主体、2连接管、3主环、4副环、5导热套、61内隔套、62外隔套、7抗击软料、8隔热套、9成型填料、91主软杆、92组合杆、9201副软杆、9202弹性带、93硬网、94载盘、95硬杆、10定型填料、11导风管、12通风管、13环网板、14延伸杆、15绷料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包括主体(1)和多个连接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和连接管(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主环(3)和副环(4),所述主环(3)和副环(4)之间固定连接有软硬双变层,所述软硬双变层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分布的外隔套(62)、导热套(5)和内隔套(61),所述外隔套(62)的外侧和内隔套(61)的内侧均设有隔热套(8),所述导热套(5)、内隔套(61)、外隔套(62)和隔热套(8)均固定连接于主环(3)和副环(4)之间,所述内隔套(61)与其内侧的隔热套(8)之间填充有抗击软料(7),所述外隔套(62)与其外侧的隔热套(8)之间同样填充有抗击软料(7),所述导热套(5)和内隔套(61)之间填充有定型填料(10)和多个均匀分布的成型填料(9),所述主环(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导风管(11),所述导风管(11)的一端位于导热套(5)和外隔套(62)之间,所述导风管(11)的另一端与外界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击软料(7)采用P4U材料,所述内隔套(61)和外隔套(62)与与其相邻的隔热套(8)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绷料线(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填料(10)采用熔点为58℃

60℃的石蜡材料,所述导热套(5)和外隔套(62)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5cm

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适应性不锈钢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填料(9)包括主软杆(91)和一对组合杆(92),所述主软杆(91)位于一对组合杆(92)之间,所述成型填料(9)还包括多个硬网(93)和载盘(94),所述硬网(93)和载盘(94)沿着主软杆(91)呈间隔均匀分布,所述载盘(94)靠近主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吉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昱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